劉蘭芳委員:評書創新要以繼承傳統為根基

中國網 china.com.cn   時間: 2012-03-03


全國政協委員、著名評書表演藝術家劉蘭芳:現在社會需要良知 需要雷鋒精神 >>>進入兩會專題

全國政協十一屆五次會議3月3日下午在北京開幕,全國政協委員、著名評書表演藝術家劉蘭芳接受了中國訪談的專訪。

問:現在我們也在説文化育人,今年大家也都在提這個社會道德體系的建設問題,您覺得在這方面我們能做些什麼嗎?

劉蘭芳:這個是文藝工作者大有作為的年代,文化育人,經濟搞好了,“富而思文,富而思樂”,生活條件好了,條件允許了,要做什麼?缺少精神上的東西,我説精神食糧比物質還重要,你光吃喝就沒有勁了,那麼還要幹什麼呢?文化育人,現在搞的非常好,全國各地群眾文化活動很熱鬧,各個街道辦事處都能夠體現出來,晨練、街道的舞蹈,還有合唱團搞的轟轟烈烈,文藝工作者願意為他們服務,需要我們指點的我們可以下去。

問:前兩天中宣部一個座談會就是要以學雷鋒為契機來重塑道德體系,您怎麼看待這個的?

劉蘭芳:這個很好,雷鋒精神,平凡世紀做出不平凡的事,很感人。我前天又把雷鋒的事跡看了看,了不起,本來是做一個推土機手他就比別人做的好,掉個螺絲釘能夠撿起來。用腿去攪冰凍的泥漿,另外助人為樂,現在我們需要這些,需要良知,需要中華民族傳統美德。

我覺得這些年經濟是搞上去了,有些人在中華民族優良傳統上有一點丟失,當然指的個別人,所以號召學雷鋒,雷鋒不過時,雖然幾十年了,應該繼續學,如果每個人做起,都在平平凡工作的崗位上努力奮鬥,我們中華民族會更上一層樓。

問:劉老師我想問一下您曾經到台灣去做過交流嗎?

劉蘭芳:去過。

問:在兩岸交流方面您有什麼樣的想法?

劉蘭芳:我去過三次,到台灣一是訪問,二是演出。我有一個最大的體會,就是同根、同源、同祖、同宗,因為我們到那裏演出評書特別受歡迎,曲藝都非常受歡迎。我們曲藝工作者好多到那裏之後,台灣的群眾熱烈掌聲報以支援,看到祖國的山山水水,感到我們祖國國土遼闊,兩岸一家。

問:在下一步的交流方面您有什麼樣的設想呢?

劉蘭芳:時代不同了,年代不同宣傳也不一樣,在七十年代、六十年代我就唱“八月十五月圓,兩岸同賞月”、“葉落歸根”,現在我覺得不需要説這些了,還是應該多講和諧,同是中華民族炎黃子孫,願我們共同和諧,把我們的經濟、文化搞上去,這樣就算可以了。

問:那您對未來兩岸文化交流有什麼樣的期待?

劉蘭芳:我們每年都有交流,希望多去一些,多出訪,互相了解,因為還有好多人不了解。讓他們多走走,還有好多的親人還沒有團聚呢?三代人的團聚也亟待於我們以後努力,我覺得政協在這方面工作做的特別好。全國政協在民主、和諧、團結等這些方面做得好。

問:劉老師現在傳統文化都在走創新之路,我想問一下在評書上這個形式和內容有沒有一些創新?

劉蘭芳:是,“新則生,陳則腐”,一切藝術都在演變過程中在改革創新,陳雲同志説過“出人出書走正路”,一是人才,一個作品,正路是一條德藝雙馨之路。

評書怎麼創新?我覺得主要是內容上的,繼承傳統、改革創新,在傳統的基礎上紮好根基,然後再改革,適應今天的聽眾。比如説90年代和80年代的青年人聽什麼?總是説“叨嘮嘮,炮聲一響,文武驃騎閃在兩旁”,他覺得遙遠,要聽今天的故事,特別是學生,什麼犀利哥,還有談現在的網路語言,藝術家也要適應觀眾,搞一些這樣的作品,兩邊搞,老同誌喜歡傳統的,你把傳統基礎打好了,新人喜歡身旁的故事,他們喜歡跳街舞,那麼你如何來講這樣的故事。

視頻來源: 中國網 責任編輯: 吳愛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