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美關係展望

陶文釗:尼克松訪華帶給我們的歷史經驗

中國網 china.com.cn  時間: 2012-02-27

分享給站外好友

視頻地址:

把視頻貼到Blog或BBS

flash地址:
html代碼:
陶文釗

  2012年2月23日,為紀念《上海公報》簽訂40週年,中國網舉行了主題為“中美關係回顧與前瞻”的專家論壇,六位中美關係專家出席了此次論壇並做主旨發言。

 

  陶文釗:尼克松訪華是中美關係從敵對、對抗格局轉變到和解,關係正常化的轉捩點,因此説它是“破冰之旅”;

  從美國的角度講,尼克松訪華有三個原因:首先,蘇聯在第三世界的拓展,讓美國感覺到其霸權受到蘇聯威脅;第二,尼克松想通過拉攏中國達到與蘇聯緩和關係的目的。尼克松1972年2月到北京,5月份就到蘇聯,跟蘇聯簽署了“反導”條約,當時中國批評美蘇兩國既互相勾結又互相爭奪,如今回過頭來看“反導”條約,可能是在冷戰時期美蘇能達成的最好條約;第三個原因是美國想從越南戰爭中撤下來,而中國是支援越南的主要國家,美國希望中國對越南施壓。
  從中國方面講,首先,當時已經感覺到蘇聯是中國最大的威脅;第二,文化大革命使中國在外交史上空前孤立,領導人非常希望在美國這個地方打開缺口,使我們在外交上能夠取得突破,實際上這個效果是達到了。
  尼克松訪華對雙方來説確實都是非常重要的,雖然尼克松訪華以後由於種種原因,中美關係沒有馬上正常化,但是對中美兩國關係的破冰,仍然留下豐富的歷史經驗。
  第一,要從全局的高度,從戰略的角度看待中美關係。《上海公報》的大部分篇幅都在講“分歧”,最後講一點講兩國的共識,這是國際關係史上罕見的。今天中美關係不可同日而語,但是仍然存在諸多分歧,而且大都不會短期內解決。我們必須走出一條大國之間和諧相處,互利共贏的道路,中美之間分歧太多,但是大問題上我們有共識,在這個全局上來認識中美關係。鄧小平曾經對老布希特使斯考克羅夫特説過,歸根到底中美關係要好起來才行,這是世界和平和穩定的需要。
  第二,緊緊抓住中美兩國的共同利益。中美關係是利益驅動的,當時中美關係分歧很大,但兩國之間有共同利益,就是共同對抗蘇聯的擴張。現在兩國之間共同點遠大於分歧,合作是中美關係的主流。所以,我們既要認真對待分歧,更要不斷在共同利益的基礎上發展兩國關係。
  第三,要培植戰略互信。尼克松訪華之前中美之間沒有戰略互信,但通過基辛格的秘密訪問,與周恩來的長談,雙方建立起了初步戰略互信關係,即在台灣問題上美國不支援台灣“獨立”,不支援“兩個中國”和“一中一台”。1973年基辛格再次訪華,再次表示,美國過去不支援台獨,現在不支援,以後也不會支援台灣獨立。在這個基本問題上雙方真的達成了諒解和共識。尼克松訪華,比基辛格又進了一步,闡述了美國一系列的觀點,所以戰略互信是非常重要的。
  最後,學習美國的政治智慧,《上海公報》中,有一段對“一個中國”政策的經典表述:“美國認識到台灣海峽兩岸的中國人都認為只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美國政府對這一立場不提出異議。”一直到今天,美國政府或學者要講“一個中國”政策還是要回到《上海公報》,歷經了40年依然能得到認可,美國的政府和學界的主流意見還是認同這一經典表述,這就是政治智慧,也是中美關係的財富。





  責任編輯: 佟靜視頻來源: 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