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月13日,習近平副主席開始了對美國的正式訪問。習近平在抵達華盛頓後發表書面講話,指出此訪是為落實去年1月胡錦濤主席訪美期間同奧巴馬總統達成的重要共識,推進相互尊重、互利共贏的中美合作夥伴關係建設而來,強調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中美能否抓住機遇,化解挑戰,建設好合作夥伴關係,事關兩國和世界的未來,表示期待著通過訪問,與美方就此作出積極、務實的探索。我們據此可以將這次訪問稱為“探索之旅”。
一是探索落實元首共識之路。
習近平此訪第一場正式活動是同一些重量級的美國前政要會見並餐敘,出席名單顯然是精心準備的:前國務卿基辛格、奧爾布賴特,前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斯考克羅夫特、布熱津斯基、伯傑,前財政部長鮑爾森,前勞工部長趙小蘭,他們當中4位來自共和黨,3位來自民主黨,從政年代涵蓋上世紀70年代、80年代、90年代和新世紀,他們親身經歷和見證了中美關係的不同時期,聚在一起就是一幅中美交往的歷史畫面。這一匠心獨運的安排,同習近平訪美的獨特歷史背景十分吻合。
此次習近平訪美正值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中美重新打開交往大門、上海公報發表40週年之際。40年前中美老一輩領導人以戰略家的氣魄和智慧結束了兩國對立和隔絕的時代,40年前正是在這個月份雙方發表了對於兩國關係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上海公報。40年來,中美關係經歷過多次起伏動蕩,但始終保持不斷前進的發展大方向,正所謂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從中方來説,無論中美關係是順利發展還是遭遇挫折,中國領導人都能夠從中美兩國人民的根本利益和世界和平與發展的長遠需要出發,牢牢把握兩國關係的大局,使中美關係不偏離正確的發展軌道。
習近平不久前出席尼克松訪華和上海公報發表40週年紀念活動時在致辭中指出,中美關係40年來的發展歷程,給了我們許多經驗和教訓,給了我們多方面的重要啟迪。此時此刻,習近平訪美,為兩國有識之士和兩國人民溫故知新,以史為鑒,深入思考中美關係未來之路提供了重要契機。在這一特殊的歷史背景下,習近平此行對於落實胡錦濤主席和奧巴馬總統互訪和多次會晤達成的重要共識,推動中美關係在這一重要時期乃至更長歲月沿著健康穩定方向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二是探索增進互信之道。
習近平在會見上述美國前政要時提到,希望通過此訪為增進中美戰略互信等多做一些積極而富有成效的工作。近年來,中美關係總體保持積極發展的勢頭,但兩國戰略互信不足成為雙邊關係向更廣、更深、更密切方向發展的絆腳石。應該説,中美之間缺乏戰略互信問題由來已久,但近來中美力量對比發生的明顯變化給這個問題注入了新的因素。日前美國蓋洛普公司進行的一項民調顯示,過半數美國人認為中國是世界領先的經濟強國,只有1/3的美國人選擇美國,而在2000年,65%的美國人選擇美國。美國民眾對中美實力對比的印象發生逆轉,起始於2007年下半年,這同兩國發展軌跡明顯相關。中國經濟連續30多年快速發展,帶來了綜合國力包括國防實力的大幅提升,中國不僅成為周邊幾乎所有國家的最大貿易夥伴,而且成為遙遠的中東、非洲、拉美地區許多國家的最大貿易夥伴,文化觸角也開始向世界各個角落伸展。美國歷經10年反恐以及伊拉克和阿富汗戰爭,不僅沒有給自身帶來更加安全的環境,反而消耗了過多的國力,拖累了國民經濟,起始於華爾街的金融危機推波助瀾,使美國陷入多年經濟低迷。在此背景下,一些美國人對中國的戰略意圖産生懷疑,擔心中國將美國從亞洲地區排擠出去,擔心美國在其他地區的傳統優勢地位被中國削弱。美國實施全球戰略調整、增加對亞太地區的戰略關注和投入,也不免使許多中國人認定美國有遏制中國的意圖。
對中國實力的誤讀顯然並不一定是“高看”中國,而是往往伴隨著對中國戰略意圖的誤解,滋生“中國威脅論”以及以此為基礎的政策主張。特別是在美國大選之年,時常會聽到從根本上質疑兩國關係的聲音。很明顯,大國相處之道從來不會一帆風順,對彼此戰略意圖如出現誤判,則差之毫釐會導致未來關係走向謬以千里。中美間應培育和提升戰略互信,以避免戰略誤判,這一任務十分迫切,對此中美領導人及有識之士是有共識的。相信在習近平同美國領導人及其他政要和前政要的會見會談中將會涉及到彼此國家的戰略意圖、如何相互尊重彼此國家的核心利益、相互照顧彼此國家的重大關切,如何避免出現你輸我贏、你興我衰的雙邊關係局面。這樣面對面就事關兩國和世界的深層次問題進行坦誠溝通,有助於加深對彼此戰略走向和發展道路的了解,逐步積累戰略互信。兩國輿論界也會借此機會探討如何客觀、理性地看待對方國家。
三是探索凝聚共識之途。
中美擁有廣泛的共同利益,兩國之間的差異和分歧也十分明顯,耳熟能詳的議題包括貿易不平衡、智慧財産權、市場準入、人民幣匯率、反傾銷反補貼、台灣、西藏、人權等雙邊問題以及一些國際和地區問題。這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中美關係的複雜性。今年又恰逢美國的大選年,隨著選戰如火如荼地全面展開,美國內政外交的不確定因素明顯增加。在美國大選年,在美國經濟遭遇困難之際,我們看到美國國內在涉華問題上發出了很多不和諧的聲音,主張對華制裁、“敲打”之聲不絕於耳。出於國內政治和選舉需要,故意突出甚至誇大兩國之間的某些分歧,是短視的,得不償失的,不可取的。
從長遠看,中美之間的差異和分歧過去沒有妨礙兩國打開交往之門和發展關係,今天和今後更不應將兩國置於不斷摩擦甚至對立的境地。習近平在訪美前夕接受華盛頓郵報書面採訪時強調,中美經貿交往過程中,難免出現一些摩擦和分歧。重要的是,雙方要通過平等互利、互諒互讓的協調,妥善處理分歧,不能讓摩擦和分歧干擾整個中美經貿合作大局。經貿問題如此,兩國間其他問題也何嘗不應如此?如何客觀看待和妥善處理兩國間的分歧,將擴大兩國共同利益的匯合點放在首位,積極引導公眾和輿論,防止經濟問題政治化,力爭做到求同存異,消除雙邊關係的人為障礙,確保中美關係在敏感複雜的國際環境下和兩國互動中不偏離正常軌道?這將是習近平訪美期間雙方都會思考和溝通的重要課題。
四是探索深化合作之方。
一個時期以來,環顧世界,急事、難事、險情、大事此起彼伏,特別是當前全球性金融危機陰影揮之不去、經濟復蘇乏力,西亞北非地區動蕩不已、西方國家深層次矛盾凸顯,給各國的安全、穩定和發展都形成了嚴峻挑戰。中美兩國通過二十國集團、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亞太經濟組織等多邊機制以及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等雙邊機制,就經濟金融等中重大而緊迫的問題,進行了卓有成效的溝通、協調與合作,為防止金融危機蔓延惡化、促進世界經濟強勁平衡增長做出了積極貢獻,也借此拉近了兩國關係。目前,中美都面臨著國內繁重的經濟發展任務,同時也都繼續面臨複雜嚴峻的外部經濟環境的挑戰,需要雙方攜手應對。多邊貿易談判、氣候變化、能源資源安全、糧食安全、公共衛生安全、自然災害、反恐和防擴散等全球性問題上,沒有哪一個國家可以單獨應對,更沒有哪一個國家在面對這些問題是可以獨善其身,中美作為兩個大國,有責任不斷探討合作潛力,強化協調與合作,並引導全球夥伴合作。
此時此刻,習副主席訪美,為兩國高層和各界用戰略眼光和全局角度,審視兩國關係的現實意義,探討如何共同應對全球、地區和雙邊面臨的各種挑戰,提供了難得良機。日前,美國白宮也強調,當前需要中美合作應對的全球事務越來越多,相信習近平訪美將為兩國增進全球合作帶來契機。人們有理由期待在習近平訪美期間,兩國高層和政要能不負眾望,繼續向兩國人民和國際輿論傳遞同舟共濟、共克時艱的積極信號,表明兩國將加強溝通與磋商,深化應對全球性挑戰及國際和地區熱點問題的協調與合作。
五是探索促進友誼之本。
習近平日前在接受華盛頓郵報採訪時指出,兩國人民之間的相互了解和友誼是中美關係發展的堅實基礎和不竭動力。他説,“1985年我在河北省工作時曾訪問過美國艾奧瓦州,考察當地玉米種植和加工,有幾天還住在當地居民家中。美國的先進技術,美國人民的熱情友好、勤勞淳樸都給我留下很深的印象,使我親身感受到兩國人民之間加強交往的重要性,也增進了我對中美關係的了解和認識。” 習近平還在抵達美國發表的書面講話中表示,期待著通過訪問同美國各界人士廣泛接觸,對話交流,共議合作,厚植友誼。
大量事實表明,中美關係的活力和韌性歸根結底離不開兩國人民和各界人士的相互了解、廣泛支援和積極參與。兩國間化解分歧、加強合作、增進互信,都有賴於持之以恒的對話與交流。40年前,中美兩國“小球轉動大球”,傳為佳話。現在時代不同了,但兩國高層之間、官民之間、民眾之間加強雙向互動交流,對於加深了解、增進友誼、擴大和夯實兩國關係發展的民意基礎,有著更加突出的意義。
習近平訪美行程橫跨美國東部、中部和西部,從美國的政治中心,到農業主産區,再到經濟文化重鎮,所到之處將廣泛接觸美國各界人士,並出席有關經貿、人文和地方等交流活動。從美國主流媒體和有關地方這幾天的報道看,當地官員和民眾對習近平的到訪充滿期待,做好了充分的接待準備,希望以此為契機同中國建立更加密切的聯繫紐帶,促進雙方更加頻繁、更加靈活、産生更多實質性成果的往來。預計雙方將利用習近平此訪就加強各領域對話和人文交流達成新的重要共識。其間,習近平將重返他27年前曾造訪的美國中部小鎮馬斯卡廷,與當年接待他的老朋友們敘舊。這一極富人情味的行程令兩國乃至全球輿論特別是當地民眾津津樂道,已掀起一股小的高潮。
40年前,共同利益使中美兩個昔日敵手走到一起來;40年後,兩國共同利益不斷擴大,理應使兩國走得更近,這需要中美雙方的共同努力。習近平此次訪美是中美關係漫漫征程中承前啟後的重要一環。這不是一個人的探索之旅,而應成為所有關心中美關係、關心世界命運的有識之士的探索之旅。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希望中美兩國充分利用習近平訪美的重要契機並把這次訪問作為新的起點,加強溝通與規劃,增進戰略互信,妥善處理分歧,推動務實合作,為中美關係長遠發展奠定堅實基礎,確保中美關係一直行進在健康穩定的軌道上。(作者為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特聘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