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7日,中國紅十字會援建的“中巴博愛醫療急救中心”在中巴經濟走廊最南端的瓜達爾港落成,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國紅十字會會長陳竺,中國駐巴基斯坦大使孫衛東等與巴方嘉賓共同為新落成的急救中心揭牌,並見證《中國紅十字會與巴基斯坦紅新月會合作備忘錄》的簽署。中巴急救走廊是中國紅十字會倡導發起的紅十字與“一帶一路”同行的示範項目,瓜達爾博愛醫療急救中心是中巴急救走廊首個急救單元,也是整個中巴急救走廊的起點。作為該項目的資助和具體承辦方,中國紅十字基金會用了一個月的時間,在瓜達爾港完成了急救中心主體建設。
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國紅十字會會長陳竺,中國駐巴基斯坦大使孫衛東,巴基斯坦港口航運部部長米爾•哈希爾•比讚久,巴基斯坦紅新月會主席賽義德•伊拉希等為新落成的“中巴博愛醫療急救中心”揭牌(攝影:劉關關)
中國紅十字基金會常務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孫碩鵬
“急救中心”落成巴基斯坦“瓜港”,堪稱奇跡(小標)
中國紅十字基金會常務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孫碩鵬
記者:請介紹一下中巴急救中心的落成背景,以及在中巴經濟走廊中的戰略意義。
孫碩鵬:中巴急救走廊是中巴兩個紅會共同倡導的,主要目的是發揮紅會在災難救援、人道救助方面的優勢和作用,助力中巴經濟走廊和“一帶一路”。以往,大家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中巴經濟走廊的巨大效益和戰略地位上,好像經濟走廊已經建成了,很少意識到,這條經濟走廊至少現在經過的都是亟待開發的“蠻荒之地”,有的還是地緣政治十分複雜的“敏感之地”,應急救護和公共衛生是剛需。而且經濟走廊也不能只盯著經濟利益,應該把民生和社會服務都要帶動起來,這才是建設經濟走廊最終的目標。而紅十字會在這方面是可以有所作為的,這是我們參與國家“一帶一路”最好的切入點。
中巴急救走廊有兩大支點,中方的支點選擇在喀什,它是緊鄰著巴基斯坦的一個城市,各項醫療條件很成熟,我們在喀什將規劃建設急救走廊應急指揮調度中心。巴方的支點選擇在瓜達爾港,它是經濟走廊的最南端,也是整個經濟走廊的一個發展引擎。但是,瓜港是一片正在開發的“處女地”,包括醫療服務在內的公共設施幾乎就是空白。瓜港我去過幾次,目前是移動信號沒有,市政設施沒有,電力供應時有時無,一天停幾次電。現在它有8萬居民、近2萬駐港企業和單位人員,港口開發後,入駐企業和單位會越來越多,人口將會激增,醫療服務的需求是很大的。經過充分調研論證,按照中國紅十字會總會的要求,我們決定在瓜港建設一處醫療急救中心,外加急救車、急救隊伍、急救資訊系統,組成一個急救單元。瓜港急救中心將成為中巴急救走廊首個急救單元。然後沿著中巴經濟走廊陸續建設若干急救單元,最終形成沿著中巴經濟走廊的應急救護、公共衛生服務供給帶,也就是形成一個急救走廊。
中國紅十字會副會長兼秘書長王平與巴基斯坦紅新月會秘書長吳拉姆•穆罕默德•阿萬分別代表中巴紅會簽署《中國紅十字會巴基斯坦紅新月會合作備忘錄》(攝影:劉關關)
記者:中巴急救中心建設中難點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通過什麼途徑解決?
孫碩鵬:前期考察階段,我們認為在人煙稀少的瓜港建設一個急救中心簡直就是天方夜譚。首當其衝的問題是,我國與瓜港遠隔萬里,在這片“處女地”上憑空而起一座建築,建築材料如何解決?當地連一家建材五金店都沒有,更沒有磚廠、預製板廠,所有建築材料都是外運來的。後來,我們接洽到廊坊一家做輕鋼結構的企業(朗世坤成房屋科技公司),這家企業可以實現將模組化的房子在國內生産,運到援建地然後組裝起來。最重要的是輕鋼結構建築不是板房,是高科技、新材料的永久性建築,已經通過了美國和歐盟房屋標準。還有一點就是抗震性、耐久度強,特別適合做急救中心。最後這家企業將急救中心所需用房及輔助設施都無償捐贈給我們,而且後來還出資雇工在瓜港組裝施工。
接下來,問題又出現了,在沒有直通航線的情況下,我們如何把這些輕鋼材料運到瓜港?最後我們找到一家合作夥伴(中遠集團),他們免費將9個滿載輕鋼材料的集裝箱一路從上海運到瓜港,共歷時19天。
物資到瓜港後,我們需要存放,更重要的是急救中心需要建設用地,怎麼辦?遠在萬里之遙的異域瓜港,拿到一塊地談何容易。這時,我們的一個重要合作夥伴,也就是負責瓜港投資建設的中國海外港口控股有限公司在關鍵的時刻出場,他們找到瓜達爾港務局,爭取到了一處佔地面積達3000平米的地段,它處於兩條主幹道中間,交通便捷,既能為當地民眾服務,也能為駐港中資企業以及其他投資方服務。最終,急救中心就建在這上面。
接下來,又有問題等我們,我們發現瓜港當地的市政基礎設施非常落後,比如,醫療設施需要兩套下水系統、垃圾處理系統,需要供水系統,需要24小時供電系統,這些條件在當時全不具備。最後,還是中港控都包下來,最終一個個解決、落實。
此外,還有一些問題,例如,建築工人,除了我們從國內雇傭的工人之外,為了急救中心的順利落成,中港控叫停了其他項目,將工人調配到該項目中,還有就是從國內緊急調配十幾名技術工人,飛到瓜港。朗世坤成出了全部工人的工資,為此,我們測算了一下,僅建設人工成本,可能又多花了一百多萬。
最後的問題是設備和醫療人員。還是我們的合作夥伴步長制藥捐贈全部設備款項,成都啟典移動醫療系統設備有限公司捐贈了一輛高水準的移動診療急救車。這些設備和車輛在國內完成採購後,將陸續運到瓜港。接下來,我們還會派出醫療隊與巴方急救人員入駐急救中心,開展醫療急救服務。
總之,瓜港急救中心的落成,堪稱是一種奇跡。這個急救中心粗粗算一下,不算地皮,光設施和設備還有運輸、基礎配套工程等,價值1000多萬,全部來自社會捐贈。這些讓我們深受感動和鼓舞,我們認識到社會蘊藏著巨大的公益資源,無論千山萬水,無論重重困難,公益的“航路”始終是暢通的。瓜港奇跡的發生也讓我們更有信心去實現其他急救中心的落地。
中國紅十字會工作人員與捐方代表在新落成的中巴博愛醫療急救中心前合影
記者:剛才談到輕鋼房、設備的運輸難度,為什麼沒考慮利用當地的資源去建設?
孫碩鵬:剛才我有提到,當地沒有建築材料,全部依靠外運。而且所有的基礎設施幾乎都是中資企業在建,他們都在做大型項目,沒有時間、材料、包括經驗來建急救中心。最經濟的辦法是採取現在這個辦法,採用輕鋼模組化建築,在國內設計生産,運到瓜港在當地組裝施工,雖然耗時略長,但其實成本並不高。並且我們國內的企業都是捐贈行為,但若在巴方從工人到鋼材結構等等都需要成本。
記者:剛才談到瓜港其實市政基礎很薄弱,項目評估時沒有考慮這一點嗎?
孫碩鵬:如果基礎設施都特別好,那就不是我們紅會工作的地方。並且,我們選擇瓜港,是看到了其未來的戰略地位和現在的人道需求,現在醫療衛生服務是剛需,今後需求會更大。有人道需求,就有紅十字。而且,我們選擇將中巴急救走廊首個急救單元落地瓜港,也是想做一個試點和示範,這裡現在條件不好,但是畢竟中資企業多,具備合作共建的基礎,取得經驗後,再向其他地域推廣。
瓜達爾港落成的中巴博愛醫療急救中心全貌(攝影:劉關關)
將以瓜港急救中心為起點,沿中巴經濟走廊佈局“急救走廊”(小標)
記者:瓜港急救中心在建設落成後將如何運營?
孫碩鵬:整體運營分三個階段。
第一步是援建階段,主要是基礎設施和設備的援建,還有醫療隊的派駐。瓜港急救中心如果實現正常運轉,需要約15名醫護人員,其中包括公共衛生政策人員,紅會聯絡員等等。並且我們還要考慮當地的宗教習慣,實行男女分隔診療,所以男女隊員都要有。關於派隊問題,我們的合作單位,比如,武警總醫院,上海華山醫院,北京999等都很支援,國家衛計委的國際司也很支援,我們希望納入到國家整體援外計劃,給予一定的政策保障。我們把援建階段規劃為兩年左右,這是與巴基斯坦紅新月會一起探討出來的。我們提出兩年的想法的一個著眼點是立足瓜港現在的條件,還不具備吸引當地醫生在這工作,巴基斯坦的醫療資源也很不均衡。同時,要鍛鍊中方的醫療隊,因為我們整個急救走廊需要大量的中方醫療隊志願者,我們最終要探索一套“援外志願服務模式”,在一定的週期內實現定期輪換。
第二個階段是共建階段,包括有幾個步驟,第一,我們的醫療隊與巴方醫療隊共同開展工作。第二,就是我們慢慢撤出一些人員,留下來的人員幫助巴方實現過渡。最終,要實現自主運營。也就是我們要將急救中心完全交予巴方運營。
自主運營階段,包括一些運營機制問題,比如,這個急救中心不是野戰醫院,不是救災設施,不能完全免費。我們要考慮向有醫保的人員,還有富人收費,向窮人免費。還有作為公益性質的醫院,要通過巴基斯坦紅新月會爭取一些政府政策補助和保障。我們還將繼續向社會募集一些資金、藥品、設備。我們的最終目標是探索出一條自主運營、自負盈虧,又不喪失公益性質的可持續發展模式。
記者:瓜港急救中心有哪些技術上的創新?
孫碩鵬:整個中巴急救走廊,我們都考慮到科技和網際網路的因素。我們在建設之初就考慮到引入“網際網路+醫療”的模式。比如,我們可以借助遠端醫療系統,實現與應急指揮調度中心和國內大醫院聯網,指導調控診療活動。我們還在瓜港急救中心配置了智慧醫療救護車,不僅具備院前急救轉運的功能,它還是一個移動性的醫療服務站,可以直接開到村落,或者居民區,去開展一些健康的篩查,一些疾病的處置,還能做手術。
記者:瓜港急救中心將為中巴急救走廊上的其他醫療服務單元的建設提供哪些經驗借鑒?
孫碩鵬:瓜港急救中心建設經驗包括中巴紅會的合作,政府的支援,社會的捐贈,合作共建等等,如果取得經驗以後,我們會沿著中巴經濟走廊鋪設其他的醫療急救單元。我們大致規劃了七個這樣的醫療急救單元,它們都是布設在中巴經濟走廊沿線的城鎮或村落,貼近民眾開展醫療急救服務。瓜港經驗,也源於紅基會在國內有比較成熟的醫療服務設施,特別是基層醫療服務設施援建的經驗。紅基會現在已經援建了2400多個博愛衛生院站,我們要把這些經驗和模式推廣和延伸到“一帶一路”。我們還要借鑒國際紅十字在災區和武裝衝突地區工作的經驗,借鑒無國界醫生等經驗,可以組織一些人道服務性質的醫療衛生人員深入到醫療中心去開展志願服務工作,這樣也給國際志願服務提供一個平臺。
記者:這是否意味著中巴急救走廊上其餘的急救中心會因地制宜建設?
孫碩鵬:一定是要因地制宜的,因為瓜港太特殊了,它是一個蠻荒之地,什麼都沒有,但其他的站點並不儘然。我們與巴紅會探討了很多方式,比如説如果有些地區可能有醫院,那我們需要補充設備、人員,急救單元便搭建起來了。還有的地方有中資企業建設後留下的辦公場所,也可以改造為急救中心,等等。所以,要從實際出發,多措並舉,實事求是地把急救走廊搭建起來。
參與,可以讓國人立體了解一帶一路的作用(小標)
記者:建立中巴急救走廊只是中國紅十字基金會絲路博愛基金的一個項目?是否有其他規劃也將圍繞著一帶一路展開?
孫碩鵬:對,比如我們第二個項目就是“一帶一路”先心病患兒人道救助行動,我們選擇的是阿富汗和外蒙古,取得經驗後再逐步推開。先心病患兒篩查救助,在中國有成熟的模式。我們紅基會更是做了十幾年。先心病最大的特點,一次手術就變成了健康的孩子了,所以非常有必要。我們要借鑒國內救助的模式,組織醫療人員深入受援國篩查救助。這個項目要馬上開展起來,我們已經與蒙古國和阿富汗紅會接洽,蒙古國救助行動這個月就開始啟動。阿富汗的情況複雜一點,但是我們要創造條件,也要儘快組織實施,因為那些患病的孩子等不了。
記者:絲路博愛基金是否能成為中國公益走出去的典範?如何看待這樣走出去的公益機構的價值?
孫碩鵬:不敢説典範,但是紅會作為一個國際化的人道組織,在中國公益走出去戰略中的確負有特殊的責任,也應該發揮更大的作用。比如,我們有遍佈全球的紅十字組織網路,到哪都能找到紅會,這是最大的優勢。又如,紅會的特殊地位和作用,我們可以進入武裝衝突地區、地緣政治敏感區域開展援助工作,我們有紅十字國際人道事務分工協作機制,有相對成熟的救災救援和醫療服務經驗,還有動員社會資源的條件,等等。可能,在這些方面其他公益機構不具備,這要求我們要做的更好。同時,我們也要跨界聯合,多與其他公益機構合作,讓紅十字人道交流協作平臺發揮更好的作用。但我們必須認識到,隨著“一帶一路”的加快推進,中國現在的民間援外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發展,一些公益同行做得非常好,為我們做出了榜樣,我們要多向同行學習,更要多合作,最終要形成一種全方位的援外工作格局。
關於中國公益走出去的重要意義不可低估,首先對於社會來説,它發揮了一個志願服務和公益資源整合動員的作用。援外工作包括整個“一帶一路”建設不能讓政府都包起來,我們必須要認識到民間參與的熱情,認識到社會力量的強大,認識到公益資源的潛能,讓“一帶一路”真正成為政府主導、國際協作、社會參與的系統工程。第二,真正體現了民心相通。公益機構走出去最大的特點是直接落地公益項目,直接對接民生需求,雖然對比基礎設施,公益項目投資看似不大,但是民心相通的效益是無法用貨幣來衡量的。還有民間援外也體現了民眾之間的協作,這對於溝通情感、加深了解、深化友誼更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第三,就是助力中國公益的成長。就像投資市場一樣,公益事業的進步來源於社會需求,“一帶一路”社會需求的大量存在,能夠催生出更多元、更豐富的公益項目,能夠拉動公益資源,也能鍛鍊隊伍。其實,是擴大了公益市場。另一方面,公益走出去能夠學習借鑒其他國際機構的經驗,也包括學習借鑒受援國公益機構的經驗。其實,我們發現一些受援國包括紅十字組織在內的公益機構發展很快,能力很強,這也與所在國長期多樣化的民生需求相關。還是那句話,公益的成長進步歸根到底來自社會需求。
圖:中巴領導和嘉賓在新落成的急救中心內設置的笑臉展前合影(攝影:劉關關)
記者:5月7日瓜港急救中心落成儀式上,絲路博愛基金給瓜港包括巴基斯坦人民帶來幾千張中國笑臉(舉辦笑臉展),這是出於什麼目的?
孫碩鵬:“一帶一路”最終目標是通過友誼和愛將世界連結起來,最好的連結元素就是微笑。我們膚色不同,語言不同,但我們把笑臉貼在墻上,她所傳達的資訊,無論是誰,一眼就能看得懂。微笑是情感相通、民心相通的外在展現,是友好和友誼的最直接的橋梁。因此,我們發起了“愛微笑——你微笑時,世界很美”公眾倡導活動。我們紅十字會雖然面對更多的是危機危難的工作,但是我們一直努力地想創造一種微笑的人生,帶給大家一個微笑的世界。這也是我們每年“5.8”世界紅十字日,也是微笑日的時候,組織“愛微笑”公眾倡導活動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