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網訊 (記者 佟靜)春節將至,山東鄆城楊莊集鎮和張營鎮的敬老院裏,瀰漫著濃郁的節日氣息。這一天,中國網記者走進這裡,體驗了一次五保老人們別樣的春節。
溫情年夜飯
火紅的燈籠,燃放的炮竹,老人們樸實溫暖的笑容,楊莊集鎮敬老院裏處處洋溢著過年的喜慶。在敬老院的廚房,十幾位老人們正在有説有笑的準備著除夕的年夜飯——餃子。今年已經八十三歲的老人侯桂菊,邊包餃子邊告訴記者説,“今年是我在敬老院度過的第十個春節了,在這裡吃的穿的都不用發愁。敬老院為老人們準備了豐盛的年貨,天天都有肉吃。”
侯奶奶看起來精神矍鑠,包餃子的速度也特別快,侯奶奶指著盛放餃子餡的盆子開心的對記者説,“羊肉胡蘿蔔餡的,一會給你們嘗嘗。”面對記者的鏡頭,老人們的笑容都有些許靦腆,但老人們團聚一起包餃子的祥和氣氛,卻如此的真實和溫暖,讓人感覺這仿佛是某戶人家的聚餐,而不是敬老院。
在敬老院的廚房儲藏室,記者看到了一排排碼放整齊的年貨,炸丸子、花卷、包子、年糕,還有三大籮筐的炸白鰱魚,燉好的大塊的臘肉。敬老院的院長李存良告訴記者,今年的年貨,一共準備了300多斤魚、260斤雞、220多斤豬肉還有110多斤羊肉。李院長還拿來了一份手寫的春節食譜,上面詳細列出了從臘月29到正月十五的三餐菜譜。記者看到,菜譜上的午飯基本上都包括了燉雞、燉魚、豬肉丸子等。
鄆城縣民政局敬老院工作負責人石奇海告訴記者,“目前,農村五保對象集中供養的標準達到了2600元,其中70%用在了老人伙食費用上,每天每人一個雞蛋,每5天改善一次生活,保證了老人們的飲食和營養需求。”這些都是對老人們很細緻很實際的關懷。石奇海還提到,“目前全縣的敬老院總建築面積有3.2萬平方米,包括分散供養,2011年縣財政列支五保供養資金860多萬。”
在不遠處縣城東部的張營鎮敬老院,除夕的這天也充滿了節日的喜慶。下午五點多, 老人們穿著統一發放的軍大衣,陸陸續續的來到餐廳吃年夜飯。在廚房,熱氣騰騰的餃子出鍋了,沸騰的鍋裏散發出的蒸汽,瀰漫的整個房間都暖意濃濃。老人們紛紛端著食具盛餃子,大家團聚在一起,年倣若就在這樣熱鬧的氣氛中到來。
在傍晚的余暉中,張營鎮敬老院鵝黃色的樓房染滿了柔美的霞光。這裡建築面積達3600平方米,基礎設施齊全,配有娛樂室、閱覽室、棋牌室等,為老人們提供了一個溫暖舒適的大家園。
陽光下的笑臉
在楊莊集敬老院,老人們的住所是一幢兩層的小樓。白色的瓷磚,綠色的門窗,午後的陽光灑滿了屋前的院落。一位老奶奶恬淡的倚靠在門前曬太陽,敬老院的一會護工告訴記者,這是敬老院裏歲數最大的一位老人,今年已經九十三歲了。老人告訴記者説,她叫李如雲,已經在敬老院生活了22年了。看到記者給她拍照,老人害羞的笑了起來,説:“別拍了吧,怪不好意思的。”陽光下老人綻放的笑容,或許是這個除夕最美的風景。
記者跟隨侯桂菊老奶奶走進了她的房間,房間裏面擺放著兩張單人床,兩個沙發,還配有衣櫃、茶几等傢具。老人告訴記者,所有的傢具都是敬老院統一發放的,包括床單被罩。每個房間的暖氣也一直保持供給,保證房間裏的溫度,讓老人們度過一個溫暖的冬天。屋裏墻壁的鏡框中有幾張照片,一張是一對年輕人的婚紗照,還有一張是一個剛出生不久的小寶寶。老人告訴記者,那是她唯一的侄子。或許老人們在這個團圓節沒有家人的陪伴,沒有兒孫繞膝,但是在這裡記者絲毫沒有感受到她們的孤單,敬老院就是一個大家庭,同樣可以享受到家庭的溫暖與幸福。
默默無聞的守護者
在敬老院的廚房、老人的宿舍,總是活躍著一個身影。她戴著一頂紅色的棒球帽,穿著白色的工作服,笑容很燦爛。忙活著幫老人們包餃子、送飯、攙扶老人走路。當記者要給她拍照的時候,她卻笑著跑開了,只留給我們一個背影。
敬老院的院長李存良告訴記者,這個女孩叫王清華,今年28歲,已經在敬老院工作8年了。在楊莊集敬老院,像王清華這樣的服務人員一共8個人,她們每天24小時守護著敬老院的老人們,連除夕夜都是在敬老院度過的。但是她們每個月只有八百多元的收入。李存良在敬老院已經工作了13年,最初的工資只有260元,現在李院長的收入,和其他服務人員一樣,每個月拿到手的也只有700多元。但正是這些拿著微薄收入的人們,為這裡的五保老人們,默默奉獻著自己的青春和愛心。大年初一,下午四點,當記者撥通李院長的電話時,他才剛剛從敬老院忙完回到自己的家中。他們捨棄了與自己家人的團圓,送給五保老人們一個祥和溫暖的新年。
中國已經進入了老齡化社會,老年人的生存問題也日益成了一個大家關注的話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關愛老人一直都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希望老人們可以得到社會更多的關愛,也祝願那些默默為老人們奉獻自己愛心的工作人員可以得到更多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