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圖片

中俄合作多點開花 能源合作仍是"重頭戲"

發佈時間: 2014-09-02 08:45:37  |  來源: 上海第一財經  |  作者: tianmai  |  責任編輯: 晴天

9月1日,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俄境內段正式開工。此舉意味著,中俄雙方的能源合作又邁上一個新的臺階。

能源領域的合作是中俄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的重要組成部分。業內專家對上證報記者表示,俄氣入華有助於中國能源進口途徑的多元化,從而確保能源安全。

而在能源生意的處理方式上,一些深度合作也在發生。據海外媒體披露,Gazprom將通過俄羅斯石油運輸公司的東西伯利亞-太平洋管線輸送原油,該管線連接中國大慶的煉油廠,並接受人民幣付款。

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開工

應俄羅斯副總理德沃爾科維奇邀請,國務院副總理張高麗將於8月29日至9月1日赴俄羅斯,舉行中俄能源合作委員會第十一次會議並出席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俄境內段開工儀式。

國務院副總理張高麗在會議上表示,今年5月,習近平主席和普京總統在上海成功會晤,促進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等戰略性大項目合作取得歷史性突破,推動中俄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

會議期間,雙方就天然氣、石油、煤炭、電力、核能、可再生能源等領域合作深入交換意見並達成廣泛共識。

去年,中國從俄羅斯進口原油2435萬噸,煤炭2728萬噸,電力約35億度。作為中俄兩國迄今最大的技術經濟合作項目,田灣核電站1期項目(1號和2號機組)已經投入試運作,2期工程3、4號機組已開工建設。今年5月上海亞信峰會期間,在習近平主席和普京總統見證下,中俄就一系列重大合作項目簽署協議,包括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和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為期30年涉及金額4000億美元的《中俄東線供氣購銷合同》、中石油與俄羅斯諾瓦泰克公司年供300萬噸液化天然氣合同等。雙方還就天津煉油廠項目達成了共識。

能源合作是中俄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務實合作的重點。早在1996年12月,中俄雙方便決定設立政府首腦定期會晤委員會,在該委員會框架內常設經貿和科技合作分委會、能源合作分委會和運輸合作分委會。

俄氣入華有利能源安全

天然氣是重要的清潔資源,推動能源生産和消費方式變革,走清潔、高效、安全、可持續的能源發展道路,其中重要一環就是提高天然氣比重。到2020年實現非化石能源佔比15%的目標,“氣化中國”是必由之路。卓創資訊天然氣分析師王曉坤對上證報記者表示,俄氣進入中國豐富了天然氣來源,有助於中國的能源安全。“380億立方米在2018年有望佔到中國天然氣表觀消費的15%以上,極大滿足了中國的需求,是很重要的來源。”她説。

國家能源局局長吳新雄在全國“十三五”能源規劃工作會議上指出,“十三五”能源規劃編制重點實現國內油氣供應能力增強,拓展能源國際合作等幾大問題,鞏固和完善西北、東北、西南和海上四大油氣戰略進口通道。就在8月末,中石油與烏茲別克國家石油公司簽署協議,共同建設和運營中國-中亞天然氣管道D線,全力保障項目按期投産。

多位專家曾對記者表示,確保能源安全,關鍵是實現中國能源進口途徑的多元化,降低對一國或一個地區的過度依賴。中俄天然氣管道分為俄羅斯境內和中國境內兩部分,中國境內走向為黑河-北京-上海,擬新建管道約3060公里。入境點位於黑河開發區北側約10公里。王曉坤介紹,截至目前中國進口天然氣管道有土庫曼、哈薩克、烏茲別克和緬甸,俄氣進入中國位置在東北,彌補了當前東北天然氣發展相對落後的現狀,也符合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目標。

對俄羅斯來説,中國是優質的買家,雙方合作也有利於其能源出口戰略,目前西線管道也在談判中。此外,中俄天然氣管道在俄境內長度約為2680公里,建設有利於帶動其本國經濟。

 

責任編輯: 晴天
標題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