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建國:中日韓三國有很大互補性

中國網 china.com.cn  時間: 2012-05-11  內容來源: 中國網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原商務部副部長魏建國

建立中日韓自由貿易區的這個設想早在2002年就提出了,在10年中,我們都做了哪些工作,並且取得了哪些進展呢?

魏建國:中日韓自貿區的提出最主要的是從民間推動開始,雖然中國政府在2002年有這樣的設想,但是當時遇到很大的困難,尤其政府之間還沒有這樣的推動。現在中日韓民間論壇經過7年的推動以後,現在終於有了很好的結構,在7年當中,主要做了三件事情:一是,對整個中日韓目前貿易投資狀況進行了研究,三國學者一致認為,中日韓三方的區域合作,當前不僅僅是政治上的需要,更重要的是經濟和貿易的需要。比如説我們三國的整個的經濟總量已經佔整個世界經濟總量的19%,三國的貿易總額已經佔了世界貿易總額和出口的18%,進口的17%。更重要的是三國外匯儲備已經佔了整個世界的50%。

二是,在中日韓當中,投資格局發生了很快的改變,南韓和日本充分的認識到中國市場巨大,南韓的投資者和日方的投資者都認為,如果還依照以前的模式,現在在中國的南韓和日本企業沒法生存,以前是什麼模式呢?就是日韓在中國所生産的産品是生産完了以後,賣出去,南韓和日本叫做投資轉口型,現在他們迫切的希望把這種投資轉口型改為投資市場型,什麼概念呢?就是讓南韓和日本的企業在中國投資生産以後,所生産的産品不是轉口,是在市場消費,最典型的是三星,三星目前在中國生産的所有手機全是在中國銷售,所以它在中國也雇傭了接近18萬人。這樣的情況下,三國之間無論在投資、貿易、物流、海關以及銀行金融方面,必須要有一個全部的改變,而不能是WTO形式下的轉變,而是要用FTI,這種自貿區下面的特別優惠政策改變。這是我們做的第二個工作,就是推動這塊,進行研究。

三是,中日韓三方面具有很大的互補性,如何三方面聯合起來走向世界,用我們的技術,我們的産品打開市場,打開銷路,這是我們做的第三項工作。最後一個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就是如何克服當前在中日韓三國存在的反對態度,主要的擔心有三個,就是南韓認為日韓有農業問題,有的人建議大陸跟台灣採取的讓農業稍微緩一緩的政策,我覺得未嘗不可。還有一些反對黨,包括日本和南韓,他們認為美國跟南韓已經簽訂了投資協定了,以後南韓跟中國再簽訂,又會造成損害這是我們要做的第二項工作。第二項大的工作是如何加快中日韓自貿區的正式談判和啟動,還有進程,我覺得這是關鍵。這三方面的專家都在研究,我相信民間的中日韓論壇,一定會更多的吸取各方面的意見,給三國政府提供更好的範本和建議。

責任編輯: 楊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