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內新聞

中海油渤海漏油事故方回應遭質疑

中國網 china.com.cn  時間: 2011-07-03

 

 
 
中海油渤海漏油事故方回應遭質疑
 

經多方核實,自6月上旬起,距山東龍口海岸約38海裏處的19-3海上油氣田,發生溢油事故,國家海洋局已派員專程趕往事故發生地進行實地調查。

蓬萊19-3油氣田是由中海油與美國康菲石油公司共同投資開發的海上油田,屬於我國第一批對外開放的海上油氣勘探開採區塊,也是我國最大海上油氣田。

7月1日,中海油投資者關係部相關人士簡短證實,據康菲中國報告,由該公司任作業者的蓬萊19-3油田附近海面于6月上、中旬出現油膜,並表示原油滲漏點已經控制住。

有中石化專業人士稱:"這並不是我國第一起海上溢油,在海上污染源中,油污總是排名靠前,這其中就包含油田溢油、油輪事故和其他油污"。下一步專家呼籲從法規及追責上升級,對石油開採企業進行更嚴格約束。

據了解,7月上旬,國家海洋局將就此事故召開新聞發佈會,宣佈事故具體成因。

蓬萊蒙塵

據中海油一位內部人士向本報透露,渤海灣的19-3海上油氣田洩露,此前持續了一些日子。

蓬萊19-3是迄今為止中國國內建成的最大海上油氣田,位於渤海南部海域,面積約3200平方公里,由中海油和美國康菲石油公司的全資子公司康菲石油中國有限公司合作開發。

該區域的海油儲量非凡。

記者獲得的中海石油研究中心渤海研究院資料顯示,蓬萊19-3油田構造類型屬於在古隆起背景上發育起來的、被斷層複雜化了的斷裂背斜。主力油層厚度達63-151米,含油麵積50平方公里以上,石油地質儲量為數億噸級。

"一期項目時該油田日産原油1-2萬桶;隨著二期工程的投産,該油田的日産量將達14-16萬桶",這份資料稱。

而此次發生溢油的正是它。

7月1日中海油投資者關係部相關人士證實,據康菲中國報告,由該公司任作業者的蓬萊19-3油田附近海面于6月上、中旬出現油膜。

但中海油並未透露具體溢油點。對於此前有消息稱"此次事故的溢油點有兩處,一處接近19-3油氣田五座鑽井平台中的B平臺,另一處則為非平臺溢油點",也暫未給予回應。

惟獨中海油投資者關係部在1日晚間回應稱,事件發生後,康菲中國啟動了應急程式,並緊急部署專業設施和人員進行油膜回收及清理工作,目前原油滲漏點已得到有效控制,油膜回收工作也已基本完成。

誰之過?

待中海油于1日公開證實後,人們回溯查詢發現最早的漏油消息踢爆源於網路。

"中海油鑽井平臺發生重大泄漏原油事故"。10天前某股票社區論壇有消息稱。

彼時,有耐心的媒體按圖索驥,曲折求證,其中有説法稱6月22日,油田北部偏東方向就發現一條長3公里、寬20-30米的溢油帶。

然而對此説法中海油等相關方面並未給予回應。那麼具體應急措施究竟是怎樣呢?

記者輾轉聯繫了其石化同行。

一位中石化人士稱,如果是鑽井平臺溢油,那麼以蓬萊19-3目前的産量,造成的油污面積應不止于傳聞的3公里×30米;若是海底管道等非平臺溢油,那麼事態處理就比較容易了,不應拖延如此長時間。

對於該事故的等級,專家也認為並非很棘手。

北京大學石油與天然氣研究中心首席科學家關平指出,渤海灣海域不同於墨西哥灣,其近海大陸架平均深度大概為20米左右,"一旦發生漏油事故,其處理難度肯定會遠遠低於2010年墨西哥灣漏油事件"。

來自山東的消息似乎也證實了這點。一位煙臺的中石油管庫人員告訴記者,事故發生點離海岸稍遠,事故發生這些天來,他並未發現近海岸有大範圍的油污痕跡。

"海淺,則水下壓力不會很高,如果管道發生泄漏,放一些跟管道半徑一樣的鋼球進去,就能堵住泄漏管道,避免更多的油滲漏。"關平稱。

採訪中一位資深業內人士指出,在此次事故中,由於康菲石油是作業者,因此其承擔主要責任應無異議,中海油作為共同開發方,承擔連帶責任。

該知情者稱,康菲石油與中海油共同投資合作開發該區塊,中方獲51%的權益,康菲持有剩餘權益,並承擔日常開發和生産作業。因此針對此次事故,一旦明確事故原因,相應的責任也會十分明晰。

"海上大慶"風險

回溯以往,類似的漏油事故並非個案。

近年來,海上石油勘探開發進程加快。2010年中海油宣佈,當年該公司海洋石油産量達到5000萬噸,形成了一個"海上大慶"。

同時一些污染事件也開始升級,只是由於相關石油企業的封鎖,而不被外人所知。

有中海油的內部員工透露,中海油去年在海南的石油管道就曾發生過漏油事故。當時華能要在海南建個電站,電站需要在海邊建個碼頭,碼頭正好和中海油的管道重合。當時華能去拿了中海油管道的鋪設圖,但是該圖並未符合國際的規範。所以華能按圖去挖的時候把中海油的管道挖開裂了,由此發生了漏油事故。

"雙方各推責任,為此對簿公堂,一直鬧到海南高院。"該人士介紹。

上述中石化人士介紹,海上油污源主要包含油田溢油、油輪事故等,"過去主要是清洗油輪、儲罐時産生的污水造成的油污。隨著近年來石油消費量增加,特別是海上石油勘探開發活動的日益頻繁,油田溢油和油輪事故不斷上升"。

1999、 2004年珠江口附近海域先後因石油泄漏發生兩次大污染。

2010年中石油大連新港輸油管爆炸,更製造覆蓋渤海海域近50平方公里的巨大油污帶。

一位原中石油員工曾對本報坦言,無論海洋還是陸地,幾大石油集團對石油的開採是粗暴的,即使污染了環境,追責上也不擔心太重,因為很多時候海洋陸地國有産權是虛置的,而無法詳細追責;然而,中石油在國外的開採卻相當小心,害怕和當地政府及居民對簿公堂。

"隨著近年來海上石油開發日益頻繁,類似的事故可能處於高發期,建立常態應急機制勢在必行",中科院煙臺海岸帶研究所所長施平表示。

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也贊同。

"國內對類似的事故處理沒有一個完整法案,只有一些零碎的行業規範和規章制度,並無多大的約束力。很多事故發生後,往往是把責任人撤換了事,換了人之後機制不換,事故還是容易引發。"

林指出:"未來應該考慮引入國外的民事訴訟和鉅額賠償機制,從而倒逼中海油、中石油等企業加強安全生産,避免類似事故的發生




  責任編輯: 蘭少賡視頻來源: cct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