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時政新聞

中國按功能規劃國土 將促人口進城

中國網 china.com.cn  時間: 2011-06-09

 

 中國網路電視臺綜合消息:中國國土空間開發模式發生重大轉變。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徐憲平昨天在國務院新聞辦新聞發佈會上透露,我國已出臺並即將公開發佈的《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明確了未來國土空間開發的主要目標和戰略格局,規劃確定將在中西部培育新的城市群,促進經濟增長由西向東、由南向北發展。

 構建三大格局

 《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第一個全國性國土空間開發規劃。

 規劃明確,我國將構建“兩橫三縱”為主體的城市化戰略格局,在優化提升東部沿海城市群的基礎上,在中西部一些資源環境承載能力較好的區域,培育形成一批新的城市群,促進經濟增長和市場空間由東向西、由南向北拓展,在發展中逐步縮小區域差距。

 還要構建“七區二十三帶”為主體的農業戰略格局,保障全國耕地數量品質和農産品供給,為進一步增強農業政策的針對性發揮導向作用。

 此外,還要構建“兩屏三帶”為主體的生態安全戰略格局,約束盲目無序的開發行為,實現可持續發展,實現在現代化建設中保持必要的“凈土”。

 四類開發模式

 規劃按開發方式,將國土空間劃分為優化開發區域、重點開發區域、限制開發區域和禁止開發區域。

 優化開發區域是經濟比較發達、人口比較密集、開發強度較高、資源環境問題更加突出,從而應該優化進行工業化城鎮化開發的城市化地區。重點開發區域是有一定基礎、資源環境承載能力較強、發展潛力較大、集聚人口和經濟的條件較好,從而應該重點進行工業化城鎮化開發的城市化地區。限制開發區域分農産品主産區和重點生態功能區。禁止開發區域是依法設立的各級各類自然文化資源保護區域,以及其他禁止進行工業化城鎮化開發、需要特殊保護的重點生態功能區。

 徐憲平説,推進形成主體功能區,有利於推進區域協調發展,有利於從源頭上扭轉生態環境惡化趨勢,有利於制定實施更有針對性的區域政策和績效考核評價體系。

 >>釋疑

 與“四大板塊”戰略是何種關係?

 兩大戰略相輔相成

 據介紹,深入推進西部大開發,全面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大力促進中部地區崛起,積極支援東部地區率先發展等內涵,即通常講的“四大板塊”的發展,是指區域發展總體戰略,強調要發揮不同地區的比較優勢,縮小區域發展差距。

 而昨天發佈的主體功能區戰略提出,構建城市化地區、農業地區和生態地區“三大格局”及優化開發、重點開發、限制開發和禁止開發這四類的開發模式,強調不同地區要根據資源環境的承載能力來確定功能定位和開發模式,據此控制開發的強度,完善開發的政策。

 在東、中、西和東北這“四大板塊”中都有城市化地區、農業地區、生態地區,也有優化開發的區域、重點開發的區域、限制開發的區域和禁止開發的區域。區域發展總體戰略和主體功能區戰略這“兩大戰略”相輔相成,共同構成了一套完整戰略。

 區域經濟發展差距增大如何解決?各級財政增加投入

 針對一些欠發達地區普遍關注的實施主體功能區是否影響發展的問題,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秘書長楊偉民強調,實施主體功能區規劃會拉大發達地區和欠發達地區經濟總量的差距。國家要縮小的差距主要是公共服務方面、居民收入之間的差距,以及基礎設施之間的差距。

 楊偉民説,我國將盡可能在農産品主産區和重點生態功能區發展資源環境可承載的産業,促進人口逐步地、自願地、有序地轉移到收入高、就業高、就業多的城市化地區,中央財政、省級財政也會增加對這些地區健全公共服務、建設基礎設施等的財政轉移支付。

 




  責任編輯: 石宇昕視頻來源: CCT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