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財經資訊

新華縱橫:千萬元假酒案背後的産業鏈

中國網 china.com.cn  時間: 2011-05-16

【同期】廣西柳州市特警支隊副支隊長 鄭衛民:

就是拿一個漏斗,拿一個紗布,就是我們講口罩布那種,墊一下,再濾一下,濾進去,直接灌進瓶子裏,然後那個偽造的瓶蓋啊,商標搞一貼就完了,就搞一瓶了,外包裝非常好,很漂亮,還有禮盒的,有貴賓的,有高檔的禮盒裝的酒,什麼都有。

【解説】鄭炳雄交代,假冒高檔白酒的生意,他已經做了幾年時間。為了讓假冒的高檔白酒在口味上更接近真的,他選擇的原料酒都是名酒産地産的一些劣質、低檔的高度數白酒,這樣就不用擔心有人喝了這樣的假酒出事。

【同期】犯罪嫌疑人 王海軍:

我灌的全部是廠家的酒,不像他們調的,拿其他的來勾兌,勾兌不安全,我的完完全全是廠家進回來的酒灌進去,那你再怎麼喝,它味道都是有,沒有什麼差別。(記者:也就是説它的安全性是可以保證的?)比較好。因為廠家變換不離其宗,它水都是一樣的,釀出來的,只不過有些分高中低。

【同期】犯罪嫌疑人 鄭炳雄:

不會構成什麼危重的事情,像喝死人啊,對人體傷害這樣子。

【同期】廣西柳州市特警支隊副支隊長 鄭衛民:

我這個酒喝不死人,我喝不死人我就不怕,他抱著這個心理,因為喝死人那麼判罪很重了,如果他喝不死人,他認為他這個應該是比較輕一點。

【解説】除了用口味相近、相對低檔的真酒勾兌高檔酒讓喝酒的人無法感知差別以外,使用整套的高防偽外包裝也是犯罪分子的招數。嫌疑人王海軍交代,他使用的假酒瓶、外包裝和防偽標識都是高價購買的,倣真性很強,有的不僅配有防偽識別器,貼有防偽標示,甚至一些防偽查驗電話也能打通,這讓他對自己的造假“工藝”非常“自豪”。

【同期】犯罪嫌疑人 王海軍:

在我心中,手工我還是感到蠻自豪的,100%是廠家的酒,反正你一撥打電話一查詢,記錄就會顯示“這個是我們哪個哪個酒廠生産的酒,請放心飲用”。

【同期】廣西柳州市特警支隊副支隊長 鄭衛民:

嫌疑人一般在收集到正品的茅臺酒後得到一個真正的防偽查詢碼,之後呢他就按照這個查詢碼,按號碼段進行套用。比如説查詢碼是1200,那他就造一個1201、1202,或者是1203、04,按這樣的順序排下去,這樣在查詢的時候就有可能撞上真正的防偽查詢碼,達到造假的目的。

【解説】如果撥打電話時正好撞上了真正的防偽查詢碼,那麼電話裏就會告知此酒為正品。如果是假冒的防偽查詢碼,電話裏會告知此編碼在某年某月某日某時某分已被查詢過。因此,在假冒的成箱名貴酒中,總有一些酒是可以通過防偽查驗電話驗證的。

據了解,茅臺、五糧液等一些名貴白酒價格都在幾百甚至上千元,而隨著年份的增加,陳年名酒價格會更高。因此,暴利是驅使犯罪嫌疑人鋌而走險的關鍵原因。

【同期】廣西柳州市特警支隊副支隊長 鄭衛民:

現在高檔酒價錢已經很高了,1000多塊錢一瓶,他製造一瓶酒的成本也是100多塊錢,按他這樣子,他現在100多塊錢的成本,他可以當真酒賣,他可以賺暴利,多少倍啊。

【解説】據犯罪嫌疑人交代,1個月可以輕鬆銷售幾百箱假酒,獲利幾十萬。僅在鄭炳雄一個窩點,警方查獲的各種成品假酒和制假原料、包裝材料就裝滿了整整兩卡車,還繳獲五糧液、茅臺等假冒名酒700多件,繳獲加工製作假酒的商標、包裝盒一批,涉案金額近千萬元。那麼,這些假酒是如何流入市場的呢?犯罪嫌疑人鄭炳雄交代,在購買到了制假所需的原料酒和外包裝後,他會通過物流方式從外地購買用來做原料酒店低檔白酒,在工廠灌裝後,讓工人把假酒轉移到倉庫,等他去柳州市的批發市場上聯繫經營酒類的經銷商後,通過電話遙控指揮工人直接將酒送給經銷商。

【同期】犯罪嫌疑人 鄭炳雄:

人家來要酒的是那些到批發市場購物的,看像有貨出來的,我就去問他們,他們在採購貨物的需不需要這種,有的需要了,那我就送過去,不需要就這樣各走各的。

【解説】通過物流從商家購買制假用的原料酒和外包裝,在工廠進行造假,再通過物流方式進行銷售,産供銷一條龍的産業鏈就這樣形成了。

【同期】廣西柳州市特警支隊副支隊長 鄭衛民:

像我們前期偵查的時候,他銷得很快,一個電話馬上送貨馬上到了。

【解説】現代物流的發達,民間快遞公司不斷壯大,為制假者造假原料“全國採購”提供便利。同時,由於他們在制售過程中基本都是通過電話聯繫或者銀行轉賬,票據、帳單不保留,因此給取證帶來很大難度。另外,制假者在制售過程中實現産供銷分離的“專業化”分工,而窩點又都隱蔽在城郊結合部的民居中,因此打擊起來難度很大。

【同期】廣西柳州市特警支隊副支隊長 鄭衛民:

因為它一樓基本上什麼標識都沒有,我們去看過了,一樓連紙盒都沒有,外包裝任何東西都沒有,包括酒的東西,這個都沒有,不開門你看不出,你開了門了你就可以發現裏面就是造假的窩點。

【演播室主持人】大量的假酒流入到市場,破壞的是正常的經濟秩序,對正規的廠家來説,損失的是聲譽和品牌價值,而最大的受害者,則是普通的消費者。如何徹底杜絕這類現象的發生,只有相關各部門在制售源頭、市場流通等多個環節中採取相應的監管措施,才能真正維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好的,感謝收看本期節目,再見。




     1   2  


  責任編輯: 吳愛鳳視頻來源: 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