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軍事動態

我國軍方全面檢查軍用核設施 已建立應急救援隊

中國網 china.com.cn  時間: 2011-04-01

 

我國軍方全面檢查軍用核設施 已建立應急救援隊

 

中國政府昨日發表《2010年中國的國防》白皮書,強調中國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防禦性的國防政策。這是中國政府1998年以來第七次發表國防白皮書。白皮書全文近3萬字,以8種文字發表。

白皮書提出,中國武裝力量是搶險救災的突擊力量。針對日本福島核危機,總參作戰部戰略規劃局副局長蔡懷烈在當天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表示,中國已對軍用核設施進行全面檢查,中國軍用核設施處於安全狀態。

中國全面檢查軍用核設施

白皮書全面介紹了和平時期中國武裝力量的多樣化運用。2010年,中國軍隊出動兵力約35萬人,機械車輛1.7萬多臺,先後參加西南等地抗旱、玉樹抗震、舟曲泥石流災害搶險救災、南方和東北抗洪、廣東和海南抗颱風等重大救災行動。

日本福島核電站發生事故以來,各國核設施的安全狀況引發輿論關注。蔡懷烈表示,中國已對軍用核設施進行全面檢查,“中國的軍用核設施處於安全狀態。”“我們的核安全應急救援隊已經建立,並進行了相應培訓,一旦出現核安全問題,軍隊相應的應急分隊會按照國家統一部署,積極發揮作用。”

國防費保持適度合理增長

白皮書介紹了海陸空軍的發展現狀。其中提出,海軍按計劃補充部分新型潛艇、護衛艦、飛機和大型保障艦船。加強綜合保障基地建設,基本形成與兵力部署相一致、與武器裝備發展相協調的岸基保障體系。海軍加快海上後勤保障平臺建設,大型萬噸級制式醫院船以及救護艇、救護直升機裝備部隊,進一步提高了海上保障能力。

關於國防經費,白皮書説,隨著國家經濟社會發展,中國國防費保持適度合理增長。白皮書還首次公佈了前12年年度國防費佔當年中央政府財政支出的比例數據。通過對比發現,從1998年的8.66%到2009年的6.49%,國防費佔財政支出的比例總體上呈下降趨勢。

白皮書專門詳述了中國在建立軍事互信方面所作的努力,包括戰略磋商與對話、邊境建立信任措施、海上安全對話與合作、地區安全合作和對外軍事交往等方面。白皮書表示,中國堅持遵循平等協商、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安全關切、不針對第三國、不威脅和損害他國安全穩定等原則,推動建立平等、互利、有效的軍事互信機制。

■ 問答實錄

中國絕不搞軍備競賽

近年來,在媒體上頻繁露面的一些新武器、新裝備成為外界關注焦點,甚至引發“中國轉變防務政策重點發展進攻性武器”等揣測。總參作戰部戰略規劃局副局長蔡懷烈指出,中國13年前提出的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三步走”戰略已順利實現第一步目標,但“不管中國軍隊發展到什麼程度,我們將始終不渝走和平發展道路”。

總裝綜合計劃部綜合局副局長范建軍也表示,中國軍隊的裝備建設將加快推進高新技術武器裝備發展,重點發展適合國土防衛需要的第三代武器裝備。同時,中國軍隊還將加強對現有裝備的升級改造,繼續做好搶險救災、國際維和等非戰爭軍事行動的裝備保障。

“需要強調的是,中國奉行防禦性的國防政策,永遠不會改變。中國絕不與任何國家搞軍備競賽,絕不超出國力發展武器裝備。”范建軍説。

兩岸可適時軍事交流

對於兩岸軍事關係,白皮書明確提出,海峽兩岸可以適時就軍事問題進行接觸交流,探討建立軍事安全互信機制問題。

國防部新聞事務局局長、國防部新聞發言人耿雁生表示,“我們一直致力於穩定臺海局勢、減輕軍事安全方面的顧慮。為此,我們提出兩岸可以在適當時候就軍事問題進行接觸和交流,探討建立兩岸軍事安全互信機制。”

他表示,關於大陸沿海地區軍事部署的一些小的調整,如果有的話也是正常的。大陸的軍事部署絕不是針對台灣同胞。有關軍事部署的問題,也可以在兩岸探討建立軍事安全互信機制時加以討論。

“兩岸的中國人應當盡力避免骨肉同胞同室操戈、兵戎相見的局面,應當在和平的環境下攜手共創中華民族的美好未來。”耿雁生説。

軍隊加薪問題正研究中

在昨日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總後司令部戰勤計劃局副局長彭振海對於網路上傳言的軍人加薪問題回應稱正在研究。

中國在近年逐步提高了軍人待遇,白皮書顯示,2009年中國總計4766.6億的國防費支出中,人員生活費、訓練維持費和裝備費大體上各佔1/3,其中人員生活費佔比34.04%,略高於後兩者。

近兩年增長的國防費主要用於改善部隊保障條件,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和居民生活水準提高,調整軍人工資津貼標準,連續提高教育訓練、水電取暖等經費標準,開展基層後勤綜合配套整治,改善邊海防部隊、邊遠艱苦地區部隊執勤訓練和生活條件。

此外還增加了非戰爭軍事行動能力建設投入,保障抗震救災、亞丁灣和索馬利亞海域護航、抗洪搶險、國際救援等。以及針對採購價格、維修成本上漲勢頭,適當增加高技術武器裝備及其配套建設經費。

專家解讀

白皮書提6個“首次”

2010年國防白皮書有6個“首次”:首次闡述建立兩岸軍事安全互信機制問題,指出兩岸可以適時就軍事問題進行接觸交流。

首次從保衛邊防海防空防安全、維護社會穩定、參加國家建設和搶險救災、參加聯合國維和等7個方面,全面總結和平時期中國武裝力量多樣化運用情況。

首次介紹新中國成立以來軍隊現代化建設發展歷程。首次介紹我軍構建聯合作戰體系情況。首次全面介紹近年來軍事法規體系建設、法律法規實施、軍事司法等情況。首次系統闡述新形勢下建立軍事互信的目標和原則,全面介紹近年來我軍推進軍事互信的實踐。——國防部外事辦公室主任錢利華




  責任編輯: 蘭少賡視頻來源: cct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