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行高級副行長、首席經濟學家林毅夫一針見血地指出,“窮人把錢存入銀行,實際上是補貼富人。”話音未落,最近,成都的湯玉蓮婆婆就用活生生的事例解讀了林毅夫的話。
1977年湯婆婆在銀行裏存了當時可以買下一套房子的400元錢,一忘就是33年。33年後,這400元存款産生了438.18元的利益,扣除中間幾年需要徵收的利息稅2.36元,湯婆婆連本帶息僅可取出835.82元。此事遂在網上引起熱議。
在通貨膨脹預期再次抬頭的今天,我們能夠從湯玉蓮婆婆的事例吸取到什麼經驗呢?本報記者專訪了有關專家為讀者進行分析。
400元可買400斤豬肉
湯玉蓮婆婆的400元在1977年確實是一筆“鉅款”了。“當時全國每人平均存款只有20元。”中山大學嶺南學院金融係教授王燕鳴告訴記者,“1977年一個普通工人的工資是36元。”網友京東散人説:“1977年一個大學生一個月的伙食費15元足夠了。400元相當於大學生兩年的伙食費。”也有媒體報道,當時這400元,足夠買一套房子。
記者查詢了一下1978年的物價情況:麵粉0.185~0.22元/斤,豬肉0.85~1元/斤,北京地鐵票價0.1元,水費0.12元/噸,中華香煙0.55元/盒,茅臺酒8元/瓶……
根據當時的物價水準,記者計算了一下,湯婆婆當年可以用這筆錢買400斤豬肉,1818斤麵粉,727盒中華香煙或者50瓶茅臺酒。但按現在的物價來計算,835.82元僅可買420斤麵粉,69斤豬肉,40盒中華香煙或者1瓶茅臺酒。
有媒體用萬科的股票來為湯婆婆算了筆更“狠”的賬,“1991年萬科的配股價是4.4元,如果湯婆婆當時再添40元錢,就可以買100股。她若持股‘睡大覺’至今,算上萬科近20年以來所有的配送轉和分紅,她持有的股票市值將達到驚人的152238元(複權價),投資收益為345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