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剛門目擊者集體沉默
肇事者照片(圖片由網友提供)
16日晚,河北大學校園內的事故搶救現場
16日晚,河北大學校園內的事故搶救現場
■新聞回顧
官二代校園醉駕撞兩女生
10月16日21時40分許,“官二代”李啟銘酒後駕駛朋友的黑色邁騰轎車車牌號冀FWE420到河北大學送朋友,在河北大學新校區的生活區,將穿著輪滑鞋的兩名女生陳某、張某撞傷。
事故發生後,李啟銘仍駕車繼續行駛,在男生宿舍附近掉頭原路返回至學校門口時,被保安和學生截住。事故處理民警經對李啟銘採血檢測,鑒定為醉酒駕駛。警方確認:肇事者李啟銘,又名李一帆,男,22歲,係保定市某單位實習生。
事後,河北省保定市公安局發佈了關於本案的資訊:涉嫌交通肇事犯罪的李啟銘已于17日晚被警方依法刑事拘留。警方新聞發言人表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無論是誰,只要觸犯法律,將嚴格依法予以懲處。”
目前,傷者陳某因搶救無效不幸死亡。張某病情穩定,無生命危險。保定市公安交警二大隊已成立事故調查專案組,開展事故調查取證及責任追究工作。據央視報道
評論:全民娛樂“我爸是李剛”的悲哀
總有點疑心,那些網上才華橫溢的網友中,就有事件的目擊者,但他們在現實中卻不肯出頭。
“床前明月光,我爸是李剛”,“李是李世民的李啊,剛是金剛的剛”……這不是黑色幽默,而是魔幻現實:2010年10月16日的河北大學,黑色轎車撞倒兩名女生,酒後駕車的肇事者逃逸不成,居然狂傲地説:我爸是李剛。這個李剛,是一位官員。
幾天之內,網路出現了36萬多條“造句”,唐詩、宋詞、流行歌曲乃至廣告語,無一不被網友們改成“李剛版”,眾怒引發的創造力,令人驚嘆。足證公道自在人心,即便屢遭挫折,終究不會泯滅。
然而,嬉笑怒罵之後,不免有些疑惑。正如魯迅先生所説,“辱罵與恐嚇絕不是戰鬥”。面對惡行,挖苦兩句,於事何補?罵得漂亮,有意義嗎?這算是道德自慰,還是理性精神?
與網上熱鬧相對應的,是線下的沉寂,目擊者全體緘口,不敢接受媒體採訪,怕因此挨學校“處分”。對一個“處分”尚如此恐懼,那麼站出來仗義執言,恐怕更難期望。總有點疑心,那些網上才華橫溢的網友中,就有事件的目擊者,但他們在現實中卻不肯出頭。
一個人如何能在良心的壓力下,保持從容?他是否會因羞愧,而産生心理危機?毫無疑問,我們的大學生們度過了這樣的考驗——人是現實的人,誰會因虛幻的理想、道義,去犧牲當前利益?如果處分了,則分配困難,考研困難,前途渺茫……
感謝網際網路,它是釋放壓力的出口,於是,越來越精彩的造句,讓人們看上去不再像弱者,不再像不那麼正直的人,不再像與世沉浮的庸眾。由此想到:36萬條“李剛版”的創作者,他們在現實中,真的曾為公理正義戰鬥過嗎?真的是對邪惡零容忍的嗎?真的不曾茍且?可為什麼在網路的遮蔽下,個個看上去像勇士呢?
總有心靈避難所,就總有難以擺脫的悲劇性命運。仿佛生物界中的狼與麻雀,表面上看,狼強大且聰明,卻被馴化成狗,寄人籬下。反倒是麻雀,一旦進入羅網,必以死抗爭。人類最終明白了:麻雀是養不活的。可以嘲笑麻雀個體的愚蠢、不靈活,但正是這份愚蠢,才保證了它子孫萬代翱翔在自由的天空中。
在任何時代,都需要圍觀與發聲,36萬個“造句”,確實表達出了一種態度,但以為説了就是做了,甚至只在説的技巧上花樣翻新,這就很可能進入新的誤區。(文:蔡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