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社會萬象

長江魚含激素致性早熟?專家稱無礙健康

中國網 china.com.cn  時間: 2010-09-01

視頻播放位置

長江魚含激素致性早熟?專家稱無礙健康

日前,一國際環保組織發佈報告稱,在長江重慶、武漢、南京及馬鞍山河段的野生魚類體內,發現了對人體有害的環境激素。中科院水生所、武漢大學、華科等權威研究機構專家昨日作出正面回應:部分野生魚確實存在激素情況,但無論是英國檢測報告,還是中科院水生所的檢測報道,其激素含量都不足以危害人體健康。(8月31日 長江商報)

在長江野生魚類體內含環境激素這個問題上,中科院等權威機構的專家和此前報告發佈者其實是有共識的:首先魚類體內確實含有“環境激素”,其次激素對人體有害,只是目前的激素含量不足以直接危害人體健康。兩類專家的不同之處在於對這一事實的處理方式,一類是及時將這情況整理成報告公開,希望引起民眾及決策部門的重視,一類則是視若無睹,等別人公開之後還惡意猜測“有嘩眾取寵之嫌”。真想請問這位專家,不在此刻“嘩眾取寵”,難道要坐等激素超標,民眾一個個被毒翻了再説麼?

除了嘩眾取寵説之外,專家們另兩種回應方式也耐人尋味。中科院水生所專家回應稱對這份報告並不驚奇,此前他們檢測野生魚情況,“也檢測出東湖裏的魚有激素含量”,但魚類激素含量檢測目前尚無明確的管理部門。華中科技大學環境學院一位副教授的回應更有意思:報告所反映情況應引起重視,但市民沒必要因此恐慌。結合這兩個表態,我們或許可以推斷出此類專家的行事邏輯:“事不關己,高高挂起”;一旦表態則必得站在官方“維穩”的角度。如此,我們就不難理解,中國的很多專家為什麼總是在事故發生後才冒出來,發言還常常顯得不夠專家。




責任編輯: 吳愛鳳視頻來源: 齊魯電視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