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圖片

135件出土文物首次展出 隋煬帝牙齒亮相

中國網 china.com.cn  時間: 2014-04-18  內容來源: 遼寧衛視

135件出土文物首次展出 隋煬帝牙齒亮相

隋煬帝墓135件出土文物首次展出

設無字碑供參觀者“評説功過” 隋煬帝牙齒亮相;

蕭後鳳冠有望修復;墓葬周邊還將進一步發掘

今年4月10日,飽受爭議的揚州曹莊隋煬帝墓高票入選2013年度十大考古新發現。昨天,揚州曹莊隋煬帝墓中出土的135件/套文物,在揚州雙博館展出。為保證文物安全,鎏金銅鋪首等部分文物採取真空包裝展出,這在全國尚屬首次。另外,由於歷史上對隋煬帝的評價存較大爭議,主辦方在展廳入口處,設無字墓碑,為其功過留白。蕭後鳳冠因為受損嚴重,尚埋在土裏無緣展覽。揚州文保部門負責人向現代快報記者透露,文物部門將聯繫陜西文物專家對鳳冠進行修復。現代快報見習記者 宋体佳 文/攝(除署名外)

135件文物展出,隋煬帝牙齒亮相

據了解,曹莊隋煬帝墓發現後,考古人員先後在兩墓中發掘出400余件/套文物。此次揚州雙博館展出的文物來自曹莊隋煬帝、蕭後兩座墓。包括“鎏金銅鋪首”、“編鐘編磬”、“十三環蹀躞金玉帶”等在內的135件/套文物對外公開展出。為了讓參觀者直觀了解墓葬全貌,整個展區按照墓葬的結構排布,先是甬道,然後是耳室最後進入主墓室。

工作人員介紹説,蕭後墓在隋煬帝墓之後,如此排布會給觀眾身臨其境的感覺。

在展覽現場,隋煬帝墓內兩顆出土牙齒引來不少人圍觀,據了解,這兩顆牙齒出土于墓內靠近東耳室處,屬於同一個體,一顆為右側上頜第三臼齒,一顆為右側下頜第二臼齒。根據牙齒磨耗判斷的齒齡為 50 歲左右,與隋煬帝被弒殺時的年齡相符。

珍貴金屬文物試穿真空“外套”

此次展期為3個月,為防止文物受損,揚州市文物局為“鎏金銅鋪首”、“青銅編鐘編磬”兩套珍貴金屬文物套上了真空“外套”。

揚州市文物局局長冬冰介紹,“鎏金銅鋪首”和“青銅編鐘編磬”是墓中較為珍貴的文物,出土後,兩文物金屬性質尚未穩定,與空氣接觸後極易遭到侵蝕受損,因而一直處於保護狀態。“這兩套文物非常重要,不參展比較可惜。”冬冰表示,幾經考慮後,揚州文物部門分別為它們套上了一層真空“外套”,“外套”裏填充的是氮氣,主要起到保護作用。據冬冰介紹,給文物“穿”真空保護膜參展,為國內首次嘗試。

立無字碑,供參觀者“評説功過”

按照主題展覽的一貫做法,都會在展區末尾做一個概括性的評論。由於歷史上對隋煬帝的評價爭議較多,隋煬帝究竟是一個暴君還是明君,到現在也沒有定論,很難對隋煬帝的一生功過做出評價。

另外,早在曹莊隋煬帝墓發現之處,就有人提出重新認識隋煬帝的説法。也正因此,在展區末尾,放置了一塊空白的墓碑,旁邊還有一塊以墓碑的形狀製作了噴繪的留言板。據工作人員介紹,該區域名為“是非功過今人説”,可供參觀者寫下對隋煬帝的認識和評價。

為防光照風化,展出的墓誌用了“替身”

作為核心出土文物,曾為辨明墓主身份提供有力依據的出土墓誌卻未能參展。“墓誌上的字跡本來就不是很清晰,如果遭到光照等風化侵蝕,會更加模糊。”冬冰介紹説,和金屬文物相比,墓誌更容易在光照情況下受到損壞,且無法找到既保證墓碑不受損又不影響參觀的好辦法,因而,只好放棄將墓誌原物參展。不過,為了彌補遺憾,揚州文保單位已經根據墓誌原樣,做了一個複製品,由這個高倣“替身”代為展出。

蕭後鳳冠有望再現往日光彩

在蕭後墓中,考古人員發現一套全國罕見的精緻鳳冠,這套冠飾成為蕭後身份有力依據。遺憾的是,由於年代久遠,鳳冠嚴重腐蝕,暫時難以修復。目前這件鳳冠尚埋在蕭後墓中,無緣昨天的展覽。

不過,昨天在展覽現場,文保部門專家向記者透露,目前已經與陜西文保單位取得聯繫,對方將在近期趕赴揚州,與揚州文保部門合力修復鳳冠。

墓葬周邊將進行關聯性發掘

據揚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束家平介紹,曹莊隋煬帝墓發掘之後,除主墓區外,當地考古部門還對周邊長約400米,寬約300米的範圍內進行勘探。在總量11萬平方米的範圍內,已對2000平方米左右範圍進行考古發掘。據《資治通鑒》記載,隋煬帝在揚州被逼死之後,有一批王公大臣也隨之遇害。按照史料記載,這些人就埋在隋煬帝墓葬周邊。也正因此,目前,揚州文保部門已經遞交了申請,將在墓葬周邊擴大勘探區域,期望能發掘出更多的東西。

“史書上是這麼記載的,不知道有沒有差錯。”束家平介紹,目前計劃書已經遞交,若能順利通過,一方面將在已勘探的基礎上,以墓地為核心,向外擴大部分勘探範圍。

未來可到隋煬帝墓實地參觀

揚州市文物局副局長徐國兵向現代快報記者透露,除了在揚州雙博館進行出土文物展覽外,原本還打算在墓區發掘現場進行圖片展覽。但目前因發掘現場還在進行一些後續工作,因而,墓區圖片展並未同期展開。

“以後時機合適了,還是會展出的。”徐國兵介紹説,在雙博館,參觀者可通過出土文物感受、體會隋文化,但到了現場之後,會讓參觀者更為身臨其境。

身份爭議

“質疑的人,可以來看展覽”

儘管揚州曹莊隋朝墓葬墓主身份早已確證為隋煬帝和蕭後,但網路上仍有人質疑,認為墓主另有其人,並非此前所説的蕭後。昨天,在展出開始前舉辦的新聞發佈會上,被問及兩墓中是否出土關聯文物,可相互呼應,印證墓主身份時,當地文保部門再度強調,兩墓中發現的金牙、遺骨以及文物等,已經足夠證明墓主身份。

據介紹,2號墓中鳳冠、玉璋等文物以及殘留下來的部分遺骨已足夠證明墓主人就是蕭後。另外,兩墓葬于同一土墩,1號隋煬帝墓在先,2號蕭後墓挖坑明顯,説明下葬時間晚于隋煬帝墓。而這也恰印證了史料中記載的內容。

對於網路上流傳的説法,當地文保部門強調,出土的文物及墓葬形制等最有説服力,這麼快將文物展出,除了讓大家先睹為快外,也希望有疑問的人來看看。“其實有些質疑的人沒看過文物,也沒看過墓,説法根本站不住腳。”

將啟動隋唐史研究解謎團

關於隋煬帝墓,目前尚有不少疑問等待解決。如江都宮究竟是誰造的?江都宮和洛陽宮有什麼關係?史料中提到的雷塘和史公臺究竟是怎麼回事?等等一系列謎團都未解開。

另外,據史料記載,曹莊隋煬帝墓為唐貞觀年間遷建。從北朝轉入唐朝,其墓葬形制發生了變化,隋煬帝墓恰處於中間節點,具有一定代表性。“隋代和秦代一樣,都是短暫而偉大的朝代。”有一定獨特性,極具歷史研究價值。因此,經專家考證,確認墓主人為隋煬帝及蕭後之後,揚州政府就組織當地專家學者,跟進史學研究。

昨天,現代快報記者獲悉,目前,揚州文保部門已與北大等全國多個大學商定,啟動隋唐史的研究。相信不久的將來,這些歷史疑團有望逐步解決。

責任編輯: 吳愛鳳
標題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