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圖片

樂東剪紙或起源於“動口” 牙齒咬出花紋圖案

中國網 china.com.cn  時間: 2013-12-09  內容來源: 旅遊衛視

樂東剪紙或起源於“動口” 牙齒咬出花紋圖案

剪紙是我國民間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在11月的全國第五屆剪紙藝術大賽上,海南樂東的剪紙作品奪得金獎。此外,最近這幾年的剪紙大賽上,樂東大安剪紙也都戰績卓著。 這門非物質文化遺産在樂東發展如何,有何淵源,來看記者走訪。

獲獎的這幅剪紙作品名為《紡染織繡》,相較于北方剪紙的大氣粗獷,變形誇張,樂東剪紙則是用樸實的圖形,體現出濃厚的鄉土特色。為讓剪紙藝術後繼有人,樂東將大安鎮的中小學打造成剪紙培訓基地,並納入美術必修課,如今已培養出上千名傳人。

同期聲:樂東縣大安中學學生

((刻到過手沒有),有,也流了不少血,然後纏上膠帶繼續刻)

樂東黎族民間剪紙以單色為主,完成一幅作品大概要半個月,雖是剪紙,但製作過程中,用的卻是小刀。專家説,這種製作方法,與黎族人傳統習慣密不可分。

同期聲:樂東縣文化館館長 陳定雲

(因為黎族生活喜歡都是用刀,在過去生活當中,他一齣門都要拿刀,走山路走長了,路記不上了,我們要用刀在樹上刻一個標誌,來辨別方向)

據黎族文化專家林文生的最新研究發現,黎族剪紙藝術起源於嘴咬芭蕉葉。他還向我們還原了這門技藝,用竹篾削一大片芭蕉葉,然後折疊成幾何圖形,再用牙齒咬出各種花紋圖案。古代沒有刀、沒有紙、沒有棉麻紡織之前,黎族人用樹皮和芭蕉葉遮身蔽體,芭蕉葉上的花紋體現了他們對美的追求。

同期聲:樂東黎族剪紙研究者 林文生

(到紙張出現了,我們再也不刻芭蕉葉了,為了記錄自己的生活,所以就在漢文化影響下,我們就把花紋刻在紙上,形成我們(剪)紙的歷史)

為了讓西部文化和旅遊更好融合,樂東縣正策劃將樂東剪紙作為旅遊文化産品,在海南各旅遊景區出售,同時,嘴咬芭蕉葉,也將作為一門技藝,在檳榔谷、呀諾達等民族文化景點,向遊客展示。

責任編輯: 吳愛鳳
標題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