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視頻中國> 文化

浙江寧波:今出水一批青花大碗和梅園石

中國網 china.com.cn  時間: 2012-06-26  內容來源: CCTV-新聞

浙江寧波:今出水一批青花大碗和梅園石

  央視直播小白礁1號水下考古發掘,主持人文靜向觀眾介紹:“考古隊按計劃在船上設了5個探方,主要在船體的中間部位準備下水作業。”

  央視準備了11路機位

  昨天,考古現場一共有11路機位拍攝,包括水上、水下以及天上的無人航拍機。文靜向電視機前的觀眾展示了這架引起極大關注的機器:4.3公斤重的無人航拍機噪音很小,翼展2.5米,帶攝像頭,能實現畫面實時數字傳播。但是昨天漁山島上有南到西南風6級陣風7-8級,觀眾沒能在直播中看到它飛上天,有網友直呼不過癮。

  昨天央視的記者隨著水下考古隊員一起下水作實時報道,驚喜來自摞在一起的青花大碗,距離船艙15米,與此前出水的瓷器類似,還有幾條小魚從鏡頭前遊過給觀眾增添了樂趣。

  新技術運用水下考古發掘

  昨天,觀眾通過直播看到了工作平臺情況,分設主控區、裝備區、配給區、上下水區和文物清洗區等。在主控區可以通過視頻監控水下,裝備區放置的是潛水服、腳蹼、和用來提高工作效率、延長工作時間的高氧雙瓶上等一系列設備。一個很大的清洗池是為出水的梅園石而準備。防水特製、樣貌奇特的水下錄影機也進入觀眾視線。

  昨天的水下考古發掘還布設了燈陣,水上、水下監控指揮系統等將現有技術創造性地結合在一起,第一次將短基線運用於水下考古實踐中。“每個潛水員都像背了一個精確的GPS,對水下潛水員跟蹤、監測、定位。”昨天,考古隊員還使用了全面罩的呼吸裝置,“能保持通話,但耗氧量大,會影響水下停留時間。出於安全考慮以及互相協作工作,水下工作需要2人或多人。”

  栗建安認為,水下考古是水下文化遺産保護的一部分,“通過了解水下考古流程、運用的新技術,感受水下文化遺産保護理念的進步。”

  看出水器物的文化價值

  昨天的直播中還展示了部分出水器物,包括青花瓷器、西班牙銀幣等,還有一把落款為明代紫砂壺大家之一的孟臣壺,上有“二水中分白鷺洲”字樣。據介紹,惠孟臣是江蘇宜興人,一般認為是明天啟崇禎時人,其作品以朱泥為多,以小壺為精,他的作品多在閩南受到歡迎,被認為是時大彬之後的制壺大家,在清初雍正年即有人仿製“孟臣壺”,後來仿製的就更多了。據現場專家介紹,還不能斷定是否為真品。

  據寧波博物館副館長李軍介紹,展示的青花瓷器主要為景德鎮民窯,“花色艷麗有暈散,款識和造型等方面看來具有民窯的特點。”專家表示,不能光看文物值多少錢,要看到出水器物的文化價值,對研究當時社會歷史文化起到什麼作用。

 

責任編輯: 佟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