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振邦:農産品的持續穩定增長是可以做到的

中國網 china.com.cn  時間: 2013-01-29  內容來源: 中國網

 

國家糧食局原黨組書記、局長聶振邦接受中國網專訪 攝影/寇萊昂

 

中國網 1月29日訊 第四屆“中國經濟年會”今天在北京舉行。會議旨在研究中國經濟進入新階段後面臨的問題和挑戰,把握經濟發展新趨勢,為正確制定宏觀經濟政策、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現國民經濟平穩健康發展提供決策參考。中國網有幸採訪到國家糧食局原黨組書記、局長聶振邦,對糧長期的可持續發展、中國糧食自給程度、糧食進口與糧食安全問題,進行一一解答。

中國網:

聶局長您好!感謝您接受中國網的採訪。國家統計局説我國的糧食實現了“九連豐”,但在這個九連豐增長的背後,我們也付出了不少資源環境代價。比如説我們每年長期使用大量的化肥和農藥,也給環境帶來了一定的影響。您認為怎麼解決糧食長期可持續發展的問題?

聶振邦:

從長期看國家還要加大對農業的投入和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從根本上改變農業的生産環境。第一,目前我國從現有的耕地來看,有效灌溉面積只佔一半還不到,有接近一半多的耕地面積還是靠天吃飯,一旦自然條件發生了變化,對農業生産會帶來很大的衝擊和影響。這是一個問題,這個面貌必須徹底改變。第二,中央強農惠農富農政策要切切實實落到實處,這裡麵包括幾方面的內容。 1、增加農民的收入,使農民從事農業生産能得到一個穩定的、合理的收入,這樣才能調動農民生産的積極性。這裡面也包括國家對於農業的補貼。補貼力度現在很大,四項補貼包括糧食直補、糧農補貼、農資綜合補貼、農基地補貼,今年的力度又在加大。 2、要逐步提高糧食的收購價格和實現收儲政策,這是政策支撐。 3、靠農業科技的發展進步。在發言中剛才我提到了,對糧食來説,雜交水稻、雜交玉米、雜交小麥這些優良品種,我們要提升單産的空間還是很大的。同時,要改進和提高農作物栽培技術,包括現在一些設施農業。前一段時間蔬菜,尤其受到氣溫比較寒冷的影響,再加上由於城市郊區面積擴大,佔用了一部分的蔬菜播種面積,影響了蔬菜産量及時上市,影響了供應,我們還要靠科學技術進步發展設施農業,來提高主要農産品的産量、包括蔬菜的産量,這是科技進步方面。長遠看,主要是這幾個方面的政策支撐,如果我們都能落到實處,對於我們以糧食為主要農産品的持續穩定增長是可以做到的。

責任編輯: 魯楠
標題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