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秀紅:內需、外需兩者都不能偏廢

中國網 china.com.cn  時間: 2013-01-26  內容來源: 中國網

商務部原副部長馬秀紅髮表演講 攝影/楊佳

 

中國網 1月26日訊 由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主辦的“中國經濟年會(2012-2013)”26日在北京舉行。會議旨在研究中國經濟進入新階段後面臨的問題和挑戰,把握經濟發展新趨勢,為正確制定宏觀經濟政策、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現國民經濟平穩健康發展提供決策參考。

在分論壇一上,全國政協外事委員會副主任馬秀紅女士對外投資、對外貿易還有哪些機遇,繼續保持外匯經濟拉動的作用等問題進行了解讀。

馬秀紅認為,在現在特別強調擴大內需的時候,也不能忽視外需,繼續對中國的經濟發展將要起到的重大帶動作用,因此這兩者都不能偏廢。

第一,金融危機爆發之後,雖然經過了五年,但是世界經濟還在艱難恢復中,外需的疲軟現在正在成為一個常態,整體的經濟發展也面臨著這樣、那樣的問題,所以在當前的形勢下,中國的對外開放確實面臨著一定的挑戰,但同時我們應該看到中國的對外開放仍然面臨著非常多的機遇,我們仍然處於非常重要的,可以對我們的國家整體發展繼續發揮重要作用的對外開放戰略機遇期。

在看到挑戰的同時還應該看到,金融危機加速了世界經濟結構深度調整的進程,為我們國家積極拓展對外發展的新空間,全面深化改革,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提供了新的機遇。

一方面是世界經濟在艱難復蘇中將逐步恢復增長。根據IMF最新的預測,全球的經濟總量將從目前的70萬億美元增加到2017年的90萬億美元。2013年全球的增長會實現3.6%的幅度,到2017年的時候,就將實現4.6%的增長幅度。新興經濟體,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增長幅度將大於發達國家經濟增長幅度。到2017年,將要實現6.2%。世界經濟的走勢應該説還是在不斷提供著新的發展空間。

第二,經濟全球化縱深發展,並且顯現出新的特點。新特點有眾多,但很重要的是新興經濟體的崛起、中産階級的壯大、世界能源供給與消費格局的變革、全球投資、生産、消費重心的深度調整,將從根本上改觀,經歷全球化的模式、方向和發展進程。

第三,新一輪的科技創新浪潮正在形成,這有很多方面可以講,但最重要的是體現在新一輪的科技浪潮的形成使資訊技術和傳統産業融合,物質密集型的加工方式迅速向數據密集型加工方式的轉變。新興産業的出現,商業模式、管理模式的創新破除了傳統的發展路徑和資源能源的束縛,為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創造有利的條件。

第四,區域和次區域的興起,儘管世界貿易組織多邊的貿易體制的發展遭遇了一定的挫折,但現在實際上在一體化的進程方面,有一些新的發展,一方面是歐債危機促使歐洲加強了財政約束,銀行聯盟客觀上有了與歐洲重啟一體化進程。

此外,美國、日本等發達經濟體,還有越來越多的發展中國家,更加注重地區合作、自由貿易區和次區域合作項目,推動了經貿政策的協調,改善了貿易投資環境,增強了區域發展的後勁。

最重要的一點,是黨的十八大規劃了中國未來十年改革開放發展的藍圖,全面深化改革進一步擴大開放,已經成為社會共識,改革的紅利已經進一步顯現,特別是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係為核心的經濟體制的改革的全面展開,將成為培育開放型經濟、發展新優勢的重要推動力。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實施,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城鎮化步伐加快,集約、智慧、綠色、低碳的新型城市化道路,都將為新形勢下全面提高開放型經濟水準創造良好的環境和空間。

 

專題地址第四屆中國經濟年會

 

責任編輯: 魯楠
標題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