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蘊嶺:共同利益為基礎合作為框架的新關係

中國網 china.com.cn  時間: 2013-01-26  內容來源: 中國網

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國際學部主任張蘊嶺發表演講 攝影/楊佳

 

中國網 1月26日訊 由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主辦的“中國經濟年會(2012-2013)”26日在北京舉行。會議旨在研究中國經濟進入新階段後面臨的問題和挑戰,把握經濟發展新趨勢,為正確制定宏觀經濟政策、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現國民經濟平穩健康發展提供決策參考。

在第二分論壇上,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國際學部主任張蘊嶺對於“中國周邊形勢,怎麼來化解危機、避免戰爭、保證和平與發展環境”的問題發表了如下演講:

張蘊嶺:

談到挑戰,除了剛才幾位談到,可能大家最關注的就是周邊形勢,我們怎麼來化解危機、避免戰爭、保證和平與發展環境。因為周邊一項對我們很重要,新中國建立以後,所有的大仗都在周邊打的,而且打了很多,但是近二十年沒有打仗,我們用和平的方式實現了對所有周邊國家關係的正常化,建立了夥伴關係,發展了區域合作的框架,這些作為對於我們構建一種新的周邊關係非常重要。

一個大國,周邊如果不穩,不能建立一種周邊的戰略依託框架,它就無法發揮一個大國的作用,特別是不能成為一個世界的大國。當前,儘管我們做了這麼多的努力,我們面臨一個新的挑戰就是與我們直接有關的,大家最關注的,就是釣魚島的爭端、南海爭端,有可能把我們拖入戰爭。

如何分析這個形勢呢?我自己覺得也有可能,我們不會發生戰爭,就是我們怎麼來處理,我們過去成功地處理了一系列的矛盾,臺海曾經差一點發生了戰爭,但是我們用智慧處理了,到今天為止,大家覺得發生戰爭的可能性很少很少,朝鮮半島曾經也危在旦夕,儘管當前的危險沒有完全消除,畢竟大家都認識到要發生一場大的戰爭,把我們捲進去的可能性很小。其他的地方比較穩,我認為像釣魚島爭端,以政治解決的可能性還是非常大的,還可以很大的空間創造。

原因是:一方面是大家都知道,戰爭是無法解決釣魚島主權的,因為是海上的島嶼,現在爭的主要還是主權,因為這個是長期歷史遺留的問題,形勢還在發展,到了一定地步之後,我們現在看到,已經出現退半步、進一步的可能性。退半步可以保留主權,但是我們要往前走一步,要進行合作。南中國海也是這樣,一方面我們有直接尖銳爭端的主要是越南和菲律賓,我們有一個穩定的中國-東盟框架,大多數的東盟國家還是要顧及整體利益。過去一些年,我們曾經利用東盟這樣一個整體框架,發展了中國和東盟整個地區的關係,我們建立了夥伴關係,我們建立了自貿區,我們發展了全面的合作,這個機制它還在,也是制約一些國家主動去把事挑大的可能。這些我覺得還是存在著用非戰爭的手段來處理和化解這樣一些矛盾的可能性。

如何看待美國的重返亞洲,拉一些夥伴,看勢要和中國對抗。前天我在一個國際會議上,有一個人發言,説你們連朋友都沒有,我們到處都是朋友,我説你數一下,美國的真朋友也不多,和你們緊的一是日本,二是澳大利亞,菲律賓半信半疑,就是你的同盟裏真心跟著你走的也不多。其實中國一些真朋友比他還多,大多數的國家是站在一種中間狀態,就是它在兩邊都要處理關係,他們最根本的就是阻止中美發生大的對抗,不然的話會損及他們的利益。

今天的形勢,制約這樣一種發生大對抗的利益還是在的,既然這樣,我就對現在發展起來的區域合作還是相對謹慎和樂觀。前兩年我們主要關注TTP,美國領導的TTP把中國排除在外,這樣的話,我們就會排除外面的一個很大的市場。現在看到,TTP沒有像美國想的那麼容易,拖了兩年了,説今年要結束。

我今天還開了一個國際會議,關於這個問題,樂觀説打成協議的不多,就算打成協議,效果也非常有限。這樣我們不必把所有的關注力放在TTP上,我們應該放在去年年底16個國家的領導人一致同意的“地區全面綜合經濟合作夥伴關係”。這16個國家,我們創造一種新的模式,推動這個地區的發展,改善這個地區的發展環境,如果定位準確,我們就可以推進,還有大家關注的中日韓自貿區,關係這麼緊張,能不能啟動?在部長會議,宣佈啟動的時候,之前我們有八年的研究,一年的官方牽頭的研究,已經有幾次工作層面的接觸,儘管中日關係不好的情況下,中、日、韓領導人沒法宣佈,部長們宣佈。現在有關談判的進程還在進行準備,我覺得現在剩下的問題是技術性怎麼處理,這樣的話我們還是可以找到前景的。

無論是從周邊的政治安全環境和一些區域的合作都不容易,但是我們過去二三十年畢竟建立了一些基礎,而且這個基礎到現在為止並沒有發生一些事件,受到根本性的破壞,而且中國本身的持續發展給這個地區帶來越來越大的利益,也是一個黏合劑。我們看東亞地區,二戰以後,美國是它的第一大市場,後來日本是第一大市場,現在中國是幾乎所有國家的第一大市場,中國還在發展。這樣一種相互依賴、交織的複雜關係,只要我們有足夠的智慧,我們是可以克服挑戰,特別是在我們周邊繼續發展這樣一種以共同利益為基礎、以合作為框架的新的關係。

 

專題地址第四屆中國經濟年會

 

責任編輯: 魯楠
標題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