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培炎:中國經濟讓人感到有春天般的希望

中國網 china.com.cn  時間: 2013-01-16  內容來源: 中國網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理事長、前國務院副總理曾培炎 攝影/楊佳
 

     中國網 1月26日訊 由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主辦的“中國經濟年會(2012-2013)”26日在北京舉行。會議旨在研究中國經濟進入新階段後面臨的問題和挑戰,把握經濟發展新趨勢,為正確制定宏觀經濟政策、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現國民經濟平穩健康發展提供決策參考。以下為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理事長、國務院原副總理曾培炎先生致辭。

曾培炎:

尊敬的各位來賓、女士們、先生們,大家早晨好!首先,請允許我代表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對各位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

一年之計在於春,每當冰雪消融、萬物復蘇的時候召開中國經濟年會,凝結了各界精英,回顧過去一年的風雲際會,展望新一年中國經濟的前景,總能讓人感到有春天般的希望。這次年會的主題是經濟發展新階段——新機遇·新挑戰·新發展,請大家再次秉承過去和未來提出真知灼見。

時光過得很快,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已經成立了四年了,四年來國際、國內的形勢都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從國際上看,求和平、謀發展、促合作已經成為各國人民的共同意願和期望。各主要的國家致力於經濟社會發展,以經濟和科技為基礎的實力的競爭日趨激烈。經濟全球化和區域合作繼續深入發展,但原有的全球政治、經濟均衡的狀態正在被打破,我國的發展重要的戰略機遇期的內涵和條件發生很大的變化。

這段時間以來的國際形勢特點可以歸納為四個“一”,一場危機、一方動蕩、一輪調整、一次轉移。

一場危機,2008年以來爆發的國際金融危機,這一場衝擊力大、波及範圍廣、影響世界全球性經濟危機,嚴重破壞了國際金融體系和經濟穩定。時至今日,主要的經濟體需求疲軟,發達國家的主權債務不斷發酵,貿易投資保護主義明顯抬頭,世界經濟復蘇的步緩慢。未來的一段時間,整個世界的經濟進入到深度轉型的調整期,經濟低迷成為全球經濟的新的常態。各方將為擺脫危機、重拾增長作長期的鬥爭。

一方動蕩,2010年以來西亞、北非多國連續發生了聲勢浩大的民主抗議和武裝動亂,導致了突尼西亞、埃及、利比亞這些國家政權的更疊,葉門、巴林這些國家的政治動蕩,敘利亞的問題正在博弈,伊核的問題久拖未決,巴以實現持續和平的基礎十分脆弱,影響地區和平與安全的因素仍然很多。

整體來看,伊斯蘭世界的形勢不容樂觀,中東地區的政治亂局的穩定還有待加強,東亞這些地區積澱的歷史問題和文化的衝突再次浮出水面,這些地區的不穩定因素使正在復蘇的世界經濟雪上加霜。

一輪調整,這是國際金融危機正在催生國際經濟的新的版圖,一方面歐、美、日這些發達國家億經濟復蘇十分乏力;另一方面新興經濟體逐步平穩,引領全球經濟增長的新動力。經濟增長的動力,新興國家已經站穩三分之二,新興經濟體要求在國際事務和國際規則的制定中擁有更多的話語權,新老勢力圍繞分享全球經濟治理的權力的博弈正在展開。

與此同時,國際金融危機打破了原有的經濟平衡,發達國家致力於改變借貸消費的模式,吸引製造業的回歸,擴大實體經濟。新興經濟體致力於擴大國內的需求,加快産業的轉型升級,努力實現創新驅動的發展。全球範圍內的一場技術大變革正處在孕育期,很有可能引發新一輪的産業革命,這將帶來重塑二三産業的關係,重塑世界經濟地位,重塑世界利益分配格局。

一次轉移,隨著新經濟體,特別是以中國為代表的亞洲發展中國家的快速發展,全球經濟的重心從大西洋地區向亞太地區轉移的趨勢越來越明顯。一些機構預測,亞洲經濟規模將在未來十幾年超過北美和歐洲的總和,有人甚至提出21世紀是亞洲時代、太平洋時代。世界各國紛紛將戰略的重點轉向了亞太,美國提出了戰略東移、重返亞洲、亞太再平衡的戰略,這些都將給國際大格局和國際關係帶來深刻的調整,也將給我國的外部發展環境帶來重大變化。

從國內看,發展改革開放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這些年來我們克服了國內外種種不利因素的影響和干擾,保持了穩中有進的良好態勢。當前和今後一段時間,中國經濟社會進入到一個新的發展階段,面臨新的挑戰,也面臨著新的機遇。

第一個特點是經濟發展進入到轉型期,國際經濟增長在需求結構上來講,主要是依靠投資和出口的拉動。從産業結構上來看,主要是依靠第二産業的帶動。從要素投入上來看,主要是增加物質資源的消耗。這種發展是不可持續的,必須進行轉型,從粗放外沿式的發展,轉移到節約內涵式的發展。在國際競爭日趨激烈的情況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已經刻不容緩,可以説能否順利地實現轉型,形成新的經濟競爭力,在保持經濟增長的同時,實現可持續的發展,將決定於我們的未來,也將決定於未來新興國家崛起的走勢。

第二個特點是社會發展進入了一個矛盾凸顯期,從世界各個國家發展經驗來看,一個國家進入到中等收入時期,也是社會上各種矛盾比較充分的展現和暴露的階段。姑且不論是否存在中等收入陷阱的問題,但是像貧富差距、就業壓力、土地拆遷、貪污腐敗等其他國家在這個時期出現的這些問題,在我們國家也相當程度地存在。

這些問題如果處理不好,解決不好,不但影響到政府的公信力,給社會穩定造成極大的危害,也勢必影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成功。現在需要我們對社會發展規律進行新的探索,致力於改善民生,創新社會管理體系,提高執政水準,不斷地增強人民群眾的幸福感和安全感。

第三個特點是改革進入了攻堅期,30多年來,不斷深化改革是我們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不竭動力,但是近些年來,隨著經濟社會發展進入到新的階段,內生經濟和社會結構發生變化,一些體制機制上深層次的矛盾顯現,與轉變發展方式的要求不相適應,改革已經到了深水區,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我們必須以更大的政治勇氣和智慧,堅決破除一些妨礙科學發展的思想和觀念和體制機制的弊端,做好總體規劃,不失時機地深化重要領域的改革,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供新的發展動力。

第四個特點是經濟增長進入了換檔期。經過多年的高速發展,中國經濟總量現在已經位列世界第二,可以説是一個不小的塊頭了。中國經濟下一步發展的動向,現在國內外都非常關注,有的觀點説中國發展的紅利已經消失,中國未來的經濟增長將面臨著失速。也有的觀點説中國還有廣闊的市場空間,完全可以繼續保持一個較高的增長。

客觀地講,由於基數的增大以及發展方式的轉型,長期保持GDP兩位數的高速增長,這種可能已經不是常態了。中國經濟開始進入到個位數的增長階段,也就是換檔期。在這個階段我們應該更加尊重經濟發展規律,更多強調經濟增長效率,保持年均7—8%的增長速度,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是完全有可能。

女士們、先生們,黨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宏偉藍圖,為我們指明瞭前進的方向,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的一個經濟體,我們既要有充分的自信,也要客觀冷靜地認識國情,既要看到有利的因素、發展的機遇,又要強化底線思維、憂患意識,空談誤國、實幹興邦,只有我們全面貫徹落實十八大精神,就能夠一定抓住新機遇、迎接新挑戰、實現新突破。

春風賀喜無言語,排比花枝滿杏園。我們期待在新的一年裏,中國經濟社會的發展取得新的成就,讓人民的生活更加幸福美滿,早日實現中國夢。再次向大家問新年好!謝謝大家!

責任編輯: 魯楠
標題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