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貴州春潮涌——貴州省文化體制改革紀實
中國網 china.com.cn 時間: 2012-11-06 內容來源: 人民日報
2011年底,貴州省文化體制改革各項主體任務告捷。
歷5年之功,作為經濟總量和文化市場體量較小的內陸省,貴州以“等不起”的緊迫感、“慢不得”的危機感和“坐不住”的責任感,強力推進文化體制改革工作。如今的貴州,文藝門類繁花盛開,文藝創作熱情高漲,文化生産力空前釋放,精品力作不斷涌現。
文化“軟實力”讓貴州“硬”起來,貴州的形象和聲音憑藉文化傳播得更加深遠。
轉企改制激發文化活力
1月初結束的全國文化廳(局)長會議傳來喜訊,8個省的省直文化系統演出院團轉企改制率先基本完成,貴州是其中之一。
2009年,貴州研究出臺《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經營性文化事業單位轉制後人員分流、社會保險和支援文化企業發展有關問題的意見》,國土、稅務、工商、金融等部門也紛紛制定出臺相應配套政策,有力支援推動文化改革發展。
2011年,在改革攻堅克難的關鍵時期,貴州出臺《關於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的意見》,在財政投入、人員安置、社保接續、經濟扶持等方面給予更加優惠的政策支撐。省文改文産辦測算,每年將直接支付解決改革成本近億元。優惠政策妥善解決了文化改革發展遇到的各種困難和問題,從根本上保障了文化單位幹部職工的切身利益。
改革聚人心,人心齊,泰山移,改革給文化發展注入活力。
貴州影視業近兩年異軍突起,“貴州製造”閃耀在全國大小熒屏。貴州影視通過市場獲得投資高達85%以上。如貴州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的黔森影視文化工作室,將國內外一流的製作團隊為“貴州戲”所用,不到2年時間市場運作5.6億多元製作完成和正在投拍了13部貴州影視劇。
目前,全省294家需改制的經營性文化單位,除30家非時政類報刊出版單位正按國家有關部門日前批復的方案抓緊組織實施外,其餘264家經營性文化單位已全部完成改革任務;221家公益性文化事業單位已初步完成內部機制改革。
文化産業“枝繁葉茂”
去年10月6日晚8點,美國新澤西大劇院,大型民族歌舞詩《多彩貴州風》盛裝上演,兩小時演出,1400名觀眾看得如癡如醉,盡情地享受著貴州的民族風情,感受其新奇、美麗。
《多彩貴州風》薈萃了貴州民族民間文化的精華,匯集了貴州最優秀的文藝人才,在世界各地演出近2000場。不僅如此,7年來貴州開展了“多彩貴州”系列活動,如旅遊形象大使選拔、歌唱大型賽事,如今“多彩貴州”作為我國首個省級文化品牌商標已經全面註冊成功,直接或間接拉動40億元以上的投資。
借旅遊渠道壯大文化産業成為貴州發展文化産業的新路徑。貴州涌現出一批富有民族民間特色的名村古鎮、工藝精品、文化節慶、演藝劇目,形成北部長征文化、東南部苗侗文化、黔東佛教文化、黔西南布依文化、黔西北彝族文化等與旅遊相融合的態勢。
數據顯示,2010年貴州省文化産業收入321.65億元(含文化旅遊收入126.29億元),比2009年增加134.94億元;增加值達112.21億元(含文化旅遊增加值36.30億元),比2009年增加49.98億元;佔GDP比重為2.44%,比2009年增加0.85個百分點。預計2011年貴州文化産業收入逾400億元,增加值達150億元,佔GDP比重突破3%,貴州文化發展不斷呈現出喜人態勢。
文化生活多姿多彩
如今的貴州,老百姓既能觀看花燈戲、黔劇等地方戲,又能領略京劇、雜技等演出,還可以常年欣賞到交響樂。
“文化體制改革,心裏要時刻裝著百姓,要讓百姓文化生活多姿多彩起來。”貴州省委常委、宣傳部長諶貽琴表示。
1月10日開始,改制後的省歌舞團、花燈團、黔劇團、文化館、雜技團、貴州京劇院等單位組成3支文藝小分隊分赴貴州各地,開展 “歡樂送基層•文化促跨越”春節文化活動,為群眾演出、送圖書、送春聯。龍年新春,基層農民的文化活動越發豐富多彩。
截至2011年,貴州省建成農民文化家園1678個、農家書屋15615個,組建農村數字電影院11條,1578家圖書館、博物館、文化館和47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實現免費開放,構建了較為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務網路。
這幾年,貴州推出20多部影視作品,像《倖存日》、《雲下的日子》等,尤其是《奢香夫人》在央視熱播後反響強烈。
貴州文化建設不斷結出碩果,曾經“夜郎自大”的貴州文化如今越來越自信,不僅惠澤全省人民,而且走向全國、走向世界,為人們提供更多的文化享受。
責任編輯: 晴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