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邊防官兵在“冰蓮山”紮下了根,讓青春之花在雪山盛開
將祖國電子版圖不斷放大,橫亙于西北邊陲的喀喇崑崙巍然屹立。群山褶皺中,有一座巍峨卻並不知名的雪山。每逢大雪,雪後初霽,山頂都會在陽光映射下呈現出淡藍色的光,形似一朵冰蓮花含苞待放。這座雪山,被守望它的邊防官兵稱之為“冰蓮山”。
在冰蓮山,四季並沒有明顯界限。海拔5400多米,新疆軍區冰蓮山邊防連駐守在雪山環抱之中,連隊營房的紅瓦在雪山的映襯下分外耀眼。
那一年,一面鮮艷的五星紅旗在冰蓮山冉冉升起,一群邊防官兵在這裡紮下了根,讓青春之花在雪山盛開。
冰峰寒涼,卻壓抑不住官兵的青春熱血。2020年1月,連隊機要參謀王浮水印和排長李小飛提議:“創作一首連歌,獻給青春的中國,也獻給青春的自己。”這個想法得到大家一致響應,在熱烈的討論中,連隊官兵你一句、我一句,將戰風鬥雪的守防青春融入歌詞,化作一個個奮進的音符。
《冰蓮山的青春》在官兵們的呵護下孕育而生。“崑崙,攜筆從戎的開始;邊防,韶華和熱血的交織……”花開花落,寒來暑往,歌聲伴隨著連隊官兵巡邏的足跡,回蕩在蜿蜒的峰谷間,讓雪山重現生機,一朵朵真正的冰蓮花迎風綻放。
風雪巡邏路。
新疆和田軍分區冰蓮山邊防連——
“冰蓮花”綻放雪山之巔
■解放軍報記者 徐 娜 通訊員 郭 帥 趙金石
堅持的力量——
“幹一件無愧於心的事,但求不負青春不辱使命”
“峻峭的高山,冰蓮戰士勇前行,鐵心向黨鑄輝煌……”晚點名前,中士梁戰強站在隊列前方,指揮全連官兵齊聲高唱連歌。
暮雲將天空渲染成墨綠色,伴隨著歌聲,梁戰強總會不自覺望向遠方的冰山。內地酷熱的盛夏,這裡卻銀裝素裹,陣陣寒風吹得人不由得打冷戰。
身處雪域邊關,這首名為《冰蓮山的青春》的連歌宛如燃燒的火把,總能在不經意間給予梁戰強堅持的力量,從中找到激情與信念。
連隊官兵穿越雪原。邢建文 攝
那一年,冰蓮山邊防連組建完畢。作為連隊首批新兵,“建卡設哨”這個極具歷史意義的任務,便落在梁戰強和戰友肩上。打起背囊,奔赴高原一線,對於未知的一切,梁戰強難免有些忐忑,但更加充滿嚮往。
在梁戰強的印象中,高原應該像玉龍雪山那樣壯美。走上冰蓮山,眼前的美景雖然沒有令他失望,嚴重的高原反應卻來得有些猝不及防。
那天下午,吃下軍醫給預防高原反應的特效藥,梁戰強還是頭痛不止。晚上,狂風突然將臨時帳篷的固定繩吹斷,刺骨的寒風透進來,大家趕緊披上大衣衝到帳篷外進行修補……等他們回到帳篷時,一個個眉毛上都結滿冰霜。
就這樣,梁戰強在戰風鬥雪中迎來了高原生活的第一天。那些日子,兩頂班用帳篷、兩個取暖爐便是15名先遣隊員的全部家當。
每天,梁戰強和戰友最期待的,就是一輛輛滿載建材的物資車來到點位,那段時間,卸車和拼裝板房,艱苦和一成不變的任務,成為梁戰強生活中最深刻的記憶,“那是真苦啊……”他回味説道。
建卡初期,連隊沒有通電,深夜的營區漆黑一片。星空下,梁戰強喜歡一個人坐在帳篷旁聽一聽收音機,要麼就是和戰友看著天上的星星,一起聊天。
一次勘察任務,官兵需要徒步6小時,途中還要蹚過一條冰河,翻越一個垂直海拔高差近500米的陡坡。梁戰強是隊伍裏最瘦小的一個,過河時被湍急的水流沖倒,刺骨的寒意席捲全身,如今想起來還“頭皮發麻”。
堅守的日子,要説心裏一點也感受不到“落差”,那一定是假話。幾位身在繁華都市的同學發來幾張聚餐、K歌的照片,那一晚,帳篷裏的梁戰強失眠了。
第二天,班長卜恒帶著梁戰強來到附近的老營房。土坯房斑駁的墻面,訴説著前輩激情澎湃、戰風鬥雪的故事。卜恒對梁戰強説:“第一代戍邊軍人來到冰蓮山執行臨時任務,完全沒有機械化設備,硬是靠著雙手在冰峰上‘鑿’出了一座堡壘。”
此後,每次巡邏遇到困難,梁戰強的腦海中總會浮現老營房斑駁的墻面,浮現前輩們拿鋤揮鎬的火熱場景,他開始學會咬緊牙關堅持下去。
三個月過去了,一排排新式保溫板房拔地而起。摸著手掌上厚厚的繭子,梁戰強已經習慣了“堅持”這件事:“幹一件無愧於心的事,但求不負青春不辱使命。”
2020年,聽聞連隊要創作連歌,梁戰強提議:“一定要把‘建卡設哨’的故事寫到歌詞裏。”
“崑崙的風霜、炙熱的臉龐,我們揮灑青春,只為義無反顧的決定……”如今新兵下連,梁戰強都會帶著大家唱響連歌。他很少給新兵講解歌詞的意義,更願用歌聲傳遞堅持的力量:“喀喇崑崙總有一片角落,銘刻著屬於你的青春印記。”
留下的理由——
“你們守衛國家,我們守護小家”
“濕透的軍裝,銘心的記憶,永遠藏在我心裏……”冰蓮山腳下,卜恒輕聲哼唱著連歌送別戰友退伍。
看著老兵胸前戴著大紅花,提著大包小包登上汽車,卜恒覺得好像看到了自己剛入伍時的樣子。他的眼中噙滿淚水:“別忘了冰蓮山,別忘了老連隊。”
今年,是卜恒在喀喇崑崙堅守的第17個年頭,來到冰蓮山也已走過8個春秋。
17年間,他無數次想像自己退伍時場景,卻又多次在留隊申請書上按下紅手印。戎馬倥傯的歲月裏,卜恒從戰鬥班長轉型為通信骨幹,經歷3次通信設備換代升級。
2021年,連隊官兵前往某高地執行任務。面對最大坡度80度、垂直海拔高差700多米的山峰,數百公斤重的設備只能依靠人力運送。準備會上,卜恒建議:“區分小組分段負責,每人背負15圈光纜,拉開20米的距離,再向山頂運輸。”
雪坡上,官兵們排成一隊,形成一個長約50米的運輸梯隊。當大家攀爬至海拔5500多米時,眼前的冰川變得更加陡峭。卜恒拿著登山鎬,一步一鑿在前方開路,那一路走得異常艱難。
背著30斤重的設備攀登,卜恒的雙腿像灌了鉛一樣。即使體能已到極限,他和戰友還是堅持每天奮戰10多個小時。“我們心中只有一個目標,按時完成保通任務。”卜恒説。
10天時間,卜恒和戰友們成功將光纜運送到海拔5700米的點位。站在群山之巔,大家如釋重負,仿佛這一趟吃過的所有苦都隨風而逝。
遠方透藍的天空中,幾縷陽光攜著溫暖傾瀉而下,連歌的旋律在峰谷間陡然響起——“聽耳邊歡快的風,看天上自由的雲。第二個故鄉,點亮我的夢想……”
在山巔,卜恒第一次感到太陽離自己這麼近,夢想離自己這麼近。那一刻,他的內心有激動也有愧疚。
從相知到相愛,再到走進婚姻殿堂,卜恒和妻子相守的時間屈指可數。每當卜恒銜職內的服役期限將滿,妻子都盼望著他早點回家。
鐵漢也有柔情時。這時,卜恒就會拿出紙筆準備撰寫退伍申請書,哪知鋪開紙,那行“離別的話”卻怎麼也寫不出。然後,他會撥通妻子的電話,妻子也會聽出愛人的不捨,最終還是妻子“扛下了所有”,再次鼓勵他繼續衛國戍邊。
一次,卜恒前往某駐勤點執行緊急任務,由於沒有信號,他與家裏斷聯5個多月。任務結束,跟妻子聯繫上的那一刻,卜恒才知道那段時間,他們一對兒女同時生病,妻子又急又忙,一下子瘦了七八斤。
“峻峭的高山、冰冷的枯燥,冰蓮戰士勇前行……”一有時間,卜恒就會在營區找個空地坐下,翻出妻兒的照片,看了又看。
“你們守衛國家,我們守護小家。”卜恒喃喃重復著妻子的一句話,看著不遠處的冰蓮山,感受到肩上沉甸甸的責任。
去年12月,卜恒一級上士服役期將滿,他又一次寫下留隊申請書:“冰蓮山我還沒待夠、沒守夠……”
心中的榮耀——
“冰蓮山青春永不散場,熱血男兒已蓄勢待發”
一陣緊急的跑步聲傳遍走廊,下士張秀寶喘著粗氣推開連部大門:“連長,咱連的集體一等功證書寄來了!”
當拼搏一往無前,便更能體味到勝利果實的甘甜。手捧榮譽證書,雖然僅一紙單薄,連長周貴福卻覺得它重若千鈞:“這是全體官兵的艱辛付出。”
因為熱愛,漫漫邊關不覺艱險。冰蓮山偏遠,卻更加需要軍人守衛。2年前,對於剛滿20歲的張秀寶來説,提升戍邊本領,才能守衛好這片熱土,而他要努力的地方還有很多。
2021年4月,連隊所在營被上級抽中,參加射擊檢驗考核,張秀寶和同班戰友代表連隊應徵出戰。但棘手的是,他們不僅要在高原負重15公斤長途奔襲,還要克服複雜地形對武器性能的影響。
為了提升高原行軍速度,張秀寶組建了一支體能強化隊,每天下午背著裝備,徒步20公里,錘鍊體力及耐力。
在張秀寶記憶中,老家的山是有陽坡和陰坡之分的。但在喀喇崑崙,太陽轉著圈直射下來,讓人很難尋找一個背陽遮陰的地方,大家的臉很快曬成古銅色。
張秀寶解決困難的方式也是“簡單粗暴”:硬撐到底。雙腿酸痛難忍,他每晚來到健身房加練深蹲;皮膚灼傷,他用冰水冷敷,睡前用護膚品做個面膜;肩膀磨得紅腫,他咬牙堅持,直到訓練結束……
“此山非彼山,天外還有天。”曾經,爬山對於來自東南城市的張秀寶來説,是件陌生的事。如今,經過一次次訓練,張秀寶漸漸熟悉了這裡的山,也戰勝了攀登時內心的膽怯和體能的不適。
每次到達頂峰,回頭看看身後那一排排攀登足跡,他和戰友都會心懷豪邁地唱響:“毅力的碰撞、冰雪的洗禮,冰蓮山青春永不散場,熱血男兒已蓄勢待發……”
巡邏技能,是邊防軍人的“必修課”。每次外出勘察,張秀寶都要對照地形在筆電上勾勾畫畫,仔細記錄地物地貌。
深夜,燈火通明的軍情研判室成為張秀寶和戰友們的“戰場”,他們集智攻關,認真記錄邊情,將冰川、河流、高山等參照物化為一串串特殊的紅藍符號。
那次,張秀寶和戰友在海拔5000多米的高原開展實彈射擊訓練,打出數百枚炮彈,耳朵震得幾近麻木。但也正是這次,他們掌握了近千組射擊數據,射擊精度大幅提高。
後來,張秀寶與戰友共同編寫出一本翔實的“射擊手記”,讓戰友在不同複雜地形參加射擊任務有了參考依據。
千錘百煉,脫胎換骨。2021年8月,迫擊炮射擊考核如期而至。張秀寶和戰友們身負重裝,在最短的時間內衝到任務地域,來不及休整,他們又以最快速度挖坑架炮、計算角度,眼看就要將第一名裝入囊中。
天有不測風雲,就在火力打擊命令下達後,張秀寶突然發現風向改變,他在筆電上重新計算,大腦飛速運轉,幾十秒的時間內將參數調整到位,伴隨爆鳴聲,一道火光劃破星空,正前方小山包瞬間被一團噴薄的火光照亮。
“首發命中!”緊接著,一連3發炮彈全部打中目標,考核組給出全部優秀的成績。
當熱血遇見喀喇崑崙,拼搏的光芒將雪山照亮。不久,上級傳來喜報:連隊被陸軍記集體一等功。官兵們回首奮鬥拼搏的日子,更覺前行之路未來可期,站在新的起點唱響連歌,他們的戍邊勁頭更足了。
“這是我們冰蓮山的青春,這是我們不散場的青春……”悠悠歌聲見證著一茬茬官兵堅守的身影,他們在歌聲中扛起邊防軍人的重擔,在平凡崗位上守衛著祖國的安寧。
一位老兵在告別雪山前眺望遠方。邢建文 攝
官兵在哨卡前合影。邢建文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