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中國式現代化之路>

誤差控制在納秒級 這家企業讓時間同步系統實現“中國造”

2023-09-20 09:41

來源:央廣網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央廣網煙臺9月19日消息(記者唐磊)你有沒有思考過這樣一個問題:火車站內,熙熙攘攘,旅客排隊進站、列車停靠發車,一切井然有序。一旦有個別時間出現錯誤,便會造成運作混亂——這些時鐘如何能做到精準統一、不差分毫?

持久鐘錶集團有限公司大樓外景(央廣網記者 唐磊 攝)

答案便是車站裏的“時間管理大師”——時間同步系統。這是一種能接收外部時間基準信號,並按照要求的時間精度向外輸出時間同步信號和時間資訊的系統,通俗來講,它能使網路內的所有時鐘對準並同步。

它的應用場景也十分廣泛,核電、機場、地鐵、場館等各行各業平穩運作,都離不開它的精準調度。然而這個保障國家重要領域安全運作的技術,曾長期被國外壟斷。

“時間”必須掌握在中國人自己手中

朱長紅出生於中國近代鐘錶工業的發源地——煙臺,高中畢業後的她,報考了當時國內唯一一所培養鐘錶技能人才的學校,畢業後進入一家大型國營鐘錶廠。

對鐘錶行業滿懷熱愛的朱長紅,對當時中國鐘錶的發展有著清醒的認識,她明白,雖然經過70多年的努力,我國鐘錶的品質和水準已躋身國際先進行列,但在高端細分領域尤其是電子資訊技術主導的技術用鐘領域,仍嚴重落後於國外同行。機場、地鐵、核電等領域的授時系統都被國外品牌所壟斷,從經濟運作、國家安全形度講,存在一定“隱患”。“換句話説,我們沒有自己的‘時間’,這是很被動的事情。”自那時起,朱長紅便暗下決心,“一定要把‘時間’牢牢掌握在中國人手中!”

持久鐘錶大廳內極具設計感的表盤(央廣網記者 唐磊 攝)

懷揣著讓中國鐘錶領先世界的夢想和追求,她毅然放棄了舒適穩定的工作,開啟了創業之路。在國外技術封鎖、無經驗可借鑒的情況下,朱長紅團隊經歷了無數次失敗,歷時3年多,終於研發出具有自主智慧財産權的“時間同步系統”。後來,持久鐘錶成功中標首都國際機場、京津城際高鐵、上海地鐵、秦山核電等國家重點項目時鐘系統,打破了國外壟斷。

正是憑藉強烈的責任感和不放棄的精神,持久鐘錶歷經30多年,從當時的小作坊,發展成為如今的行業“領跑者”。

創新引領 持久元素閃耀“大國重器”

時間同步系統的研發難度,主要體現在精確性和同步性兩方面。“時間信號在傳遞過程中會有丟失和延遲。”持久鐘錶集團副總經理葛國忠向記者介紹,為了最大程度上消除這種誤差,技術團隊發明瞭一種時間推後補償的技術,通過核心演算法,能夠將誤差控制在納秒級別,比行業標準高出1000倍,達到了國內領先、國際一流水準。

鐘聯網服務雲平臺(央廣網記者 唐磊 攝)

在煙臺市持久鐘錶大樓的鐘聯網控制中心內,一個藍色大屏上躍動著密密麻麻的數據,地圖上,全國各地時鐘系統的運作狀態和參數實時更新,這是團隊研發的鐘聯網服務雲平臺。

朱長紅帶領團隊將物聯網、網際網路等新一代的資訊技術與傳統時鐘相融合,首創了鐘聯網系統,它能實現對産品的遠端實時控制和統一管理,不管在任何地方,只要能上網,就可以通過手機訪問伺服器,進行遠端管理。“它解決了産品的運維問題,既可以遠端授時,又可以做到設備的預測性維護。”持久鐘錶集團副總經理邱旭強介紹。

鐘聯網控制中心內的設備(央廣網記者 唐磊 攝)

有了這個全生命週期服務系統,這家中小製造企業從單一的鐘錶製造商轉型成為時間同步服務解決方案提供商,實現了從“賣産品”到“賣服務”的新跨越。在創新理念引領之下,持久鐘錶連續29年保持全國銷量第一,全國綜合市場佔有率達80%以上,其中機場達90%以上、高鐵達85%以上、地鐵達80%以上、核電達90%以上,産品輸出到30多個國家和地區,成為中國技術用鐘行業名副其實的龍頭企業。

公司推出的船用子母鐘系統(央廣網記者 唐磊 攝)

憑藉持續穩定的研發投入,持久鐘錶不斷攻克難關,實現發展跨越。“研發投入越多,享受的稅費優惠也越多。”煙臺持久鐘錶有限公司財務負責人宮瑞英錶示,2021年以來,企業累計享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額1685.57萬元,享受國家重點扶持的高新技術企業減按15%徵收企業所得稅優惠624.73萬元。在她看來,實實在在的稅收優惠,是企業不斷加大研發投入的底氣,稅務部門貼心服務讓企業走好創新驅動發展之路更有信心。

記者了解到,國家稅務總局煙臺市萊山區稅務局構建多元化政策宣傳輔導渠道,積極探索與相關部門協同聯動機制,線上線下齊發力,為專精特新企業和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提供政策指引,開展政策匹配、疑難解答、信用預警、風險篩查等“一站式”服務,推動創新發展動力穩步升級。

如今,持久品牌已成為國家級、省級重點工程的首選品牌,持久鐘錶也先後獲得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國家製造業單項冠軍培育企業、國家服務型製造示範企業、中國鐘錶行業十強、山東省首批“隱形冠軍”企業、山東省“瞪羚企業”、山東省“專精特新”企業等諸多榮譽。

公司的專利成果墻(央廣網記者 唐磊 攝)

創新永無止境。朱長紅表示,將不忘初心,帶領團隊繼續走好“專精特新”之路,致力於為數字經濟時代各行業提供時間頻率基準,為保障國家重要領域的時間安全,貢獻“持久”的力量。


【責任編輯:吳聞達】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