隴南大山裏的“斜杠青年”
職業技能培訓學校校長、公益機構負責人、村支書,來自甘肅省隴南市徽縣銀杏樹鎮關坡村的汪保平是一名標簽眾多的“斜杠青年”;和他一樣,家住徽縣伏家鎮伏鎮村的單凱凱也有多重身份,既是一家食品有限公司的經營者,也是擁有30多萬粉絲的網紅達人。
在隴南大山裏,這些“身兼數職”的年輕人紮根鄉土、不懈奮鬥,在服務群眾、振興鄉村的不同賽道上走出多彩人生路,也溫暖和帶動了周圍的人。
汪保平在大棚裏工作。受訪者供圖
技校校長熱心公益服務鄉鄰
今年是85後汪保平返鄉創業的第10年。他説,跟著時代大潮往前走,做著自己想做的事,做著社會需要的事,感覺很幸福。
2011年,從蘭州一所高校畢業後,汪保平在江蘇省無錫市工作了兩年,後因母親年邁、無人照顧,他回到家鄉。
彼時,西北小城的就業機會遠沒有大城市多。汪保平第一次創業選擇了“相對保險”的中小學學科培訓。
不溫不火經營了3年時間,汪保平覺得,這不是自己想做的事。一方面,他入局晚,市場已趨於飽和;另一方面,國家層面多次發文,要求學生“減負”。
一次偶然機會,他聽同村村民説想找學校學門技術。汪保平捕捉到“商機”。他和徽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進行對接,在了解了面向成人的職業技能培訓辦學準入條件後,拿出25萬元積蓄,創辦徽縣菁優職業技術培訓學校。
創業初期,資金有限,他只能租借實訓場地,實在租不到,就自己建實訓工位、購買設備;招不到合適老師,他去別的學校“挖墻腳”,爭取老師們先來兼職,“師帶徒”培養人才。其間,汪保平聯繫了蘭州的幾所學校考察學習,自己考了健康管理師、電子商務師、創業培訓指導師、心理健康指導師等實用證書,“專升本”就讀會計專業,成為教師隊伍中的骨幹;新學校知名度不高,他花4個月時間,做免費培訓。咬著牙,賠著錢,打開了市場。
相關部門看到這個年輕人創業的決心,委託其承擔一些政府補貼的職業培訓項目,汪保平趁熱打鐵建起一所市級培訓學校。截至目前,培訓5000余人考取餐飲服務、家政、園林、建築工程等相關工種的技能證書。
43歲的周娟是一位陪讀媽媽,在汪保平開辦的學校裏,學習了編織、刺繡、家政、月嫂4門課程。現在,她業餘時間做手工,每月有2000多元的收入。
還有些學員想在家門口就業,汪保平萌生“延長培訓鏈條,打造就業基地,讓學員變成員工”的創業想法。
在市、縣民政部門的幫助下,2021年8月,他註冊成立隴南市康橋社會工作服務中心(以下簡稱“康橋社工”)。
通過承接政府部門、企業、基金會等的社會購買服務項目,近3年時間裏,康橋社工為15個鄉鎮200多個村莊的1000余名弱勢群體提供專業社工服務,並與政府合作,建設、運營起5家鄉鎮社工站。
12名學員先培訓、後上崗,入職康橋社工,在收穫“助人自助”的快樂的同時,月收入達到3000元以上,還有5人考取助理社會工作師資格證。
汪保平常和社工夥伴去基層服務,遇到惡劣天氣,車子開不進去,他們就蹚水、走山路;有服務對象需要代購生活用品,他們墊錢買好,肩挑手提送到家;有人身體不適,他們隨叫隨到,送醫就診。
康橋社工人性化的服務得到受助對象的交口稱讚,吸引了50多位城鄉居民報名成為志願者。
與此同時,徽縣城關鎮為汪保平及其團隊免費提供了一棟三層、佔地360平方米的樓房,建起第三産業培訓基地,面向縣域內有學習需求的群眾,提供免費培訓。最近,剛剛大學畢業的淡熙蕓就在這裡學習編織技能,她想開一家花店,希望用編織花豐富花店的經營品類。
汪保平在不斷付出中得到社會各界的認可。2022年,他被推選為關坡村村支書。
近年來,關坡村主要發展辣椒、烤煙等特色産業,但種植規模相對較小,標準化意識不強,宣傳力度不夠。因此,剛上任,汪保平就牽頭成立關坡村股份經濟合作社,加快優良品種的引進、培育、開發,打造經營管理閉環鏈條、關坡品牌,引領農戶走“訂單農業”之路。此外,他推動村裏的辣椒初級加工廠投産運營,將經過粗加工的辣椒賣到了四川等地。村民種地降低了風險,村集體收入從0元增長至5.6萬元。他還想結合自己對養老行業較為了解的優勢,在關坡村發展康養旅遊,將一二三産業高效融合起來。
“鄉村天地廣闊,大有可為”是汪保平創業以來最深的感觸。現今,他卸任了一些企業職務,更多關注家鄉發展,希望帶領更多鄉親致富。
單凱凱直播賣貨。受訪者供圖
電商達人直播帶貨推廣家鄉
家鄉的山,家鄉的水,家鄉的人,同樣是90後徽縣小夥單凱凱最眷戀的記憶。
2015年,在天津一家企業擔任部門經理的他回鄉結婚。與親人朝夕相處,讓單凱凱倍感溫暖。於是,他沒回天津,在鎮上開了一家婚慶公司。
單凱凱的父母經營著一家名為“隴順齋”的點心工坊,頗受鄉鄰歡迎,但沒有宣傳渠道,知曉度僅限于本鎮,收入不高。
一次偶然機會,單凱凱發現有的點心在網上十分暢銷,他就決定在網上推廣自家做的點心。
在父親“手把手”的傳授下,單凱凱錄了一條手工製作點心的視頻,在個人社交賬號上推送。很快,他就接到了訂單。
這增強了單凱凱接棒“隴順齋”的信心。2019年5月,他成立了“徽縣凱凱美食工作室”,在快手、抖音、今日頭條、西瓜視頻等平臺註冊了賬號,開通了“淘寶店舖”“快手小店”兩個銷售平臺。
徽縣伏家鎮地處長江上游、秦嶺南麓,有山清水秀的美景,也為“家鄉味道”提供了豐富的食材來源。單凱凱在父母指導下,製作各類老式糕點,用樸實話語、真誠態度推廣,第一年,就吸引了20多萬粉絲。
2020年11月,單凱凱成立甘肅隴順齋食品有限公司,開發出點心、月餅、果子等20多種美食,併為其設計美觀包裝,將産品遠銷至北上廣深,還在徽縣、成縣設立點心銷售分店,生意火爆。
父母輩的小作坊承接不了太多訂單,單凱凱建起基於短視頻創作的場地和當地電商農産品展覽銷售為一體的食品加工基地,建成集農副産品製作、分揀、配貨、送貨、資訊處理等為主的區域性網貨供應鏈,吸納21名留守婦女就業。
邢海霞原本是一名普通的家庭主婦,看到抖音上的招聘資訊後,到“隴順齋”學習糕點製作,短短幾年時間,就從學徒變成車間主任,還多次介紹身邊的朋友來上班。
當地政府主動對接單凱凱的需求,推薦他參加市級短視頻大賽、電商扶貧講師大賽、亮相中央電視臺……更多展示機會,讓單凱凱吸引到更多粉絲,也讓他加速成長,當選徽縣人大代表,獲得“徽縣青年崗位能手”稱號,被團隴南市委、隴南市電子商務發展局評為“助力鄉村振興農産品直播公益大使”“隴南公益直播形象大使”。
單凱凱用更多行動反饋社會關注。他幫周邊農戶銷售農特産品,在2021年舉辦的“青春扶貧能量助農”甘肅共青團助力消費扶貧直播活動中,一次性銷售隴南核桃仁30噸、土蜂蜜26噸。截至目前,共代銷核桃、木耳、蜂蜜等隴南農産品4萬餘單,銷售額80萬元。
在疫情期間,單凱凱搭建愛心廚房,連續一個月為伏家鎮16個行政村防疫點的工作人員義務做飯。日常,他為老人、殘疾人送生活物資,教他們用手機,了解大山外面的世界。
單凱凱説,新時代為青年拓寬更多上升渠道,提供更多人生出彩、夢想成真的機會,他要發揮年輕人點子多、行動力強的優勢,把希望的種子播撒在奮鬥的土地上。
在徽縣,這樣的“斜杠青年”還有很多。85後全國人大代表梁倩娟是隴上莊園生態農業有限公司總經理,還是水陽鎮石灘村婦聯主席、農家書屋創辦人;城關鎮石佛村的馬龍是村支書,也是視頻號“山水石佛”的運營者,近期,他又化身“設計師”,為村上打造燒烤“據點”……
當地政府也行動起來,全力為“歸巢家燕”發展鋪橋搭路。徽縣縣委組織部副部長郭潮介紹,目前,徽縣已建成優秀青年人才庫,涵蓋各行業高層次高素質人才114人;各行各業優秀青年被選為“徽州英才”,帶動更多年輕人發展進步;縣上還經常推薦優秀青年參加各級人才培養計劃,借青年之家、團代表聯絡站打造青年會客廳,提供創業指導、就業諮詢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