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中國式現代化之路>

佈局高端,邁上産業新臺階!我國深入推進新型工業化

2023-03-29 09:06

來源:人民日報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佈局高端,邁上産業新臺階(深度觀察·深入推進新型工業化②)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國的製造業門類非常齊全,現在要努力的,就是全面提升,過去的中低端要向上走,佈局高端。高品質發展就要體現在這裡。”推動重大技術改造升級工程,淘汰落後産能,持續實施消費品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三品”行動和重點行業品質提升行動……近年來,我國通過一系列舉措,推動製造業向高端化邁進。本期報道,記者分別走進三家企業,了解中國製造全面提升、佈局高端的最新進展。

——編 者

攻堅克難 持續研發

我國重型燃氣輪機實現新的突破

投入商用!3月8日,我國首臺完全自主智慧財産權F級50兆瓦重型燃氣輪機(以下簡稱G50)順利通過72+24小時試運作,正式投入商業運作,填補了我國自主燃氣輪機應用領域空白。

重型燃氣輪機,是目前效率最高的熱功轉換設備,是一個國家工業水準、綜合國力的重要體現,研發難度不同一般。“G50燃燒器內的空氣以每秒60米的速度高速流動,點火難度好比在10級大風中點燃一根蠟燭。”東方電氣集團東方汽輪機公司全國重點實驗室主任方宇説。

再比如,G50的關鍵零部件——透平葉片,要滿足三個極為嚴苛的條件:一、要“忍耐”1300攝氏度的高溫,要知道,這一溫度遠高於普通金屬熔點,常用的高溫鎳極合金材料長期可耐受高溫也僅為900攝氏度左右;二、要承受18個標準大氣壓的壓力,相當於180米深水壩蓄滿水後的壩底壓力;三、以每分鐘6000轉的速度高速旋轉,葉頂的線速度超過大型客機飛行速度的兩倍。“這就要求研究人員將氣動力學、固體力學、機械學、材料學等多學科知識在工程上應用到極限。”方宇説。

此外,G50有2萬多個零部件,系統耦合度與部件整合度超高,零部件的裝配精度均要控制在0.05毫米內。一些關鍵零部件,即使出現1毫米的運作間隙偏差,也會導致整機失效。

“我們聯合上下游近300家單位,歷經4000多個日日夜夜才終於啃下這塊‘硬骨頭’。”回憶13年研製歷程,方宇感慨萬千:2009年啟動項目攻關,僅結構設計就花了4年;首個燃燒器的試製,又用了2年;此後,團隊還花了4年進行部件試驗,試驗時長超1000個小時,報廢了8個燃燒器。

從零起步的探索實為艱辛。像透平葉片,市面上沒有企業供應,東方汽輪機自己組建葉片精鑄團隊。面對困難,團隊成員夜以繼日地閱讀文獻、尋找方法。最終,歷經千萬次試驗,探索出“一種帶陶瓷型芯蠟模成型方法”,解決了葉片變形、疏鬆、熱裂、斷芯等難題。如今,東方汽輪機的透平葉片精密鑄造中試生産線已具備F級50兆瓦燃機的批量化製造能力。“燃氣輪機的高溫透平葉片一般2至3年就要維修更換。這條生産線可為國內正在運作的大功率等級燃機透平葉片提供備件,再不用苦等進口備件。”東方電氣集團東方汽輪機公司G50發展中心副主任田曉晶介紹。

研發過程中,難題經常不期而至。2018年,燃燒技術團隊在開展燃燒器部件試驗時,遇到了約3000赫茲的高頻振蕩,刺耳的聲音穿透隔音防護傳至測控室。用窺視鏡一檢查,有裂紋、有碎片,設備部件已經受損,試驗被迫停止。“後來我們才意識到,試驗遇到了‘熱聲振蕩尖叫’。”田曉晶介紹,在燃燒器內部,高溫火焰與壓力波動“你來我往”,産生“熱聲振蕩”現象,一旦發生共振,就會損壞設備。

研發團隊回歸基礎、重頭來過。他們聯合國內高校開展基礎研發,開展數百次部件級別試驗……耗時2年,研發團隊終於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熱聲振蕩預測和控制方法,進而找到了最佳的燃料與空氣匹配比例,讓“熱聲振蕩尖叫”安靜了下來。

G50研製成功背後,有研發人員的不懈努力,還有企業的持續投入。“有人説,燃機就是‘燒錢燒出來的’。”方宇説,長達13年的持續研發,累計資金投入近20億元。

功夫不負有心人。如今,我國已全面攻克燃氣輪機自主研製、試驗全過程技術,掌握了燃氣輪機核心部件與整機總體性能、總體結構的設計方法,形成燃機設計/製造標準超1000項。

展望未來,東方電氣有關負責人表示:將依託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示範項目開展長期試驗驗證,持續優化G50性能。同時,還將依託G50的研發能力,開發F級15兆瓦、F級80兆瓦重型燃氣輪機,健全我國燃氣輪機譜係。

聚焦需求 不懈創新

國産手機穩步進軍全球高端市場

當地時間2月27日,2023年世界行動通訊大會在西班牙巴塞羅那開幕。來自中國的智慧手機品牌榮耀引來關注:最新一代旗艦手機榮耀Magic5系列發佈,兩款産品起售價格分別為899歐元和1199歐元,進軍全球高端智慧手機市場。

“打造全球標誌性科技品牌,是榮耀品牌2020年底提出的願景。”榮耀終端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趙明説。2022年,榮耀研發投入佔銷售收入的比例接近10%,在國內大企業研發投入強度排名中處於領先方陣。持續高研發投入帶來的“鷹眼”抓拍、自研射頻增強晶片,以及全球首發硅碳負極技術的“青海湖”電池等創新突破,讓榮耀具備了衝擊全球高端市場的實力。

高端化發展,離不開錨定用戶痛點、突破行業技術天花板的堅持。

遠處是城市風景線,近景區放置了10多種不同顏色的水彩筆、紅綠兩色的樹葉和花朵等道具,對焦點則是一張可以快速左右移動的圖卡……在深圳新一代産業園榮耀研發中心大樓影像客觀實驗室,黑色幕布隔開的一個小隔間裏,一台配置獨特的燈箱格外引人注意。

“這是我們的抓拍實驗室。”榮耀産品領域專家曹工説,這些複雜的場景還原,是為了測試和訓練“鷹眼”抓拍系統。記者點擊架設在雲臺上的Magic5螢幕進行拍攝,在圖卡最快每秒3米的快速移動中,一張畫質清晰、色彩均衡、細節豐富的照片瞬間出現在面前。“基於人工智慧演算法,‘鷹眼’可自動拍攝一連串照片,並智慧篩選出動作、表情、畫質最佳的一張。”曹工説。

像這樣的影像實驗室,榮耀已搭建了10個。“一旦新産品的影像硬體單元定型,我們就會開啟多輪測試,通過系統軟體自動分析問題,並針對演算法進行數十次迭代。”曹工説,産品上市之後,還會針對用戶反饋持續改進,每3至4個月完成一次升級。

除了為智慧手機用戶化解拍照、續航、信號等痛點,榮耀手機還依託MagicOS作業系統首創了不少智慧應用。

手機客戶端購買機票、提前完成值機,走進機場的一剎那,電子登机證便自動彈出;早晨乘坐地鐵上班,走到地鐵閘口前,地鐵碼就自動打開……這些貼心應用,得益於榮耀手機端的平臺級人工智慧。“我們認為,未來智慧手機將成為用戶的個人助理。”趙明説,通過平臺級人工智慧,榮耀MagicOS作業系統能夠系統學習用戶的日常應用習慣,進而預判下一步的行為和使用場景,並催生出一系列智慧應用,將這些計算和存儲限定在手機端進行,還能充分保障消費者隱私和數據安全。

高端化發展,同樣離不開精湛的工藝、先進的智慧製造系統。

走進深圳榮耀智慧機器有限公司智慧製造示範工廠,4條長近150米的産線一字排開。産線前端的SMT貼片工序,自動貼片機正進行手機主機板貼裝。“相比上一代産品,榮耀此次採用 ‘四明治’工藝,能給電池、影像單元預留出更大空間。”指著托盤裏的手機主機板,榮耀製造管理部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塊貼滿元器件的主機板有4層,共1500多個元器件,每個貼裝精度為0.04毫米,“要完成高精度的板上疊板,離不開榮耀自主開發的4層疊放製造工藝,更離不開嚴苛的線上質檢體系。”

“榮耀手機主機板在産線上要完成兩次貼片工序和4次100%自動化檢測。”沿著工作人員的視線,記者看到一台貼著HIEP標識的機櫃,這是榮耀自主開發的智慧裝備平臺,在産線上,類似的自研裝備正大量應用於單板外觀3D掃描檢測、單板射頻測試、螺釘鐳射探高檢測、100%線上自動老化測試、整機射頻測試、影像測試、螢幕測試等10多個檢測工序。在榮耀智慧工廠,檢測工序比組裝工序還要多,確保只有合格品才能進入下一道工序。

“高端化不是口號,而是一場‘馬拉松’。”趙明説,下一代手機的影像系統、“青海湖”電池的2.0甚至3.0版本、更加智慧化的人工智慧應用,都在緊鑼密鼓地研發中,“我們的目標是今年將國內高端市場份額提升至10%,並在全球市場的高端化競爭中贏得一席之地。”

數字賦能 提檔升級

工業機器人國際市場份額大幅提高

裝配、組裝、搬運、佈線……南京埃斯頓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生産車間內,傳送線高速運轉。環環相扣的裝配崗位上,“技術工人”或揮舞長臂、或運用靈活關節,各司其職、緊密配合,將一個個部件拼裝成工業機器人成品。

“這些‘員工’都是機器人,可以夜以繼日地加班加點,即便這樣,還是忙不過來。”翻開進度表,埃斯頓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生産負責人説,公司工業機器人生産線正滿負荷運轉,“去年銷量突破1.7萬台套,今年有望超過2.5萬台套,訂單接連不斷,産能還得繼續擴充。”

紅火的成績單背後,離不開公司發力數字化的付出。埃斯頓公司市場總監盧昊介紹,過去,機器人成品只知道按部就班完成好設定的動作;現在,公司交付客戶的是整套方案——新一代機器人搭載數字化平臺,平臺上擁有強大的知識庫,通過“對比參照”知識與經驗,既知道需完成哪些焊接動作,也知道完成效果如何,還能主動匹配更優方案,“如果交付的是多個機器人組成的生産線,還能通過數字化平臺分配任務、提高品質、加強過程管理。”

在盧昊看來,隨著我國製造業加快轉型升級,工業機器人的市場需求正大幅拓展,並且正從通用型向定制化方向轉變,“要實現定制化,除了在硬體上對臂展、負載、材料等進行改造外,還需要將數字化融入産品全生命週期,幫助機器人在不同細分領域有更專業的表現。”

沿著産線繼續向前,機器人成品正在一個個“格子間”裏進行測試。它們中,有的像熟練工,可精準完成排板插件等動作,有的像大力士,能搬動上千斤配重塊。“擁有不同技能,得益於它們搭載著公司自主研發的‘運維精靈’。”盧昊解釋,“運維精靈”是手掌大小的邊緣網關模組,可收集機器人運動過程中産生的電流、位置、扭矩等資訊,並將其上傳至數字化平臺,從而形成大數據庫,為不同行業定制“數字模型”。

交付客戶後,機器人還能借助自帶的“知識庫”自我學習、更新技能,根據環境數據和需求指標,確定工作的“時間表”和“路線圖”,讓作業的精度和效率平均提升30%以上。如果出現故障,機器人還會自動發出警告,交由生産商的技術人員進行遠端診斷處理。

“近10年,在需求帶動和政策支援下,國內工業機器人行業快速發展,經過提檔升級、優勝劣汰,已經實現國際領先。”埃斯頓公司副總裁周愛林表示,我國工業機器人産品在國際市場上的佔比已從10年前的10%左右上升到30%左右,在資訊家電領域更是超過50%,在鋰電、光伏、壓鑄等高端細分市場的競爭力也很強。據了解,我國工業機器人應用已覆蓋國民經濟60個行業大類、168個行業中類。2021年我國製造業機器人密度達每萬人超過300台,比2012年增長約13倍。

“上游,減速機、控制器、視覺感測器等核心零部件國産化進程加快,為降本增效提供了更多可能。下游,新能源、汽車、鋰電等行業需求旺盛,發展後勁十足。深耕細作、奮力登攀,好戲還在後頭。”談及未來,周愛林信心滿滿。

本報記者 王 政 姚雪青 李心萍

【責任編輯:于京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