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中國式現代化之路>

鄉村振興看福建|武夷山橫源村:“紅+綠+民俗”走出發展新路徑

2023-03-22 16:36

來源:央廣網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巍巍青山,綿延起伏;潺潺碧水,奔騰歡唱;村中古巷,新顏煥發。

這裡是福建省武夷山市嵐谷鄉橫源村,一年四季自然美景不斷、人文風光常駐,吸引遊客紛至遝來。

航拍橫源村(央廣網發 吳輝隆 攝)

“紅+綠+民俗”打造特色鄉村

“發展鄉村振興,我們的思路是‘紅色+綠色+民俗’,形成一體化産業,目前已投入了2000多萬元用於基礎建設。”在紅軍火炬廣場,橫源村駐村第一書記劉永健向央廣網記者介紹當地鄉村發展的路徑。

橫源村駐村第一書記劉永健向記者介紹橫源村鄉村發展路徑(央廣網發 張晉榮 攝)

紅軍廣場、薪火廣場、初心臺、嵐谷鄉革命歷史陳列館……橫源村充分挖掘紅色文化資源,注重紅色文化資源保護利用,對境內革命遺址進行保護、修繕和恢復,開發設計紅色主題精品參訪線路,建設一批特色鮮明的紅色景點,並對鄉村道路、房屋立面等進行整體規劃和提升,打造集旅遊和研學于一體的紅色基地。同時,橫源村不斷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全力打造集吃、住、購、遊為一體的一站式服務,為遊客提供更好的遊玩體驗。

近年來,橫源村制定了“紅+綠+民俗”鄉村特色旅遊主題,充分利用山水資源建設生態竹海棧道,依託美麗鄉村建設、省級傳統村落等優勢打造嵐谷特色農家宴等民俗體驗。目前,橫源村已有8家農家樂,遊客慕名前往研學旅遊、參觀革命舊址。

有“閩北紅軍搖籃”之稱的嵐谷鄉(央廣網記者 羅曉英 攝)

合作社成産業振興的“火車頭”

每年初冬時節,橫源村的金絲皇菊迎來豐收季。微風吹過,泛起陣陣金色波浪,空氣中散發淡淡的清香,為鄉村增添了一道靚麗風景線。

金絲皇菊是橫源村的特色産業之一,橫源村自2019年起流轉出50畝土地,採取“合作社+村集體”的組織形式因地制宜發展菊花種植。據介紹,相較于普通菊花,金絲皇菊經濟效益更高,畝産量達到500多公斤,畝産值可突破1萬元,為村財增收2萬餘元,帶動周邊村民務工1000余人次。

金絲皇菊採摘(央廣網發 王傑 攝)

目前,橫源村已探索出集種植、加工、銷售為一體全産業鏈經營方式。金絲菊花、竹蓀、煙葉、檳榔芋、甘蔗等特色産業種植不僅將橫源村打造成為了綠色生態美麗鄉村,也進一步解決了山區群眾增收就業、産業發展的問題,走出了屬於橫源村的致富路。

武夷山市嵐谷鄉芋頭種植戶在農田裏忙碌(央廣網記者 羅曉英 攝)

“2022年我們做了5萬多筒,這兩年行情還可以,1個筒平均可以長到一斤半,批發價能賣到五塊錢一斤,趕集的時候到街上零售可以賣到六七塊錢一斤。”彼時,橫源村種植大戶張慶祥正在食用菌棚裏查看食用菌的長勢。

在嵐谷鄉,張慶祥是種植食用菌的第一人,早前也曾因經驗不足吃虧過,如今他已成為種植食用菌的半個專家。為提高食用菌的生産效率,2022年,張慶祥購買了一台包裝機、一台封口機,科技的助力為張慶祥節省了一筆人力支出。

張慶祥查看食用菌的長勢(央廣網記者 羅曉英 攝)

作為武夷山市八度水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負責人,張慶祥介紹,合作社自2014年成立至今,已有52位成員,種植規模越來越大。“2021年我們開始擴大生産,種植面積有284畝,帶動了100多位村民做事情,解決了他們的就業問題。”

眼下正值春耕之際,在橫源村,一幅人勤春早的畫卷正徐徐展開。甘蔗田裏,張慶祥正躬著身子忙碌。“去年甘蔗種了60畝,一般每畝地能有8000斤的産量,今年我們還會擴大種植。”

在發展鄉村特色農副産品方面,張慶祥有著自己的想法。“我們種植的竹蓀都是直接由客戶到府收購的,但在甘蔗産品上,我們計劃自己買機器加工做蔗糖,做出自己的品牌。”

“回歸工程”助力興村強村

近年來,橫源村大力實施“回歸工程”,對廢棄的廠房、閒置的土地等進行綜合整治利用,吸引企業家回鄉創業,建設集親子遊、團建、採摘、住宿、娛樂休閒及紅色文化一體的生態綠色莊園,進一步打響嵐谷鄉農特産品品牌,拓寬農産品銷路,解決“好産品走不出大山”的問題,帶動村民增收,助推鄉村振興發展。

橫源村幸福院(央廣網記者 羅曉英 攝)

作為眾多返鄉創業者之一的“90後”黃海,原本在外從事物業管理,于2019年返鄉與朋友共同成立了鄉野紳士有限公司,利用自身資源,將嵐谷鄉各村的農産品引入到社區進行推廣銷售,形成了産銷一體的服務模式。“目前服務的村已覆蓋嵐谷鄉四五個行政村。雖然我們不是專業的,但我們作為嵐谷人,會盡己所能把嵐谷的農副産品向外推廣,讓更多的人了解嵐谷,知道嵐谷。”黃海説道。

黃海介紹返鄉創業情況(央廣網記者 羅曉英 攝)

橫源村通過“引進來+走出去”的方式,以農村合作社帶頭,引進外來企業、對接旅遊公司實現強村富民。目前,橫源村已跟武夷山市的茶廠進行合作,實現村裏的茶葉與茶企無縫對接,實現村企共贏的效果。

研學團隊“重走紅軍路”(央廣網發 嵐谷鄉人民政府供圖)

橫源村駐村第一書記劉永健表示,橫源村將繼續以“黨支部+合作社+農戶”模式為主要方向,同時不斷完善村集體基礎設施,在做好引進研學旅遊模式帶動村經濟發展的基礎上,通過外在平臺將農産品輸向武夷山乃至全國,進一步推動橫源村強村富民和實現共同富裕。


【責任編輯:趙超】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