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LANGUAGES

新聞

新聞直播 要聞 國際 軍事 社會 政協 政務 圖片 視頻

財經

財經 金融 證券 汽車 科技 消費 能源 地産 農業

觀點

觀點 理論 智庫 中國3分鐘 中國訪談 中國網評 中國關鍵詞

文化

文化 文創 藝術 時尚 旅遊 悅讀 民藏

國情

國情 助殘 一帶一路 海洋 草原 黃河 運河 灣區 聯盟

首頁> 中國式現代化之路>

安徽省農科院對口幫扶太湖縣桃鋪村,為鄉村振興注入人才力量 村裏來了專家團

2023-03-17 09:53

來源:人民網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核心閱讀

在安徽省太湖縣桃鋪村,有一支來自安徽省農科院的專家團。專家們為桃鋪村的發展把脈開方:一方面,為産業發展出謀劃策,支援特色農業産業園的建設,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另一方面,加強農技指導,開展種植養殖等多方面的實用技術培訓,培養一支帶不走的人才隊伍。在專家團的幫扶下,桃鋪村不僅順利實現“村出列,戶脫貧”,而且發展得越來越好,駛上了鄉村振興快車道。

氣溫逐漸回暖,正值果園春季管理的關鍵時期。早上7點,安徽省農業科學院園藝所副所長高正輝從合肥驅車趕往安慶市太湖縣徐橋鎮桃鋪村。

車剛停穩,高正輝便一頭扎進安徽省農科院科技幫扶特色農業産業園。在梨樹區,他仔細查看每棵樹的長勢,不時回頭跟村民叮囑:“春天易引發病蟲害,這段時間要抓緊做好清園工作。”

自安徽省農科院對口幫扶桃鋪村以來,這樣的場景已是常態。根據桃鋪村發展需求,安徽省農科院為其量身定制了一支專家幫扶團隊,先後派出151名專家進村指導,不僅帶領村民順利脫貧致富,更為桃鋪村打造了一支帶不走的人才隊伍。近年來,村裏發展駛上鄉村振興快車道。

根據村裏發展需求

量身定制專家團隊

“以前,桃鋪村的村集體經濟基礎薄弱,而且負債壓力大。”時隔9年,回想起剛駐村的時候,安徽省農科院離退休工作處處長孫金犬仍不無感慨。

桃鋪村曾是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太湖縣的67個貧困村之一,2014年建檔立卡貧困戶有255戶799人,貧困發生率高達17.15%。地理位置偏遠,交通又不方便,這裡的人們一直渴望著早日脫貧。

2014年10月,孫金犬從省農科院來到桃鋪村,擔任駐村工作隊隊長。當時的村子不僅底子薄、條件差,留在村裏的也多是老人和小孩。但孫金犬沒有泄氣,滿腦子想著如何改變。“如果沒困難,還要我們過來支援嗎?一定要讓桃鋪村蛻變重生。”孫金犬説。

幫扶的關鍵在於找準病根,對症下藥。那段時間,孫金犬安排最多的工作就是入戶走訪,了解村情民意。

“多年來,村裏以水稻種植為主。水稻年年種,面積年年增,但收成總是不盡如人意。”孫金犬將情況反映給省農科院,緊接著,水稻專家就進了村,深入田間地頭,手把手帶著農民幹。換上新品種,改變老做法。2015年,桃鋪村每畝稻田增收至少300斤。

“要想村子真正富起來,光靠傳統農業不行,還要發展鄉村特色産業,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秉承這一理念,孫金犬先後從省農科院邀請了近百名專家進村調研,為桃鋪村的産業發展出謀劃策。“幾經商討論證,我們決定在村裏建設一個特色農業産業園。種好‘示範園’,建成‘樣板園’,讓村民有處可看,有樣可學。”孫金犬説。

孫金犬從來不是一個人在戰鬥。在他的身後,有來自省農科院16個研究所的專家團。2014年開展對口幫扶以來,根據桃鋪村發展需要,安徽省農科院量身定制專家團隊,急村裏所需,盡專家所能。截至今年,已相繼派出水稻、果樹、瓜菜、畜牧、水産等方面專家151名,到村裏開展技術培訓與現場指導。

“一個人的力量畢竟有限。”孫金犬説,專家組團,以問題、需求和目標為導向,協同推進資源集聚、資金整合、政策整合,充分釋放疊加效應,形成了組團幫扶的強大合力。

發展特色農業産業

培養當地人才隊伍

先示範,後帶動。思路有了,可桃鋪村適合發展什麼樣的特色農業産業呢?

高正輝和他的團隊來到村裏後發現,桃鋪村有著種植果樹的傳統,氣候條件又適宜,發展果蔬産業是個不錯的選擇。“我們對周邊的果蔬産業及消費市場展開調研,最終確定在特色農業産業園裏示範種植早熟梨。”高正輝説。

“高老師團隊多次到我們這裡進行技術培訓,通過指導園區規劃、改進種植技術、調整栽培品種,梨的産量和品質逐步提高。”安徽省農科院科技幫扶特色農業産業園技術負責人葉桂軍介紹,現在,産業園裏不僅有梨,還有桃樹、棗樹、桑葚、西瓜、草莓等多個品種,面積也從一開始的百畝擴大到現在的420畝。

“起初,我們還需要把水果拉到市場上賣,現在都是顧客找到府。”葉桂軍説,這兩年,看到了收益,不少村民也跟著種起來。

2017年,隨著稻魚綜合種養技術日趨成熟,安徽省農科院水産所專家、現任駐村工作隊隊長何吉祥及其團隊便在村裏建起示範點。如今,在桃鋪村,稻魚綜合種養面積超千畝,全村有近20戶村民參與其中。

在安徽省農科院專家團的持續幫扶下,桃鋪村現已形成果蔬種植、畜禽養殖、稻魚綜合種養三大特色農業産業。産業發展給村民帶來了紅利,桃鋪村不僅順利實現“村出列,戶脫貧”,每人平均收入更是由2014年的5100元增長到2022年的1.9萬元。

做好幫扶工作,“輸血”只是第一步,更為關鍵的是要“造血”,激發村民內生動力,夯實持續增收基礎。

9年間,安徽省農科院專家團隊積極與太湖縣和徐橋鎮農技人員對接,先後開展蔬菜栽培、果樹種植、水産養殖、肉牛肉羊養殖等方面的實用技術培訓203場次,同時組織村幹部、能人走出去,到省農科院園藝所、水産所基地參觀學習。

“省農科院專家的科學技術和先進管理經驗在村里落地生根,培養了一支帶不走的人才隊伍。”桃鋪村黨總支書記李后學説。

推進三産融合發展

帶動群眾持續增收

見到安徽省領創食品有限公司負責人王璨時,他剛從縣城裏回來,手裏拿著剛通過市場監管部門審批的工廠車間設計圖紙。“過幾天我就能請施工隊進場了。”王璨説。

2020年,王璨在縣城裏租下一間廠房,做起小龍蝦加工生意。近年來,隨著生意越做越大,不到500平方米的廠房越來越不夠用,就計劃著換個地方。得知這一消息,何吉祥第一時間與其溝通對接。2022年下半年,王璨的小龍蝦加工廠落戶桃鋪村。

“桃鋪村有不少小龍蝦養殖戶,村裏建了加工廠,不僅小龍蝦不愁賣,還能鼓勵更多的村民加入養殖隊伍。”何吉祥説,等工廠投入生産後,又能解決一批村民的就業問題,是一舉兩得的好事。

眼下,休閒旅遊也成了村裏的一大特色。

“果樹種起來後,每到成熟的季節,村裏車水馬龍。來採摘的遊客裏,除了周邊的村民,還有不少外地人。有時碰上飯點,他們只好匆匆往外趕。”嗅到了商機,2020年,村民葉桂霞在産業園邊蓋起兩層聯排樓,樓下做餐飲,樓上做住宿。“去年,光是來採摘的遊客就有上萬人次,農家樂的收入超百萬元。”葉桂霞越幹越起勁。

安徽省農科院科技幫扶特色農業産業園的建設,讓桃鋪村的産業發展更多元,還帶動55戶村民就近就業,年戶均增收萬元以上,為其持續穩定增收提供一條可靠途徑。

今年53歲的劉小雲曾是村裏的貧困戶。2017年開始,村裏安排她在特色農業産業園上班。“除草、施肥、清園……做的都是一些輕巧活,每年還能有兩萬多元的收入。如今脫貧了,我們依舊可以在這裡幹活,感謝黨的好政策。”劉小雲手上不停,邊忙邊説。

何吉祥表示,下一步,安徽省農科院將繼續立足自身農業科技人才資源優勢,圍繞市場需求,做強做優果蔬等特色農業産業,打造特色農産品品牌,讓産業增效、農民增收,為桃鋪村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穩步推進鄉村振興奠定堅實基礎。

【責任編輯:孫曉彤】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