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永新:“十四五”教育發展戰略的思考

發佈時間: 2020-10-28 09:02 | 來源: 人民政協報 | 作者: 朱永新 | 責任編輯: 江虹霖

面對百年未有的大變局,“十四五”期間,是我國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機遇期、窗口期和關鍵期。我認為,在制定教育“十四五”規劃時,應該優先考慮以下幾個根本性的戰略問題。

建設學習中心,架構全民終身學習的現代教育體系

現代學校制度是應大工業的要求而誕生的。最早的西方義務教育制度,就是伴隨著工業革命規模化生産的要求而出現的,它強調的是效率,強調的是規模,要用最少的投入去實現教育效率的最大化,自然對個性重視不夠。

現代學校教育體系和課外教育系統是並列的、互不搭界的兩個世界。為什麼不能夠把學校教育與培訓機構的補習教育打通呢?為什麼不能夠通過購買公共服務的方式,把培訓機構的教育資源引進學校呢?

在我看來,未來的學校、未來的培訓機構和社會的各種教育機構,都將成為一個個學習中心。每個學校(學習中心)都可以辦出特色,提供某一個方面的優秀課程資源。一名學生可以在若干學習中心同時學習,不同的學習中心構成了學習的共同體。

現在的學校在未來將不再是唯一的課程資源提供方,還會有更多更好的教育資源進入學校體系,會有更多的社會精英進入教育,衍生出各種各樣的新型學習中心。各個學習中心通過提供好的課程,引領學生向真、善、美方向發展。

未來的學習是從搖籃到墳墓的全過程,人生的任何一個階段都可以隨時開始,學習與職業之間沒有嚴格的界限,邊工作邊學習,將成為未來教育的常態。

基於這樣的考慮,“十四五”期間,需要從教育的結構上重新研究適合未來學習方式的終身教育體系,使教育更加多樣化、人性化。

夯實教育新基建,建立國家教育資源與評價平臺

要架構未來的全民終身學習的現代教育體系,需要積極利用現代科技技術,發揮網路教育和人工智慧的優勢,夯實教育新基建,推進線上教育深度發展,建設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的學習型社會。

2020年疫情防控期間,傳統課堂教學暫時停滯,線上教育得到了長足發展。線上教育不再僅僅作為課堂教學的補充,在科技驅動下,它發揮了使教育便利化、多樣化、豐富性的特點,在一段時間內起到了替代性的作用,保障了特殊時期學生們在家的學習生活和身心健康,形成了巨大的用戶規模。但是,線上教育基礎設施建設相對比較滯後,線上教育機構水準良莠不齊,課程教育資源多頭開發,教師網路素養明顯滯後等問題仍然比較突出。

有鋻於此,建議在“十四五”期間儘快啟動以國家教育資源平臺和國家學分銀行為重點的教育新基建,推進線上教育深度發展。

一是加快建設國家級教育資源的雲平臺建設。建議教育部在頂層設計上,進一步規劃好在“課堂與線上融合”的教學場景下,國家-省級-區域不同層級的教育資源雲平臺的基礎設施建設,引入具備實力的科技企業,購買經過專家評估和市場檢驗的國際國內優秀課程資源,著力打造國家教育資源平臺,全天候為包括邊遠地區在內的全國學習中心和家庭提供免費的高品質的教育資源。

二是加快基於學習權益與學習通券理念的學分銀行建設。我國數字化普及程度已領先全球,在數字消費、電子支付與遊戲娛樂領域更是超級大國。2019年我國居民平均每天在數字娛樂方面花掉3.54個小時(社交、遊戲與視頻),超過傳統學習與娛樂的2.44小時(讀書、看報、電視與電臺)。一旦國家推出終身學習獎勵體系,即可引導公民從數字消費與娛樂向全民學習、全民進步的方向發展。

學習權益是每個公民都享有的數量相等且無須償還的個人權力和利益。使用這些權益,可在國家級學習資源平臺乃至商業教育機構中,公平地學習各類知識、技能。學習權益是國家賦予公民的福利,限本人使用,不可轉讓出售,是一個公平、透明、可支配的權利,人人都可在經過認證的機構、單位或導師處參加學習。

學習通券是學習行為完成並獲取結業學分或證書時,自動生成的一種加密數字資産。通券由國家法律規定上限數量,並在指定範圍內使用,支付其他服務,從而達到獎勵的作用。通券同時也是一種可以生産、擁有與交易的數字資産,一旦産生後可以按比例分別支付給學習方、授教方及資源提供方(場地、網路服務商等)。通券可在國家指定範圍內流通、兌換及轉讓。

全民終身學習的過程中産生的內容、數據、創新與技術等都是巨大的數字化資産與社會財富,均可及時存入學分銀行,並且利用通券將其溯源、確權及安全可靠地使用。區塊鏈上的記賬與通券的應用,將從根本上保證學習數據、內容、智慧財産權及相關利益的唯一性、合法性及分配性問題,為多樣、靈活的學習與教學形式,為公民個性化的發展提供無限可能。結合通券的區塊鏈交易系統還可以更有效地實施激勵措施來塑造市場參與者的行為。通券可以成為行為管理和激勵工具的系統方法,可以實現不同價值系統間的“價值轉換”與“價值轉移”,從而達到建立學習型社會與市場的目的。

終身學習將提高公民的素質與幸福指數,從而為國家長期健康發展提供不竭動力。由國家頂層設計與監管的學習權益與通券,不但可以避免數字貨幣所帶來的監管漏洞與安全隱患,也可以事半功倍地推進學習型社會建設。

改革課程結構,推進教育內容的綜合化、個性化

課程的豐富性決定了生命的豐富性。課程的卓越性決定了生命的卓越性。教育內容,歷來是教育改革的關鍵問題。但是,從歷次課程改革的情況來看,不斷做加法,不斷增難度,已經成為困擾教育的一大怪圈。

目前,我們的課程標準定得太高,學生的學習太深太難,廣度不夠而深度有餘,生活常識不夠而學術知識有餘。造成了學校中大部分學生都是失敗者,在學習生活中沒有成就感,讓大部分人成為“陪讀生”,成為教育的“失敗者”。

同時,現在教育有太多的“強制性”,從上什麼學校,到學什麼內容;從何時上學,到何時放假休學,學生和教師基本上沒有話語權。這一點在課程方面表現得更為明顯,規定的課程填滿了學生的時間與空間,學習活動沒有選擇性,不尊重學生的個性。所以,“十四五”期間,課程改革仍然是一個繞不過去的大問題。

降低學習難度,推進課程的綜合化,讓課程更加貼近師生生命與現實生活,讓大部分學生學習對他們將來發展真正有用的課程,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形成良好的人格,讓我們的教育更有人性的光輝,應該是“十四五”期間課程改革的方向。

未來的教育,應該更多地讓人們自由選擇學習的時間、學習的地點、學習的內容、學習的方法以及向誰學習。真正理想的教育不僅不應該限制選擇,而且應該鼓勵選擇,讓所有人都能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教育,最適合自己的課程。未來的學習中心也是各具特色的課程中心,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自己的興趣,選擇不同的學習中心。

教育的個性化是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的重要路徑,讓每個人成為自己,把每個人的潛能充分挖掘出來,把每個人的個性充分張揚出來,讓每個人真正能夠享受日常的教育生活,真正喜歡日常的學習內容與學習過程,應該是“十四五”期間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標。

推進教育公平,關注弱勢人群的教育權益

社會公平的基礎是教育公平,當社會能夠為所有的受教育者提供相對公平的教育資源時,不同區域、不同群體的學生才有可能真正站在同一個起跑線上。所以,教育公平歷來是教育改革與發展重點關注的問題。“十四五”期間,仍然應該繼續加大推進教育公平的力度。

長期以來,黨和政府在縮小教育差距、促進教育公平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硬體的差距已經逐步填平。脫貧攻堅的成果,也讓千家萬戶的教育硬體,得到進一步的改善。這一切,無疑為社會公平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但是,毋庸置疑,我國的東部與西部、城市與鄉村、重點校與薄弱校之間,不同的家庭之間,教育上仍然存在著較大的差距。這些差距,尤其是教師品質方面和家庭背景方面的差距,在短時間內,很難得到根本性的改變。要想進一步提升教育公平,從而更快地推動社會公平的進程,我們需要更多的路徑,更好的方法。

其實,我們在推進教育公平的時候,往往忽視了一個非常重要的領域:閱讀公平。研究表明,閱讀一直是社會變革和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也是改變社會分層、促進社會公平的重要工具。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説過,當偏僻鄉村學校的孩子們有了與中心城市的孩子一樣多的優質圖書時,他們精神發展的起點就站在了同樣的起跑線上。美國學者赫希在《知識匱乏:縮小美國兒童令人震驚的教育差距》一書中也提出,閱讀的差距,恰恰是社會不公平的重要原因所在,“我們只有在妥善處理好閱讀問題後,才能在知識經濟時代的競爭中處於最佳地位,才能實現保證每位學生人生起點公平的目標。與經濟繁榮和社會公平相比,解決閱讀問題才是當下最為緊要的事情。”所以,他發起的核心知識運動,就是努力讓所有的學生能夠和那些最偉大的經典對話,用閱讀填平社會的溝壑。

所以,我建議,“十四五”期間要大力推進全民閱讀,建立國家全民閱讀基金,建立國家公共圖書館和大中小學圖書館標準,加強西部地區、民族地區、薄弱學校的圖書館建設,幫助他們辦好身邊的精神食堂,為鄉村的孩子、弱勢人群的孩子、邊遠地區的孩子提供更多更好的優質圖書,為貧困家庭和弱勢人群發放免費購書券,為新生兒贈送閱讀包。推進書香校園與書香家庭工程,鼓勵更多的閱讀推廣人、志願者為弱勢人群的子女提供閱讀指導,讓他們享受閱讀、熱愛閱讀、學會閱讀。

需要提出的是,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人們的學習場景和學習方式發生了極大的變化,線上閱讀和線上課程發展迅速。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的調查結果顯示,2018年我國數字化閱讀方式的接觸率為76.2%,數字化閱讀人群持續增加;慕課學習呈現快速增長之勢,截至2019年8月,上線慕課數量增加到1.5萬門,學習人數達2.7億人次,在校生獲得慕課學分人數發展到8000萬人次。在新冠肺炎疫情“停課不停學”期間,全國兩億多學生居家通過釘釘、QQ、企業微信等軟體進行線上學習。

但是,對於貧困地區、生活困難家庭來説,雖然課程資源由國家免費供給,但線上學習需要流量費用。在數字寬頻未能覆蓋的貧困偏遠地區,學生只能借助於手機等智慧終端和行動通訊網路來學習,流量就成為學習的攔路虎。建議在“十四五”期間,以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全面實行公益性學習資源和中小學生線上學習免流服務。

“十四五”期間,中國能否真正成為世界教育強國,能否成為學習型社會,取決於我們在以上四個方面能否有清醒的認識與紮實的行動。為此,需要我們的共同努力。

(作者係全國政協常委、副秘書長,民進中央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