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育:讓更多人能説會寫

發佈時間: 2020-10-22 09:33 | 來源: 人民政協報 | 作者: 王燦龍 | 責任編輯: 江虹霖

近日,全國語言文字會議在北京召開,這是新時代語言文字工作的一件大事。會議明確了今後一個時期我國語言文字工作的方針、目標和任務,這對於全國的教育和語言文字工作者是一個巨大的鼓舞和激勵,同時也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新中國成立之初,黨和政府高度重視語言文字工作,根據當時的國情和語言文字的現實情況,適時確定了語言文字工作的三大任務:簡化漢字、推廣普通話、制定和推行中文拼音方案。在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援下,國家圍繞這三大任務制定的關於語言文字的政策、規範和方案得到了很好的貫徹和落實,這對於當時掃除文盲以及後來大力發展新中國的文化、教育和科技事業等都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社會效益非常顯著。

2001年1月1日頒佈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開創了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教育和其他相關工作有法可依、依法管理的新局面,為推進語言文字事業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提供了法律遵循和制度保障。該法所指的“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即是指漢語普通話和簡化漢字。

70多年來,我國包括普通話推廣和簡化字推行工作在內的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教育工作取得了舉世公認的巨大成就。然而,由於某些原因,一些邊遠偏僻地區(特別是少數民族地區)仍有相當一部分人不懂普通話,不認識漢字,其中許多人因此而無法外出務工或經商,從而喪失了脫貧致富的機會;這也使黨中央的聲音和國家政策難以及時傳達到基層和每個人,影響了國家政策在一些地方落地生根。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即是這些地區的教育存在明顯的短板——忽視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教育和推廣。據悉,相當一部分青壯年勞動力因不懂普通話、不識漢字而很難融入現代社會,比如無法外出務工或經商;還有為數不少的兒童在接受義務教育方面面臨諸多困難,也是因為聽不懂普通話。有些少數民族地區的學生因小學未接受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育,因為適應不了中學的普通話教學,升入初中不久即輟學。另一方面,即使在一直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學校,學生的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知識水準和應用能力也不盡如人意,走上工作崗位後,很難勝任一些工作。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民族團結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線,各民族要樹立國家意識、公民意識和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就需要各民族情相融、心相印,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要做到情相融、心相印,其中首要的前提就是各族人民要語言相通,能隨時隨地無障礙交流。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的工作,都需要全國各地區的各級各類學校(特別是少數民族地區學校)確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主體地位,加強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教育。這是新時代賦予的歷史使命,是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迫切需要,也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加強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育的工作做到位了,才能保證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道路上不會出現民族落後或個人掉隊的情況。

(作者係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