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海拔43米的首都北京到海拔4300米的拉薩當雄,是種什麼體驗?當古老的中醫遇到神秘的藏醫,能擦出什麼樣的火花?

潘芳,北京市第9批援藏幹部,鼓樓中醫醫院門診辦公室主任、副主任醫師,挂職當雄縣人民醫院副院長、藏醫科副主任。當雄縣是北京援藏的海拔最高點,46歲的潘芳也是當雄縣北京援藏團隊中年齡最大的女幹部。

“我是一個中醫人,想做個中醫藥文化的傳播者。”潘芳説。2019年7月,這位從未離家的北京土著,帶著對神秘藏醫的嚮往報名援藏,“就是要給自己一個交代”。

在當雄縣人民醫院,潘芳既出門診、也下鄉巡診,既做科研、也帶徒弟。事實上,援藏醫生一直有“師帶徒”的習慣,潘芳便把藏醫科的仁增多吉收為了徒弟。

由於當地藏民普遍不會説普通話,查房時,潘芳便把仁增醫生帶在身邊,一邊當翻譯,一邊傳授問診的經驗。

“中醫和藏醫其實有很多相通之處。”潘芳利用中醫簡、便、效、廉的特點,在藏醫科門診開展了針、灸、拔罐、耳穴埋壓、穴位按壓等藏醫科醫生中醫適宜技術的教授。完成日常工作之餘,她還和藏醫科的同事們討論將中醫藏醫結合的治法,促進臨床工作。

潘芳帶著當地醫生一起做中藏醫結合的科研課題,希望通過一年的援藏交流,中藏醫的結合能因為她的存在擦出一些火花,併為當地留下一支帶不走的醫療隊伍。

潘芳的第二個目標,是保證援藏團隊的健康。這一輪東城區對口援助當雄縣,共派出11名幹部,其中有5名醫生和6名行政幹部。高海拔的生活,對援藏幹部的身體造成了一些影響。於是,潘芳還當起了援友們的健康“監督員”。

她建立了一個“2019當雄自己人”微信群,每週讓援藏幹部彙報血壓、血氧、心率等數據,不適症狀、睡眠好壞等健康狀況。她給每人建立了“健康檔案”,每週記錄一次、每個月匯總一次,提出合理化建議,援友們則按照她的醫囑進行調整。

潘芳説,雖然她的援藏時間只有一年,但會把這項工作交給後來的醫生,繼續為援藏幹部服務。

潘父潘潤廣今年75歲,身患高血壓等多種疾病,一年前得知潘芳要援藏後,幾宿睡不著。到拉薩採訪前的7月中旬,記者專程到家中拜訪了老爺子。

當時,距離潘芳一年援藏期結束還有一個多月時間,潘父流下了激動的淚水:“我也年輕過,努力過,知道潘芳不容易。她還剩53天回家,我天天盼著,但我更盼著她能完成任務。咱們幹嗎去了?不就是為了貢獻嘛!”

在老父母眼中,從未離家的潘芳似乎還是那個長不大的“小棉襖”。去年國慶假期前,和家人通話時,潘芳告訴了老人要留在拉薩值守不能回京的消息,母親安慰她説:“一年很快就過去,你是15日走的,我每個月15日領工資;我每領一次工資,你就走了一個月,媽數著呢。”

這一年,潘芳經歷了很多猝不及防的高原反應,人瘦了20斤,但她從未向家人提起。

即便年逾不惑,潘芳也並不認為年齡是生命的界限,未來,她仍然願意體驗更豐富的經歷,為推廣中醫做出自己的貢獻。

“離別在即,我可以很驕傲地説:我潘芳,援過藏,我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