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應是“鼠蹄呼嘯春來報,歲歲平安福星照”的2020年,卻沒想到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型肺炎在武漢發生,並向外地擴散。新型肺炎的發生、發展,導致部分民眾,出現了一些心理誤區,其具體表現為:

1、恐懼心理。恐懼是大眾的一種正常的情緒反應,人在出現較大危險的情況下,如發生火災、水災、病災等災害時,都可能産生較大的應激反應,出現較大的避險願望和行為。這種恐懼心理是可以理解的,但如果超過必要的限度,就會對社會和個人産生危害。如每天數次看微信、微網志、QQ等各種媒介,不厭其煩的談論病情及傳播,導致越看越害怕,越討論越恐懼,從而出現放大效應。有的稍一咳嗽,發下燒,立馬跑到醫院,再看到醫院,許多病人在排長隊量體溫,查血,做CT,心裏更是煩躁不安,恐懼心理更是劇增。個別確診病例,甚至感到絕望。

2、依賴心理。“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這種流傳很廣的社會俚語在一些民眾心裏打下烙印。當新型肺炎發生時,有人就處處依賴政府、醫院、藥品、他人,什麼事都需要他人的幫助和指導,一切事都聽從他人的安排,遇事猶豫不決,和人談話時,處處依附別人,毫無自己的主見,從而很難制定自己的計劃,或做自己的事兒,心理脆弱,缺乏自信,期望得到領導、父母、子女、親戚、朋友、同學、鄰居的安撫,甚至到了一時無人指導,便手足無措的地步。

3、自卑心理。自卑是一種因過多的自我否定而産生的對自己評價過低的一種心理表現。在新型肺炎發生時,心理十分脆弱,害怕新型疾病,經受不住較強的刺激。害怕沒人理會自己,成天垂頭喪氣,缺乏活力。擔心自己先天缺失或後天不足,而抵抗力下降,不足以戰勝新型疾病,整天憂心忡忡,無精打采。當政府實施進出人員管控,嚴防新型病毒擴散時,更是覺得自己弱不禁風了。

4、挫折心理。挫折心理是一種需求得不到滿足時的緊張情緒狀況。有的人由於經歷比較簡單,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我調試能力較差,缺乏對待挫折的心理準備。面對新型肺炎的發生,會産生困惑和挫折感,在誇大新型肺炎的負面影響時,懷疑自己的能力,對可能出現的困難擔憂,常常表現出深深的不安,十分緊張和焦慮。當防護口罩準備不足時,擔心購買不到;當家中果蔬不足時,擔心無處買;當不能按時上班時,擔心工作計劃難完成;當居家隔離時擔心處理不好家庭成員的關係,害怕傳染等。

5、自負心理。這種心理就是盲目自大,過高的估計個人能力,失去自知之明。在新型肺炎發生時,自視甚高,把專家教授醫生不放在眼裏,認為他們不如自己,認為自己懂得比別人多,認為別人談的觀點都是廢話,甚至把自己的觀點強加於人。當聽到別人讚揚他,有學問時,孤芳自賞,認為自己相當了不起,十分高估自己的知識和能力。面對新型疾病,認為自己身強力壯,抵抗力強,百毒不侵,心裏不情願按照科學的方法來防禦疾病。甚至認為別人應對突發事件沒能力,要是他來受命,一切皆能搞定,一覽眾山小。

6、懷疑心理。這種心理是一種完全由自主推測而産生的不信任心理。陷入這種心理誤區的人,在認識事物的時候,往往預先主觀的設置了個條條框框,然後以此來觀察事物,對號入座,按圖索驥,按自己的意圖來取捨獲得的資訊,從而使自己的主觀臆斷得以驗證。如有的人懷疑上級的能力,認為有關機構、相關人員辦不好事。當別人在新型肺炎發生時,講了不同觀點,就認為別人在説自己的壞話。當媒體批評某人某事時,就認為是在指桑罵槐。

面對新型肺炎造成的心理誤區,建議從宏觀、微觀兩個方面,加以引導、糾偏,走出心理誤區。

一、宏觀方面:

1、國家要建立健全防範突發疾病的法律法規和相關政策。要做好政策引導,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堅決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習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上來,統一到黨中央決策部署上來。

2、在社會層面上,要全面動員、全面部署,全面加強工作。面對新型肺炎,不害怕,不退縮,全黨、全國人民萬眾一心,眾志成城,堅決遏制疫情蔓延勢頭,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目前人命關天,人民至上,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必須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寧可十防九空,不可失防萬一”。尤其是湖北省和武漢市疫情防控事關全局,為此,必須把疫情防控工作作為當前頭等大事來抓,採取嚴厲措施,控制傳染源,內防擴散,外防輸出。對確診患者積極隔離救治,同時努力保護易感人群,嚴格按照政府要求,,在家呆著,避免感染,遠離病毒,平安過年。待到山花爛漫時,彼此都安好!

3、教育系統要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最近國家教育部制定下發了《關於切實做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關於切實做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應急預案》的通知,各地教育部門要及時研究現狀、迅速部署落實措施,加強統籌調度,及時解決問題,做到守土有責,守土盡責。特別是武漢市有130多萬在校大學生,時值放寒假,分散到全國各地,尤其要運用大數據,準確掌握學生動向,準確統計相關數據。要安排好師生寒假的生活和學習,加強師生心理諮詢工作,及時為廣大師生排憂解難,切實防止疫情擴散,提早制定開學後疫情防控工作預案。

二、微觀方面:

廣大民眾要控制自己的心境,努力調整內在的不正常狀態,不斷地對自己進行心態調適,增強心理素質,保持積極、愉悅的情緒,強化抵抗疫情能力,從而做到身心健康。具體方法六條:

1、理情療法。理情療法是由國外臨床心理學家艾裏斯創立的“理性一情緒療法”,指情緒困擾,並不一定由誘發事件直接引起,常常是由經歷者對事件的非理性解釋和評價引起,如果改變非理性觀念,調整對誘發事件的認識和評價,領悟到理性觀念,情緒困擾就消除了。如新型肺炎,突如其來的到了,有的人就認為太突然了,太可怕了,從而産生恐懼心理,自卑心理,挫折心理。有的人認為有政府管,一切依賴政府,産生依賴心理。有的人懷疑一切,認為相關機構和人員辦不好事,産生懷疑心理。正是因為有了上述心理定式,才導致了不良情緒。如果正面宣傳黨的方針政策,宣傳鐘南山院士講的,早發現,早隔離,出現“超級傳播者”的機率就減少。走進心理誤區的人,了解到實情後,就能糾正不良想法,克服不良情緒,走出心理誤區。

2、適度宣泄。適度宣泄法是指當遇到各種矛盾衝突,引起不良情緒時,應儘早進行調整和適度宣泄,使壓抑的心境得到緩解和改善。我們當前宅在家裏防範病毒時,如果感到心情不爽,可以用宣泄療法。一是傾訴。可以電話找同學,朋友,老師,心理諮詢人員訴説自己的煩惱,一吐為快。二是寫日記,發微網志,微信,QQ,寫出心中的苦悶。三是擊沙袋或者打被子,在陽臺上大聲喊上幾句或高歌一首。四是大哭一場,發泄心中鬱悶情緒。當然宣泄時,要把握分寸,不傷害自己、他人及公私財物。

3、積極暗示。心理學的暗示是指個人通過語言,形象,想像等形式,對自身施加影響的心理過程。此方法由法國醫師庫埃于1920年提出,其名言是:“我每天在各方面變得越來越好”。積極暗示能令我們保持好的心情,樂觀情緒,自信心,從而調動內在因素,發揮主觀能動性。如關閉武漢這座擁有千萬以上人口的省會城市的對外通道,是壯士斷腕,是顧全大局,是為全國人民做出的巨大付出!武漢是疫情重災區,預防感染最重要,相信政府領導力,醫護人員立功勞!

4、轉移注意。是指把注意力從不良的刺激轉移到其他事物上,或從事其他活動的一種自我調整方法。在新型肺炎發生後,在家裏可將注意力轉移到感興趣的事上,如做操,微信聊天,看電視,聽故事,玩遊戲,練氣功,打太極拳等,防止不良情緒泛化、蔓延,體驗積極心理。

5、補償代替。補償代替法即當一個人受到挫折時,改變原有行為方向,以其他能夠獲得成功的活動來代替,以彌補因失敗而喪失了自尊和自信,在家宅著,不能上班,不能走親訪友,要根據情況及時調整方向,可讀書,看新聞,做研究,教父母唱歌,和家人打撲克,使平凡家庭生活變得生動有趣。

6、自我安慰,又稱自我慰籍。是指當一個人遇到挫折時,為防止精神上的痛苦和不安,可以找出一種合乎內心需要的理由來説明和辯解。即“甜檸檬原理”和“酸葡萄原理”。如在家比外出舒適,封城是好事,可以有效避免疫情擴散傳播!不走親訪友,可節約開支。機動車不外出,可節省油錢等。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因禍得福,否極泰來!(作者:楊智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