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政協:不設會場的“雲端”協商

發佈時間: 2019-12-11 09:10 | 來源: 人民政協報 | 作者: 王有強 | 責任編輯: 江虹霖

原標題:不設會場的“雲端”協商——河南省政協發揮專門協商機構職能創新協商形式

2681人次圍觀、55位委員發言、部門30次作出回應、參會人員自由出入,只有熱烈的協商交流、只有領導中肯的點評,沒有領導講話,這是一場什麼樣的會議?近日,圍繞推進“兩不愁三保障”政策落實和建立穩定脫貧長效機制,河南省政協拋開實體會場,在“雲”端舉行了一場網路議政協商會。

這,是河南省政協發揮專門協商機構職能、創新協商形式進行的一次全新嘗試。

■被燃爆的“脫貧攻堅”專題

圍繞脫貧攻堅進行民主監督和專題協商,是河南省政協連續三年組織開展的一項重要履職工作。省政協主席劉偉對此高度重視,參與視察活動,帶頭采取“不預設路線、不預定對象、不預作安排”的隨機抽查方式,深入了解情況,並在協商會議上作重要講話。今年9月,按照慣例的座談會方案再次呈送劉偉的案頭,但並沒有像以往那樣得到批復。移動優先的時代,能否與時俱進採取一種新的協商方式?很快,省政協提案委得到指示:通過網路議政的形式召開這次協商會。

網路議政、遠端協商是汪洋主席大力倡導的履職新形式,河南省政協也積極跟進,今年3月召開了首次遠端協商會。而網路議政以往只是作為一種收集委員建議的渠道、配合遠端協商的工作手段。如今,要拋開集中開會、視頻連線,完全以網路議政的方式舉行專題協商,這在各級政協的工作中還是個新鮮事物。

摸著石頭過河。在“河南政協”APP的“網路議政”欄目下建立“脫貧攻堅網路議政協商會”專題,明確協商主題,設置引導話題;通過手機短信、網路平臺和微信群向全體委員發佈消息、推送連結,廣泛動員;為省扶貧辦、教育廳、民政廳、財政廳、住建廳、農業農村廳、衛健委等單位建立專用賬號,請有關負責同志上線;組織開展前期調研,通過多種渠道物色合適人選準備發言……經過充分的準備,9月25日,河南省政協首次網路議政協商會正式啟動。

經過一段時間發酵,國慶節後,網路議政平臺開始加速升溫。“實施社會救助兜底脫貧是關係到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關鍵一役”“‘跳出扶貧抓扶貧’,構建農村新經濟體系,迎接‘後脫貧攻堅時代’”“當下是推進脫貧攻堅與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歷史交匯期,扶貧工作將由解決絕對貧困進入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的新階段,要做好政策機制的銜接與轉型。”……10月15日-16日,省政協提案委主任錢偉,省政協委員蔡根喜、呂國范、鄭大文、彭詩金等先後發表重磅長文,從不同的角度提出系統建議。

數百名政協委員線上,活動連結被轉發後,網民也踴躍參與進來,不斷有人跟帖、評論、點讚。省扶貧辦等單位迅速回應,對委員們的發言高度肯定,認真研究採納,提出了有針對性的具體措施。APP上,討論越來越深入,協商越來越有成效。僅鄭大文委員的發言,就被細分為加大財政投入、健康扶貧、貧困老人等不同側面,省財政廳、衛健委、民政廳分別認領並一一作出具體回應。省政協副主席錢國玉也參與討論,與委員和有關單位積極互動,將網路議政不斷引入高潮。10月中旬,省政協APP點擊量驟增,關於脫貧攻堅的網路協商會燃爆網路空間。

■激活協商民主“一池春水”

一部手機,架起了政協委員以及他們聯繫的界別群眾和政府職能部門溝通交流的橋梁。通過網路平臺,委員們可隨時隨地協商議政;打開連結,普通百姓的聲音也可“直達天聽”。職能部門開展工作的最新情況,第一時間得到展示、傳播、監督。在這裡,最廣泛地聽取民意、匯集智慧、凝聚共識正變得真切可感。

10月16日,南陽市南召縣四棵樹鄉黃土嘴村,駐村第一書記溫陽正在走訪貧困戶。工作間隙,他點開了微信群裏朋友分享的省政協“脫貧攻堅”網路議政協商會的連結,寫下了自己的感受:目前産業扶貧中普遍存在産業規模小、同質化嚴重、缺乏中長期規劃、運作不專業等問題。“眾人拾柴火焰高,能在省級協商平臺傳遞扶貧一線的聲音,我感到很榮幸。”溫陽表示。

猶如一粒石子投入水中,線上協商的形式調動了協商兩端參與的積極性,激活了協商民主“一池春水”。公開透明的網路空間,提高了協商品質,放大了協商成效,受到了委員、職能部門和民眾的普遍歡迎。

“形式新穎,非常接地氣!”省扶貧辦副主任郭奎立全程線上參與,積極回應委員意見建議。他認為,網路協商會擺脫了時間限制,可以從容查閱資料、進行深度思考,委員建議更加成熟完善,部門的回應也更為精準務實。對此,省政協委員彭詩金深表贊同:“會上發言會有套路,網上一般直奔主題,資訊量大,隨時可更新補充,低成本高效率,非常好!”記者注意到,在發表關於農村新經濟體系的長文後,彭詩金又兩次分享了自己關於扶貧的思考。“通常對政協會議的新聞報道都是以領導講話為主,公眾所得有限,網路會議全程資訊無衰減,政協協商議政的影響力大大增強。”他同時強調。

“開創了一種議政新形式,由閉門會議變為開放式會議,更多互動,有利於政協建言資政和凝聚共識雙向發力。”省農業農村廳扶貧專職副主任周慧深説。

網路議政協商會全程留痕,這使得發言者和回應者都“感到了壓力”。鄭大文是濮陽市政協主席,為使發言更接地氣更具代表性,濮陽市政協進行了深入調研,向群眾和當地相關部門“問計”。建到“點子”上的發言得到了多廳局詳盡具體的回應,濮陽范縣鄰里互助照看重度殘疾貧困人員的模式也被省民政廳高度認可。

“緊張”的不只是政協委員,“不知道會問啥,剛開始還怕答不好”,省財政廳農業農村一處副處長李增波説。説起參會感受,他表示,通過網路協商平臺可以讓不同行業、不同階層的人增進對政策的了解把握,也便於社會對扶貧政策落實情況進行監督。

參加此次網路協商會,省民政廳社會救助處副處長蔡茜有著別樣的收穫,“對個人業務能力提升有好處”。有的問題涉及多個處室,比如貧困老人的問題,得跟社會事務處、養老處一起綜合分析商議,然後才能作出回復。網上協商會全程留痕也給她的工作帶來便利。前不久她還仔細翻看會議發言記錄,梳理後提交給廳黨組會研究。“常規會議只有重點發言印發材料,交流互動環節聽聽就過去了,一些有價值的發言有時候也記不住。”

讓協商會插上網路“翅膀”

在政協機關,開會無疑是最常見的工作方式。協商會怎樣才能更加富有成效?固定的時間、固定的地點、固定的參加人員保證了協商的有序,但同時也形成局限。有限的時長決定了發言人數有限,協商深度廣度受限。有時候,兩個重要的發言人不能到會,會議品質就大打折扣。被協商一方,政協的會議相關廳局都比較重視,如果分管領導不能參加,一般會派其他同級別領導參會,而參會者可能並不熟悉這項業務。種種因素導致了會議交流互動不夠。

互動不夠,正是傳統協商會的“短板”。

而在網路協商會上,交流互動無時不在。記者同時注意到一個有趣的現象:領導角色被“弱化”了。錢國玉全程線上,對委員發言作出點評,對部門回應提出要求,而傳統會議上最後環節的“領導講話”沒有了。“政協是協商機構,不是協商主體。委員才是政協工作主體,重要的是讓委員充分發表意見、讓部門認真回應、讓協商深入到位。”錢國玉説。

有實踐也有總結。“目前我們的網路協商‘會議室’還只是個‘簡陋的茅草屋’”,反思不足,省政協提案委辦公室主任劉俊江用了一個形象的比喻。現有的網路平臺不能進行角色分類設置,不能劃分子課題和討論階段,不支援上傳文件、語音、圖片和內容檢索等。下一步,省政協電子政務中心將根據網路協商平臺的需要,逐一改進完善。

“難點在於對委員的動員發動,大家對這種新的協商形式的熟悉和運用需要一個過程。”提案委副主任朱言志感慨地説。

11月23日,劉偉在提案委撰寫的《關於省政協舉辦首次網路議政協商情況的報告》上作出批示:創新方式探索網路議政協商的有效形式,效果很好。明年可由每個專委會組織一次無會場的網路協商議政活動,進一步探索、規範、提升。

“協商民主是最具中國特色的民主形式,沒有經驗可以借鑒。政協工作要守正,更要創新。要樹立開放思維,用新的思路理念、方式載體來更好地搭建協商平臺。”劉偉表示。

11月26日,河南省委政協工作會議召開。省委書記王國生指出:“充分發揮協商效能,平臺搭建很關鍵。要改進協商方式方法,提高協商議政品質,強化協商互動的程式設計和落實。”與省委同頻同向,河南省政協又一次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