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關於建立新中國的一些檔案文獻回顧

發佈時間: 2019-09-26 09:17 | 來源: 人民日報 | 作者: 王剛 | 責任編輯: 江虹霖

在中國共産黨的領導下,中國人民經過28年浴血奮戰,推翻了壓在身上的三座大山,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揭開了中國歷史的新篇章,開啟了偉大的新征程。我這裡主要是通過對一些檔案文獻的回顧,追憶建立新中國這一舉世矚目的偉大事件的莊嚴過程,展示中華民族自強不息、團結統一、勇於攻堅克難、敢於奪取勝利的偉大精神,以此慶祝新中國成立70週年。

一、具有偉大歷史意義的政協第一屆全體會議

1949年9月21日至30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在北平(今北京)舉行。這次會議肩負起執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職權的重任,完成了建立新中國的歷史使命。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是經過一段較長時期的醞釀和籌備後召開的。1948年4月30日至5月7日,中共中央在河北省阜平縣城南莊召開了中央書記處擴大會議,會議討論通過了中共中央紀念五一勞動節口號,提出“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各社會賢達迅速召開政治協商會議,討論並實現召集人民代表大會,成立民主聯合政府”。黨的七屆二中全會批准了關於召開新政治協商會議以及成立民主聯合政府的建議。中共中央的號召,得到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各界人士和全國人民的熱烈擁護。此後,應邀參加新政治協商會議的各界代表陸續會聚北平。1949年6月15日,毛澤東同志主持召開新政治協商會議籌備會第一次全體會議,成立了籌備會常務委員會。6月16日,周恩來同志主持召開籌備會常務委員會第一次會議,推選毛澤東同志擔任籌備會常務委員會主任,周恩來同志等擔任副主任,籌備會常務委員會下設6個小組,負責新政治協商會議相關籌備事宜,第一小組擬定參加會議的單位及其代表名額,第二小組起草會議組織法,第三小組起草共同綱領,第四小組擬定政府方案,第五小組起草宣言,第六小組擬定國旗國徽國歌方案。各小組都很好地完成了承擔的任務。籌備會第一次全體會議結束後,6月19日,毛澤東同志親筆致信宋慶齡先生,全文為:“慶齡先生:重慶違教,忽近四年。仰望之誠,與日俱積。茲者全國革命勝利在即,建設大計,亟待商籌,特派鄧穎超同志趨前致候,專誠歡迎先生北上。敬希命駕蒞平,以便就近請教,至祈勿卻為盼!專此。敬頌大安!”鄧穎超同志持信前往上海專程邀請。8月28日,當宋慶齡先生乘專列抵達北平時,毛澤東等領導同志和各界代表人士親臨車站迎接。邀請宋慶齡先生蒞臨北平參加新政治協商會議,共商建國大計,此舉在國內外産生了重大影響。9月17日,毛澤東同志主持召開籌備會第二次全體會議,決定將“新政治協商會議”更名為“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至此,召開政協第一屆全體會議的各項準備工作已經就緒。

1949年9月21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在中南海懷仁堂隆重開幕。毛澤東同志在開幕詞中指出:“現在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是在完全新的基礎之上召開的,它具有代表全國人民的性質,它獲得全國人民的信任和擁護。因此,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宣佈自己執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職權。”毛澤東同志在開幕詞中還特別説道:“我們有一個共同的感覺,這就是我們的工作將寫在人類的歷史上,它將表明:佔人類總數四分之一的中國人從此站立起來了。”毛澤東同志在開幕詞中最後説道:“讓那些內外反動派在我們面前發抖罷,讓他們去説我們這也不行那也不行罷,中國人民的不屈不撓的努力必將穩步地達到自己的目的。”此次會議于9月30日勝利閉幕。毛澤東同志當選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國委員會主席。

這次政協第一屆全體會議的中心議題是為建立新中國做好各項籌備事宜。概括起來説,是辦了三個方面的大事。

(一)通過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組織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組織法》3個文件,為新中國成立奠定了法制基礎。《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起著臨時憲法的作用,確定了新中國的國體和政體,制定了一系列基本政策,成為新中國成立初期團結全國各族人民共同前進的政治基礎和戰鬥綱領。1954年,毛澤東同志親自主持制定第一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吸收了《共同綱領》的許多原則和內容。《共同綱領》除序言外,分為總綱、政權機關、軍事制度、經濟政策、文化教育政策、民族政策、外交政策共7章60條。《共同綱領》(草案)是由周恩來同志親自主持起草的。據周恩來同志身邊工作人員回憶,為了起草《共同綱領》(草案),1949年6月下旬,周恩來同志在勤政殿把自己“關”了一個星期左右,親自執筆,寫出草案全文。此後,這個草案經過多次討論和修改,其中包括送請500多位政協代表討論,聽取意見。從中央檔案館保存的檔案看,對於《共同綱領》(草案),毛澤東同志從8月22日至9月13日,間隔5次對序言、總綱、政權機關、軍事制度、經濟政策、文化教育政策、民族政策、外交政策等方面做了重要的審閱修改。其中,在修改政權機關這一章的時候,毛澤東同志改寫了很重要的一段話,即“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的各級政權機關為各級人民政府。國家最高政權機關為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中央人民政府為行使國家政權的最高機關。”70年過去了,現在再來看看,這樣一部由周恩來同志親自主持起草、經毛澤東同志數次審閱修改的歷史文獻,是多麼珍貴啊!

(二)決定了國都、國旗、國歌、紀年等重要事項。眾所週知,國都、國旗、國徽、國歌對於一個國家來説有著特殊的象徵意義。籌備會常務委員會第六小組在經過一段時間的徵集和討論後,已經有了比較好的基礎方案。由於新中國成立在即,這些事宜須儘快確定下來。1949年9月25日晚,毛澤東、周恩來同志在中南海豐澤園召開了一次座談會,協商確定國都、國旗、國徽、國歌、紀年等事宜,參加會議的有郭沫若、沈雁冰、黃炎培、陳嘉庚、張奚若、馬敘倫、田漢、徐悲鴻、李立三、洪深、艾青、馬寅初、梁思成、馬思聰、呂驥、賀綠汀等。會議首先討論了國旗事宜,此前籌備會共徵集到國旗設計圖案2992幅,朱德同志也親自設計了一幅國旗圖案,第六小組從中選出38幅編印成《國旗圖案參考資料》,其中將曾聯松設計的大五星圖案做了修改後,以五星紅旗的圖案作為“復字第32號”編入參考資料。座談會上,毛澤東同志首先談了對國旗的意見,他拿著五星紅旗的圖案説:“這個圖案表現我們革命人民大團結。現在要大團結,將來也要大團結,因此現在也好將來也好,又是團結又是革命。”毛澤東同志講完後,大家熱烈鼓掌表示完全贊同。9月27日,政協第一屆全體會議表決通過五星紅旗為國旗的方案後,北京市有關方面指派北京美術供應社的趙文瑞同志和北京永茂實業公司的宋樹信同志分別負責製作國旗,趙文瑞負責製作的國旗,被用在9月30日政協第一屆全體會議閉幕會上,這面國旗後來沒有保存下來。由毛澤東同志在開國大典上親自按動電鈕升起的國旗,是由宋樹信負責製作的,這面國旗現在珍藏在國家博物館。

座談會接著討論了國徽、國都和紀年事宜。對於國徽圖案的設計原則,與會人員提出了一些很好的意見,需要進一步的研究細化。對此,毛澤東同志説,“國旗決定了,國徽是否可慢一點決定,等將來交給政府去決定。”“原小組還繼續存在,再去設計。”此後,由清華大學梁思成教授、中央美術學院張仃教授各自帶領的設計小組分別提出了設計圖案,國徽審查組報請周恩來同志審看後,選用了梁思成小組的圖案,並在報告中寫道:“以國旗和天安門為主要內容,國旗不但表示革命和工人階級領導政權的意義,亦可省寫國名。天安門則象徵五四運動的發源地和在此宣告誕生的新中國。以齒輪和麥稻象徵工農,麥稻並用,亦寓地廣物博的意義,以綬帶緊結齒輪和麥稻象徵工農聯盟。”這個圖案在1950年6月14日至23日召開的政協一屆二次會議上討論通過後,經報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同意,由毛澤東主席于9月20日頒發了關於公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圖案的命令。1954年9月,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一百零五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中間是五星照耀下的天安門,周圍是谷穗和齒輪。”以後歷次憲法對此均予以確認。對於國都問題,1949年8月,在北平市各界代表會議上,毛澤東同志明確指出,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召開以後,北平將成為全國的首都,應該改稱為北京。在這次座談會上,大家對定都北平沒什麼異議,有人説北平的名字可不可以不改,毛澤東同志説,“還是改一個字好。”由此,北平改稱為北京,並定為新中國的首都。關於紀年問題,大家同意採用西元紀年,即當年為1949年。

座談會最後討論了國歌事宜,大家對以《義勇軍進行曲》暫代國歌這個提議表示贊成,但涉及歌詞的問題,有的人主張不改,有的人建議對歌詞做適當修改。《義勇軍進行曲》的詞作者田漢同志説道,“我覺得歌詞在過去它有歷史意義,但現在應讓位給新的歌詞。”對此,周恩來同志表示還是用原來的歌詞。他説:“這樣才能鼓動情感。修改後,唱起來就不會有那種情感。”毛澤東同志説:“我國人民經過艱苦鬥爭雖然全國快解放了,但還是受帝國主義的包圍,不能忘記帝國主義對我國的壓迫。我們要爭取中國完全獨立、解放,還要進行艱苦卓絕的鬥爭,所以還是保持原有歌詞好。”毛澤東同志的意見,得到與會者的贊同。座談會結束時,毛澤東、周恩來同志與參加會議的人員一起合唱《義勇軍進行曲》,豐澤園裏回蕩起嘹亮激昂的歌聲。9月27日,政協第一屆全體會議表決通過,暫以《義勇軍進行曲》為國歌。2004年3月14日,十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正式將《義勇軍進行曲》作為國歌寫入憲法。

(三)選舉産生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政協第一屆全體會議選舉毛澤東同志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朱德、劉少奇、宋慶齡、李濟深、張瀾、高崗為副主席。周恩來等56人為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委員。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周恩來同志被任命為政務院總理。

二、建立人民英雄紀念碑

矗立在天安門廣場的人民英雄紀念碑,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爭取民族獨立解放、人民自由幸福和國家繁榮富強精神的象徵,是國家和人民紀念、緬懷英雄烈士的永久性紀念設施。

1949年9月30日下午,政協第一屆全體會議閉幕後,為了追念一百多年來為新中國的誕生而英勇獻身的人民英雄們,毛澤東等領導同志和參加會議的代表們從中南海懷仁堂出發,來到天安門廣場,為人民英雄紀念碑舉行了隆重的奠基典禮。紀念碑于1952年8月1日破土動工,1958年5月1日正式揭幕。

在醞釀建造人民英雄紀念碑時,關於選址問題有人主張建在天安門廣場,有人主張建在東單廣場等地。在綜合了各方面意見後,周恩來同志提議,將紀念碑建在天安門廣場。周恩來同志解釋説,之所以這樣提議,是因為天安門廣場有五四運動以來的革命傳統,同時這裡也是全國人民和全世界人民敬仰的地方。在政協第一屆全體會議上,一致通過將人民英雄紀念碑建立在天安門廣場。

人民英雄紀念碑具體位置定在天安門廣場什麼地方呢?對此,周恩來同志反覆與有關專家商討,並登上天安門城樓,放眼環顧廣場,研究紀念碑與天安門之間的遠近、比例關係,確定紀念碑建在天安門與原中華門門洞的中軸線上,位於天安門南約463米,正陽門北約440米。中央批准了這個選址。紀念碑的位置確定下來後,1953年7月29日,北京市委向周恩來同志呈報了關於人民英雄紀念碑設計問題中的一些問題的報告,詳細説明瞭紀念碑造型、浮雕、選材、地質、造價問題等。該報告在首頁左側寫明:附造型甲、乙各一,乙為修改後之模型。8月4日,中央決定,“同意北京市委所提選用乙種模型,並以花崗岩為碑身的意見”。此後,北京市委按照這一意見建造了人民英雄紀念碑。

人民英雄紀念碑高37.94米,主要立面向著天安門,碑心石上鐫刻著毛澤東同志親筆書寫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8個鎦金大字。這幅碑題是毛澤東同志於1955年6月9日題寫的,毛澤東同志從所題寫的碑題中選出2幅派工作人員送至首都人民英雄紀念碑興建委員會,並讓工作人員帶口信説,要多請專家們提意見,看哪一幅可以用。如果認為寫得不夠好,還可以重寫。專家們選用了其中一幅。作為一位偉大領袖,毛澤東同志如此莊重地書寫“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的碑題,多麼令人敬仰!這2幅碑題的手稿,目前珍藏在中央檔案館。人民英雄紀念碑碑身背面,是毛澤東同志撰文、周恩來同志書寫的碑文。為了寫好碑文,1955年9月初到9月中旬,周恩來同志前後寫了40多幅,把對革命先烈的敬仰之情融進了碑文的書寫之中,最後從中選出2幅交給首都人民英雄紀念碑興建委員會,專家們選用了其中1幅,鐫刻在紀念碑上。周恩來同志這幅碑文的手稿目前也珍藏在中央檔案館。

關於人民英雄紀念碑主要立面朝向問題,在最初設計時,根據我國建築的傳統佈局,將紀念碑朝南方向作為主要立面。但是,周恩來同志和紀念碑興建委員會的同志考慮到天安門廣場擴建後,會有更多的人從長安街經過或者進入廣場,讓人們能從北面直接看到毛主席的題字為好,由此確定將紀念碑朝北方向作為主要立面。這種朝向對廣場後來的擴建和佈局起了重要作用。今天,站在天安門城樓上眺望,西邊是人民大會堂,東邊是國家博物館,南邊是毛主席紀念堂,廣場中間矗立著高聳的人民英雄紀念碑,整個廣場莊嚴厚重,渾然一體,構成一組氣勢恢宏的建築群。

三、隆重的開國大典

1949年10月1日,北京30萬軍民齊集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這是中國人民永遠值得慶祝和紀念的輝煌節日。

為了舉行好開國大典,中央進行了週密細緻的籌備。1949年7月,按照毛澤東同志的意見,中央成立了以周恩來同志為主任,彭真、聶榮臻、林伯渠、李維漢等為副主任的開國大典籌備委員會。經過研究討論,籌備委員會制定出了開國大典的方案,並報經中央同意。開國大典主要內容有3項:一是舉行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禮,二是舉行中國人民解放軍閱兵式,三是舉行人民群眾遊行活動。時間定於10月1日下午3時。

10月1日下午2點50分左右,參加開國大典的領導人乘車從勤政殿出發,到了天安門城樓的後邊。下車後,毛澤東同志和其他領導同志一起,從城樓西邊的樓梯拾級而上,一步一級上了100個臺階。3時許,當毛澤東等領導同志登上天安門城樓時,廣場上頓時爆發出排山倒海般的歡呼聲和掌聲。隨後,中央人民政府秘書長林伯渠宣佈典禮開始。毛澤東同志莊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這個聲音震動了全世界,標誌著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接著,毛澤東同志親自按動電鈕,升起了新中國第一面五星紅旗。隨後,毛澤東同志宣讀了中央人民政府公告。

舉行中國人民解放軍閱兵式是開國大典的一個重要事項。毛澤東同志對搞好這次閱兵非常重視。他説:“我們歷來主張慎重初戰,這次閱兵也是初戰,開國第一次嘛。一定要搞好!”1949年8月15日,華北軍區司令員聶榮臻等向周恩來同志呈報了閱兵方案。經過一番斟酌之後,9月2日,周恩來同志在報告上批示:“毛主席、總司令、少奇同志閱。”“閱兵地點以天安門前為好。時間到時再定。檢閱指揮之由聶擔任。閱兵司令之請朱總司令擔任。”中央同意了這個閱兵方案。

參加開國大典的受閱部隊人員總計約1.64萬名,代表著當時全軍500萬部隊。這支部隊在中國共産黨的領導下,頑強拼搏,英勇奮戰,為民族獨立、人民解放事業建立了不朽功勳。閱兵式上,最先接受檢閱的是海軍分隊,他們以“八一”軍旗為前導,英姿勃勃地通過天安門主席臺。緊接著的是多兵種的陸軍部隊,包括步兵、炮兵、戰車、騎兵等兵種,他們在《八路軍進行曲》《坦克進行曲》《騎兵進行曲》等伴奏下,隊列整齊,精神抖擻,雄赳赳、氣昂昂地接受著祖國和人民的檢閱。當陸軍戰車師行進到天安門時,空軍飛機以三機和雙機為編隊,依次飛經天安門廣場上空。一時間,天上地面,相互交映,形成雄偉的立體武裝陣容,整支受閱部隊體現了人民軍隊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的戰鬥精神,展示了人民軍隊威武之師、勝利之師的英勇形象。滄海橫流方顯出英雄本色。經過70年的不懈奮鬥,我國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取得了歷史性成就。當前,國防和軍隊建設進入了新時代,全軍在習近平強軍思想指引下,努力把人民軍隊建設成為一支聽黨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良的軍隊,並向著全面建成世界一流軍隊的目標奮勇前進。強大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已經成為捍衛我們偉大祖國堅不可摧的鋼鐵長城。

閱兵式結束後,舉行了群眾遊行活動。工人隊伍走在遊行群眾隊伍最前面,後面是農民、機關人員、學生等,組成一支象徵全國人民大團結的群眾遊行隊伍。參加遊行活動的群眾精神振奮、熱情高漲,不斷高呼“中國共産黨萬歲!”“中華人民共和國萬歲!”“毛主席萬歲!”面對群眾的歡呼,毛澤東同志始終揮手致意。面對萬眾歡騰、激情澎湃的場面,毛澤東同志高呼:“同志們萬歲!”“人民萬歲!”這更加點燃了遊行群眾的熱情,他們改變了原有的行走路線,像潮水般涌向天安門,縱情地歡呼,毛澤東同志則在城樓上激動地回應,城樓上下相互呼應,形成一片歡樂的海洋,充分展現了人民愛領袖、領袖愛人民、領袖與人民心連心的真情實感。據毛澤東同志身邊工作人員回憶,大典活動結束後,已經是晚上10點左右,毛澤東同志回到豐澤園,激動地説:“人民喊我萬歲,我也喊人民萬歲,這才對得起人民呀。”從這裡可以看出,我們敬愛的偉大領袖毛澤東同志與人民群眾之間的感情,是多麼真摯、多麼深厚、多麼感人啊!

70年崢嶸歲月,70年砥礪奮進,70年蓬勃發展,天翻地覆慨而慷,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昂首邁進全體中華兒女勠力同心、奮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時代。我堅信,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只要我們堅持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始終築牢“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舉國一致、萬眾一心,無論遇到什麼艱難險阻和驚濤駭浪,都一定會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不斷推向前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一定能夠實現!

網站無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