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醫師協會睡眠醫學專業委員會于2019年3月20日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舉辦了“2019世界睡眠日新聞發佈會”。本次活動目的在於提醒公眾重視睡眠, 預防疾病,留住健康,推進健康中國建設,使國人以更加健康的姿態邁入全面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中國醫師協會李松林秘書長等協會領導、本次活動的支援企業飛利浦(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及吉林貝多芬科技有限公司領導、還有數十位來自全國各地的睡眠醫學方面知名專家及各界嘉賓、媒體共計百餘人出席了此次發佈會。

中國醫師協會李松林秘書長表示睡眠醫學專業委員會自2014年7月成立以來,廣泛開展科普活動,在全國開展大型義診,提高公眾對睡眠與健康關係的認識。每年舉辦的睡眠醫學學術年會已成為國內最具影響力的睡眠醫學學術會議,獲得了專業人士的一致好評。連續多年在全國範圍內開展睡眠醫學專家巡講活動,已成為規範化的品牌活動,為提升我國基層醫生睡眠疾病診療水準搭建了很好的平臺。

飛利浦大中華區睡眠與呼吸醫療事業部孫亮總經理代表協辦企業予以致辭。他表示,飛利浦公司一直致力於中國睡眠事業發展,協助中國醫師協會睡眠醫學專業委員會對中國睡眠醫學事業進步做出更大貢獻。

中國醫師協會睡眠醫學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葉京英教授表示,中國醫師協會睡眠醫學專業委員會,不僅致力於行業的發展,更致力於全國睡眠醫學醫療技術服務水準的提高。為全社會老百姓的科普健康睡眠知識,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所以每年世界睡眠日這個有意義的時間,我們都會通過媒體向全國人民報告睡眠醫學最新,最重要的資訊和數據,解答老百姓最關心的問題。

在會上,《我國成人和兒童睡眠疾病患病與診療狀況報告》正式對媒體公佈。報告顯示,我國正處在經濟高速發展時期,社會越來越多元化,複雜的社會生態和老齡化加劇均影響著國民的身心健康,使睡眠障礙患病率日益增加。國內學者在睡眠障礙研究領域取得了重要的研究發現:

1、據2018年3月山東省睡眠呼吸疾病發病狀況調查,結果顯示成人打鼾患病率21.27%,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患病率7.31%。兒童打鼾患病率13.91,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患病率3.66%。

2、失眠是最常見的睡眠障礙,成人患病率為8%-20%,失眠患者還經常存在日間功能受損,包括難以制定決策、注意力及記憶力下降等。北京大學第六醫院陸林團隊開展的一項最新研究顯示,客觀睡眠時長<6小時的失眠障礙患者的認知功能受損更為嚴重,並且在工作記憶、視覺學習和注意、警覺三個認知領域的受損程度與血清BDNF水準呈顯著正相關,該研究為失眠障礙的精準治療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3、睡眠障礙和癡呆是老年人中普遍存在的重要問題,北京大學第六醫院陸林教授課題組研究人員通過薈萃分析發現,睡眠障礙是癡呆發生的危險因素,但不同類型的睡眠障礙在不同種類的癡呆的發生發展過程中扮演的角色不一致,失眠障礙是阿爾茨海默病發生的危險因素,但對血管性癡呆的發生無顯著影響;睡眠呼吸障礙可同時增加阿爾茨海默病和血管性癡呆的發生,該研究揭示了老年人群中睡眠障礙與癡呆的密切關係,強調老年人的睡眠障礙要儘早干預和治療,以防止癡呆等更為嚴重後果的發生。

4、不寧腿綜合徵也是一種常見的睡眠障礙,一般人群中不寧腿的患病率為2%-10%。陸林教授課題組研究者薈萃分析發現,全球範圍內孕期不寧腿綜合徵的患病率為21%,但在不同地區孕期不寧腿綜合徵的患病率不一致,歐洲地區為23%、西太平洋地區為11%、東地中海地區為30%、美洲地區為23%。此外,孕期不寧腿綜合徵的患病率隨孕期增加而增大。該研究為我們了解全球不同地區、不同妊娠階段不寧腿綜合徵的患病率提供了全面且直觀的數據,有助於相關政策的制定和疾病防治。

5、長時間使用手機可嚴重影響睡眠及情緒,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張斌教授研究團隊,對4333名在校學生進行的前瞻性研究,並在睡眠醫學領域頂級期刊SLEEP(影響因子 5.135)發表了論文,研究結果顯示青少年長時間使用手機可産生各種睡眠及情緒問題,且手機使用時間與上述問題之間呈相互影響,提示存在惡性迴圈。這些新發現凸顯了早期預防和控制手機過度使用的重要性,同時應對各種睡眠和情緒問題進行早期干預,以防惡性迴圈。

長時間使用手機影響睡眠的機制,主要通過以下三條途徑:一是過度使用手機(尤其是睡前)佔用了原有的睡眠時間,引發睡眠不足;二是手機本身的內容可引起生理和心理上的興奮,增加覺醒程度,從而影響睡眠;三是夜晚手機螢幕的光線可抑制體內褪黑素的正常分泌,而褪黑素作為調節人體晝夜節律、維持睡眠-覺醒週期的核心物質,被抑制後可引起晝夜節律延遲,導致入睡困難。

6、嬰幼兒頻繁夜醒(如每晚醒來3次及以上)者其認知發育水準比睡眠正常的同齡兒低。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上海兒童醫學中心江帆教授和香港大學Shirley Xin Li教授研究團隊對1102名2-30個月健康嬰幼兒的睡眠和認知發育進行了調查研究。結果發現,嬰幼兒頻繁夜醒(如每晚醒來3次及以上)會影響其認知發育水準。我國80%-90%的嬰幼兒夜晚都會醒來至少一次,説明夜醒的問題在我國健康嬰幼兒中也十分常見。

7、孕晚期及産婦的睡眠紊亂的發生率分別為43.2%、75.11%,孕晚期睡眠紊亂會增加産後睡眠紊髮發生風險。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上海兒童醫學中心江帆教授、王廣海副研究員研究團隊的縱向前瞻母嬰隊列研究,對262名母親在孕晚期、産後42天、3個月、6個月、9個月、12個月、18個月、24個月,以及36個月的睡眠品質進行評估。研究結果發現,睡眠紊亂的發生率分別為43.2%、75.1%、48.8%、49.2%、41.6、34.6%、37.3、31.7%,呈倒U變化。

8、OSAS是兒童血管內皮細胞功能障礙的獨立危險因素,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院許志飛主任研究團隊通過對107名原發鼾症及248名OSAS兒童進行EndoPAT 2000血管內皮細胞功能檢測,研究發現OSAS導致兒童內皮細胞功能障礙,其機制可能與睡眠過程中呼吸努力相關覺醒增加有關,細胞功能障礙作為心血管病變的早期表現形式之一,可以增加日後心血管疾病的發病風險。相關內容發表在《Sleep Medicine》雜誌。

9、兒童習慣性打鼾兒童新的初篩方法—採用藍芽與智慧手機進行監測,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院許志飛主任研究團隊以及密蘇裏大學醫學院David Gozal團隊共同對432名2-15歲習慣性打鼾兒童進行診斷實驗研究,將血氧飽和度監測計通過藍芽與智慧手機相連,最後基於機器學習等複雜演算法可得到估計的AHI(OXI)。提示可使用該方法初篩,以緩解大量患兒得不到早期診治的矛盾,降低診斷成本,可促進疾病的早診、早治。相關內容發表在《European Respiratory Journal》。

10、REM期睡眠減少與兒童的神經認知行為障礙有關,南方醫科大學深圳醫院劉大波主任研究團隊對616例睡眠呼吸障礙患兒進行了回顧性研究。結果提示REM期睡眠減少與兒童的神經認知行為障礙有關,REM期睡眠具體減少到10%以下有特殊性,為後續研究奠定了基礎。

11、睡眠對於腦資訊處理、情緒加工、腦疾病的預防具有重要的意義。北京大學中國藥物依賴性研究所時傑課題組與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朱露莎課題組合作,研究人員在淺睡眠期無干擾地輕聲播放某些零食名稱,可以選擇性地改變人們對這些零食的偏好,使得他們醒來後願意多付近10%的價錢購買這些零食,進一步研究發現睡眠狀態下播放零食名稱所誘發的低頻腦電震蕩活動(delta波和theta波)可以有效地預測清醒後偏好改變的程度。

本次活動的另一亮點是睡眠醫學專家與廣大公眾及媒體面對面交流,談睡眠與健康,睡眠與衰老,睡眠與益智健腦,睡眠與學習及工作效率等相關問題進行了深入的討論。


新聞發佈會上還舉辦了由中國醫師協會睡眠醫學專業委員會主辦、飛利浦偉康公司協辦的“2019年世界睡眠日全國義診活動”啟動儀式。中國醫師協會睡眠醫學專業委員會組織全國400余家醫院將在3.21“世界睡眠日”舉辦大型義診活動,為社會上更多有睡眠診療需求的患者提供幫助,提高公眾的睡眠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