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英

中國網 china.com.cn  時間: 2011-09-20  發表評論>>

劉英(1881~1921)名光銘,字丹書,湖北京山人。清代末科秀才。1905年自費留學日本,入明治大學習政治經濟,結識孫中山。次年加入中國同盟會。1907年參與創設共進會。出資贊助革命,購《猛回頭》、《警世鐘》等革命宣傳品,秘密輸入國內,散發各界。1908年,毅然棄學歸國,協同孫武、劉公等在武漢設立湖北共進會機關多處,聯絡黨人,籌劃革命,並以家資充作經費。復在故里永隆河假全盛美商店,附設郵政代辦所,為通訊聯絡點。聯絡漢水流域會黨,擁眾三萬餘人,任共進會暗編的革命軍第二鎮統制,負責籌備當地武裝起義。

1911年9月,共進會和文學社召開聯合大會,劉在會上力主起義,並被預定為起義後軍政府副都督。武昌起義爆發,即在京山舉兵響應,于10月12日晚集合鄉民一千五百餘人,攻入永隆鎮,殺清軍管帶張進福。次日,光復天門,處死知縣榮濬等十一人。擴編軍隊,達五千余人,分編為兩標,劉自兼第一標標統。10月25日,在張截港大敗來犯清巡防營統領劉溫玉部,殘敵潰竄至劉家鄉大肆焚殺劉氏家簇,他不以為念,仍揮師南下,相繼光復錢江、監利、公安各縣。不久,將所部歸安襄鄖荊招討使季雨霖統帥,任招討部軍務處處長。曾協助季佔領鐘祥,驅清軍管帶張楚材,出師河南,連克三縣。南北議和後反武昌,歷湖北軍政府高等顧問、同盟會湖北支部長、湖北官書局總辦職。獲陸軍少將銜及勳五位。1913年當選為國會眾議院議員。“二次革命”時,與詹大悲等在漢口法、日租借設立機關,密謀響應討袁,事泄避走日本。

1914年率先加入中華革命黨。在日尤注重研究軍事學。嗣奉孫中山之命歸鄂,任第三軍區司令,策動討袁。袁死,國會重開,復為國會議員。1917年隨孫中山南下護法,任大元帥府參議。後回荊襄起兵。任靖國軍第四軍司令、湖北靖國軍第三梯團司令、襄河招討使等職,轉戰鄂西、川東一帶。1921年在漢口號召舊部參加驅逐鄂都督王佔元運動,為王所偵悉,賄通法租界逮捕,8月4日就義于武昌。翌年歸葬故里。1986年10月10日,遷葬于京山烈士公園。譯著有《統帥學》《作戰綱要》《夜行軍》。

責任編輯: 楊楠
文章來源: 長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