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20來城鄉建設成就
中國網 china.com.cn 時間: 2008-03-20 發表評論>>

解放前,海南城鄉的各項建設十分落後,海口當時只是一個位於海口邊陲的小城,1.5平方公里的市區內只有五條主要馬路,橋涵簡陋,沒有防洪設施,排水管道全是明渠,淤塞不暢,蚊蟲繁衍,臭氣熏天,市區標誌性的建築是五層樓和海口鐘樓。南部的三亞市當時只是崖縣的一個小鎮,僅有1條街道,市容破舊不堪。海南中部的通什市位於五指山腳下,原是荒山野嶺,交通極為不便。其他縣城更是一片破舊、衰敗的景象。解放後,在黨和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援下,海南人民經過艱苦創業,城鄉建設今非昔比,日新月異。尤其是在1988年海南建省後,海南城鄉建設更是取得前所未有的成就,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城鄉規劃體系不斷完善。海南建省辦大特區後,省政府和省建設廳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大力加強城鄉規劃編制工作,至1994年底,全省城市、縣城鎮、開發區和風景名勝區的總體規劃已全部編制完成,編制規劃的土地面積已達5276平方公里。與此同時,各市縣還編制了部分分區規劃和詳細規劃。至2007年底,已經制訂的《海南城鄉總體規劃》、《海南省城鎮體系規劃》已開始實施,《海南省社會主義新農村總體規劃》也基本完成。其中,《海南城鄉總體規劃》和《海南省社會主義新農村總體規劃》是城鄉規劃編制體系的創新成果,對指導我省城鄉統籌協調發展具有重要意義。18個市縣以及洋浦經濟開發區城市總體規劃都已完成新一輪的修編工作,23個省級重點景區、沿海重點區域中已有21個已經完成或正在開展總體規劃編制工作。同時,還組織編制了《海口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等一批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規劃。現已形成由海南城鄉總體規劃、省域城鎮體系規劃、市縣總體規劃和控制性詳細規劃、各重要開發區和重點旅遊景區規劃、小城鎮總體規劃以及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規劃組成的較為完善的城鄉規劃體系,基本實施了規劃對全省城鄉空間全覆蓋,為全面建設海南城鄉指出了明確的方向。

二、健全規劃法規,全面加強城鄉規劃管理。在不斷完善城鄉規劃體系的基礎上,我省不斷加強城鄉規劃法制化、程式化、規範化建設。1994年12月,海南省第一屆人大常務委員會通過了《海南經濟特區城市規劃條例》;2003年,省政府批准成立了省城鄉規劃委員會,衛留成省長親自擔任主任,負責對全省城鄉建設發展的重大規劃問題進行審議、協調。近年來,省政府相繼出臺了《海南省加強城市規劃管理的若干規定》、《海財省改善城鎮環境、嚴格控制建築密度和容積率的若干規定》等一批規劃管理規章,從管理責任、程式和技術標準,控制指標等方面對全省的規劃建設工作提出了具體要求。2005年,省城鄉規劃委員會印發了《海南省城鄉規劃工作行政規程》,規範了各類規劃編制審批、建設項目審批以及管理的程式,並通過積極開展規劃執法檢查、效能監察以及規劃督察員督察,有效遏制了違法違規建設行為,充分發揮了城鄉規劃對海南社會經濟和城鄉建設的引導和調控作用,促進了海南城鄉建設的健康發展。

三、城鎮建設不斷發展。海南建省後,城鎮建設工作緊緊圍繞著省委、省政府確定的城市化發展戰略和生態省建設目標,積極推進城鎮化進程。

(一)城鎮建設事業蓬勃發展。建省前,海南有2個省轄地級市,1個縣級市。從1952年至1989年前的37年間,城市建設投資金額為2.78億元,城市建設速度和規模遠落後於國內其他城市。建省後的20年來,有關部門對城鎮建設累計投資達274.4億元,是前37年投資總量的99倍。尤其是從2003年至2007年五年之間,城市基礎設施投資額平均每年完成27.5億元,年平均遞增27% 。全省城市新建或改建了一批道路、橋梁和路燈等市政工程設施,如海口世紀大橋、濱海立交橋等。到2006年底,全省城市道路總長達到1502公里,道路面積達到2076萬平方米,每人平均道路面積達到12.91平方米。城市環衛設施建設不斷發展,垃圾處理能力達到1600噸/日,年處理能力達106.1萬噸;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50.30%;城鎮公園達45座,綠化覆蓋率達33%;綠地率達27.5%。城鎮環境品質明顯改善。海口市、三亞市先後被國家建設部評為“國家園林城市”;儋州市和五指山市榮獲“全國園林綠化先進城市”。三亞市、海口市先後榮獲國內城市建設最高獎“中國人居環境獎”,三亞南山文化旅遊區獲得了“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海南省已成為國內外聞名暇爾的生態省、旅遊省。

(二)小城鎮建設有很大發展。建省前,海南有190個建制鎮,117個小墟鎮。小城鎮基本建設雖然有了一定的成效,但仍落後於其他省份。從2000年開始,海南省政府決定實施百鎮建設計劃,即集中力量抓100個建制鎮建設,突出抓26個示範鎮的建設。近幾年來,海南省政府每年安排約1500萬元,補助小城鎮規劃編制和基礎設施建設,各市縣也積極配套資金進行建設。近幾年,村鎮建設完成固定投資65億元,尤其是加大了基礎設施、公共設施建設投資。通過危舊房屋拆除和改造、種花植草、安裝路燈、修建排污溝、修建道路等“綠化、美化、亮化、硬化、凈化”工程,許多小城鎮規劃和建設範圍擴大,品位提高,實力增強,在小城鎮建設中促進重點小城鎮形成鮮明的産業特色,産生積極的幅射帶動作用。在實施百鎮建設計劃過程中,建成了一批中心示範鎮,其中包括博鰲鎮、田獨鎮、鳳凰鎮、東郊鎮、調樓鎮、白馬井鎮、和樂鎮、大致坡鎮、崖城鎮、新村鎮、英州鎮等,這些小城鎮不僅基礎設施不斷完善,而且初步形成了特色産業基礎,拓寬了農民就業渠道,改善了居民的生活條件。

為了解決小城鎮發展中亟待解決的土地管理和使用、居民飲用水、環境衛生等問題,省政府派出有關部門對近40個小城鎮進行專題調查研究,針對性地採取有效措施解決了小城鎮存在的實際問題,為這些小城鎮的發展創造了有利的條件。為進一步提高全省小城鎮規劃、建設和管理人員的業務水準,省建設廳舉辦了一期全省小城鎮規劃建設管理培訓班,培養了一批小城鎮建設和管理的骨幹,有力地促進了小城鎮建設工作的健康發展。據省建設廳設計,2006年全省城鎮基礎設施建設取得顯著成績。村鎮道路總長達到2197公里,橋梁156座,安裝路燈23556盞,鋪設排水管道859公里,村鎮綠化面積4151.6萬平方米。共有163個鄉鎮建起供水設施,有水廠109個,供水管道2131公里,年供水量為1915.59萬噸,小城鎮供水普及率達到70.4% 。全省城鎮公用設施建設也取得新進展,新建成一批教育、文化、衛生、娛樂、科普設施,較大地提高了群眾生活的品質。

四、大力抓好社會主義新農村規劃建設。在不斷加強城鎮建設的同時,省政府也大力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具體工作。省建設廳組織有關部門主要進行了以下的工作。

(一)啟動海南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總體規劃編制,目前已完成規劃大綱的編制。同時,還組織指導編制農村村莊建設規劃,開展村容村貌整治和建設管理。

(二)指導村鎮居民建設特色民居,幫助農民建設經濟、實用、環保、節能的新型住宅。2005年下半年,省建設廳組織編印新農村民居建築設計圖冊,免費發放到各鄉鎮、村委會指導農民建房。這些設計方案功能合理,符合農民傳統建築風格、生活習慣和經濟水準、抗震防風,對村鎮自建房屋具有普遍的指導作用。

(三)組織編印海南省農村村級組織活動場所建築設計方案,彙編成圖集發給農村地區供參考使用。

(四)開展新農村建築工匠技能培訓工作,省建設廳聯合有關部門開展建築設計施工隊技術下鄉活動。對全省100個文明生態村幹部進行專題培訓,還分批向鄉鎮幹部、鄉村泥瓦匠和有意向建房的農民宣講建築設施圖冊,讓農民花同樣的錢,建成美觀、經濟、實用的好房子。

為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我省有關部門根據建設部全國村莊整治工作會議精神,配合創建文明生態村活動,部署開展全省村莊整治工作。在海口市大致坡美篆村開展村莊整治規劃編制試點,為村莊産業發展和村莊建設提供經驗,探索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新思路。到2005年底,全省創建文明生態村5300多個,這些村莊衛生設施齊全、道路整潔,植樹種草,環境優美。一批符合農民生産、生活需要的生態住宅相繼建成,有的地方逐步向公寓式住宅發展,使農村面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責任編輯: 亨得爾文章來源: 南海網
[推薦] [收藏] [列印] [ ] [關閉]

進入論壇網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