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20年來城市市政公用事業建設成就
中國網 china.com.cn 時間: 2008-03-20 發表評論>>

海南建省前,行政建制為3市16縣。1988年,海南行政區改制為海南省。建省後有6個縣撤縣設市,並設立一個地級經濟開發區(洋浦)。城市建制躍為8市10縣1個開發區(2002年底,瓊山市併入海口市)。城市(含縣城)人口從建省前的68.81萬人增至214萬人,城市建成區面積從42平方公里擴展至274平方公里。

建省以來,海南各市縣政府始終堅持科學發展觀念,積極貫徹國家的城市建設方針政策,努力探索城市建設的新路子,積極實施“突出沿海、開發沿江、提升中心、拓展兩翼、帶動腹地”的城市建設思路,把打通城市交通動脈構建城市發展骨架修為市政基礎設施建設的著力點,不斷加大城市建設力度。至2007年為止,城市建設完成投資額累計達310億元,平均每年完成15.5億元,並以每年10.3%的速度向前發展,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日益完善。

一、道路與橋梁建設。建省後,我省各城市道路、橋梁建設的速度大大加快。至2006年底,全省城市道路總長1502公里,面積達3072萬平方米;有橋梁161座,其中立交橋7座,全省架設道路路燈12.50萬盞。海口市龍昆南路、國興大道、城西路、鳳翔路、海景路建成通車,海口繞城高速公路動工建設,並投入1331萬元完成了100條小街巷路類的安裝。位於海口市區內的瓊州大橋、世紀大橋在2003年也建成投入使用。三亞市完成了全長1000米的榆亞大道的修建,鋪裝人行道8500平方米,鋪設瀝青路面5800平方米。三亞市總投資近4000萬元的三亞灣新城陶然路、新城東路和一號路竣工通車。三亞市長300米,寬20米的豐興隆大橋已建成通車。瓊海市已建成了濱河景觀大道、銀河路、教育路、銀海東路。東方市投資1.8億元,修建工業大道1期工程和規劃建設東風路。儋州市建設和改造文化北路等18條市政道路,對中興大道等10多條道路進行亮化改造,使城市面貌發生了重大的變化。

二、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建省前,全省城市沒有正規的污水處理設施,環境污染較為嚴重。建省後,省政府加大投資,著手建設一批城市污水處理設施,海口市投資3.45億元建成日處理污水30萬立方米的白沙門污水處理廠,並投入使用。三亞市也投資6.5億元建成了日處理污水32萬立方米的污水處理工程,目前運轉正常。三亞市在2005年投資6800萬元,建成1座污水泵站和全長6711米的排污管道。儋州、瓊海、五指山等市的污水處理廠建設取得了新的進展。在污水處理利用方面,海口市把污水處理後産生的殘渣經加工後轉化為基肥,為城市綠化提供了高效有機肥源。三亞市每天可處理2000噸污水,經處理後可成為清潔水源,可用來澆花、澆灌樹木等綠化植物,解決了綠化植物佔用生活用水的問題。為了保證海口生活用水水源免受污染,海口市投資400萬元,設置沿江生活用水保護區,把生活區與水源地分離,拆除水源地區廁所和垃圾堆污染源,加強巡邏,保持保護區內江岸地區的水土清潔。全省城市排水設施也比前大為改進,共輔設管道近2000公里,平均每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區面積擁有2.78公里的排水管道。

三、環衛設施建設。建省後,全省城市環衛設施建設不斷發展,市容凈化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突出體現了以下幾個特點。

1、各市人民政府對環衛事業投資逐年增加。1989年,環衛事業投資達370萬元。其中,海口市356萬元,三亞市14萬元。省政府從2000年至2005年加大了對城市公用設施建設的投資,總量達到87億元。

2、環衛工人隊伍不斷擴大,職工從1989年的953人增加至2005年8731人。

3、環衛工作機械程度不斷提高。1989年,全省城市環衛機械有57部,其中海口市有45部,三亞市有9部,通什市有3部。至2005年,全省環衛車輛達到401部,不僅減輕了環衛工人勞動的強度,也大大提高了環衛工作的效益。

4、基礎設施不斷增加。1989年,全省城市公廁有49座。其中,海口市有36座,三亞市7座,通什市6座。至2006年底,全省建成城市無害化處理廠(場)2座,各類垃圾堆19座,垃圾轉運站33座。各類環衛作業車輛308輛,公廁306座。城區道路清掃面積2652.1平方米,日處理生活垃圾2597噸。從2002年7月起,海口市對生活垃圾收交進行全面改革,垃圾收集逐步向環保型、封閉型方式發展,減少垃圾二次污染,垃圾無害處理率達到50.35% 。海口市環衛局、保亭縣環衛站被建設部評為“全國城市市容環境衛生先進集體”稱號。我省城市環衛工作不斷取得新的成績,城市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50.3%,排在全國第十八位。

四、園林綠化建設。解放後,我省各市人民政府十分重視城市綠化建設工作,設立綠化專業機構,增撥綠化經費,制定綠化法規,促進了園林綠化建設的發展。1989年,全省城市綠地面積814.3公頃,其中海口市535公頃,三亞市246公頃,通什市33.3公頃。海口市栽種花木9.5萬株,培育綠化苗木20萬株,三亞市植樹91萬株,通什市植樹4.5萬株。全省城市苗圃面積125.4公頃。新建5座公園,新增城市綠化地55萬多平方米,每人平均佔有公共綠地3.81平方米。省政府不斷加大對城市綠化建設的投資,園林綠化建設成效顯著。至2006年底,全省有45座公園,園林綠地面積7611.50公頃,城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33%,在全國排名第十一位;城市建成區綠地率27.5%;每人平均公園綠地面積11.92平方米。海口市的綠化建設走在全省城市的前例,建成了聞名國內外的萬綠園、濱海公園、西海岸帶狀公園。三亞市的園林綠化建設也成績斐然,其中實施的“三亞灣濱海景觀項目”,總投資4500萬元,完成了17.8公里長的濱海綠化帶建設,使全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到44.3%,綠地率達到40.5%,每人平均公共綠地達到18.2平方米。2003年4月,海口市、三亞市由於綠化建設成績顯著,被建設部命名為“國家園林城市”。海口市結合中心城區環境綜合整治,完成了對市區主要幹道的綠化改造,增加綠地面積15萬平方米,涌現出309個“綠化達標單位”、“花園式單位”。儋州市也完成了對市區幹道的綠化和綠化改造工作,全市新增綠地面積17.22公頃,在2003年被評為“全國園林綠化先進城市”。其他市縣也完成了一批園林綠化項目,其中萬寧市投入資金260萬元,東方市投入78萬元,城市園林綠化水準有了顯著的提高。

五、供水設施建設。建省前,我省城市自來水年供水量僅5020萬噸,自來水普及率為57.7%。建省後,海南城市供水設施建設發展較快,海口市建成3個自來水廠,日供水量為16.5萬噸。萬寧市投資1.5億元,建成1座日供水量為10萬噸的自來水廠。儋州市也建成日産10萬噸水的那大水廠,洋浦也完成了日産30萬噸的輸水工程。至2006年底,全省城市年供水量達到34270萬噸,供水管道總長2734公里,供水能力達到每日184.8萬噸,每人平均日生活用水量達到285.5升海南城鎮使用自來水人口達170多萬人,供水普及率達97.6%,生活用水水質全部達到或超過國家規定的衛生標準,基本形成覆蓋全省的供水水質檢測網路,該網路以海口市自來水公司中心化驗室為中心,根據省政府《關於加強城鎮供水節水和水污防治工作的通知》,以三亞市、五指山市、東方市、瓊海市、文昌市、昌江市和海口永莊水廠水質化驗室為依託,開始對省內8個城市實行供水水質公報制度,讓市民喝上放心水。為了保護地下水地表水資源,在全省開展封閉地下水井、清除供水地區污染源的工作,為保障我省城市供水設施健康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六、燃氣工程建設。建省前,我省城市用氣人口較少,僅有7.5萬人。建省後,隨著城市規模的擴大,城市燃氣工程建設發展迅速。至2006年底,全省鋪設燃氣管道900公里,每年向社會提供7.6億立方米天然氣和8萬噸液化石油氣。海口市燃氣工程建設取得較大進展,管道燃氣居民用戶達到4.60萬戶,日均供氣量達到10.31萬立方米。三亞市燃氣工程建設繼續保持較快增速,96個小區用氣居民累計達1.18萬戶,年用氣量達480萬立方米。2003年,東方—洋浦—海口天然氣管道建成投入使用,年輸氣能力為8億立方米,極大地改善了海口、洋浦的用氣條件。儋州、瓊海、萬寧等城市也投入大量資金,建成了燃氣管道、減壓站等設施,使這些地區也先後用上了天然氣。為了確保使用燃氣安全,省建設廳在2005年12月發出關於開展燃氣安全大檢查的指示,重點檢查燃氣貯存和供應基地、輸配管網、用戶燃氣設施,對違章佔壓燃氣管道、燃氣設施的建築物進行清理和拆除,清除安全隱患,有力地促進了我省燃氣事業的發展。

責任編輯: 亨得爾文章來源: 南海網
[推薦] [收藏] [列印] [ ] [關閉]

進入論壇網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