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30年•見證歷史:那時的大寨[組圖]
中國網 china.com.cn 時間: 2008-12-04 發表評論>>

    上世紀六十年代,山西省昔陽縣大寨村在“七溝八梁一面坡”的惡劣環境裏,歷經常人難以忍受的艱辛,造出700多畝高産農田,成為中國發展山區農業的典範,由此曾掀起一場長達10多年的“農業學大寨”運動,以陳永貴、郭鳳蓮等為代表的大寨人也隨之名滿神州。據統計,在十幾年間,海內外約有100萬人來到大寨參觀、學習。

    1978年,當中國進入改革開放年代後,曾靠“集體的力量”創下高産梯田奇跡的大寨人難以接受“不再吃大鍋飯了”的事實,陷入了低谷。雖然1983年這個村也開始實行家庭聯産承包責任制,但整個八十年代,大寨都處在沉默之中,停滯未前。

    1992年春,重回大寨擔任村支書的郭鳳蓮帶著村裏的老少爺們出娘子關去“取經”,尋找致富門路,先後興辦起製衣、水泥、煤炭運輸、貿易、飲品等企業,涉及雜糧加工、豬牛養殖、奶業發展、秸稈加工等10多個領域。這些企業不僅給大寨帶來了先進的思想觀念,高層次的管理經驗,同時也帶來了滾滾財源,大寨這個昔日的農業典範正向著市場經濟“新農村”的方向不斷發展,重新煥發出勃勃生機。(文:新華社記者王琛)

這是上世紀六十年代陳永貴(左三)、郭鳳蓮(左五)和其他大寨帶頭人的合影。

    這是上世紀六十年代陳永貴(左三)、郭鳳蓮(左五)和其他大寨帶頭人的合影。 新華社發(資料照片)

這是1972年拍攝的大寨獲得穀子豐收的情景。

這是1972年拍攝的大寨獲得穀子豐收的情景。新華社發(資料照片)

1   2   3   4   5   下一頁  


責任編輯: 莊昊文章來源: 新華網
[推薦] [收藏] [列印] [ ] [關閉]

進入論壇網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