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圖 片> 作品展示> 民俗風情

【非遺】更路簿——漁民開發“祖宗海”的航海“秘本”

發佈時間: 2015-06-12 09:42:45  |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蒙鐘德  |  責任編輯: 倫曉璇
直接點擊圖片或者使用鍵盤'←' '→'鍵翻頁

 被譽為“南海天書”的《更路簿》(又稱《更路經》)是漁民以文字或口頭相傳的南海航行路線的經驗記載,它詳細記錄了西南中沙群島的島礁名稱、準確位置和航行針位(航向)、更數(距離)和島礁特徵,是千百年來海南漁民在南海航行的經驗總結和集體智慧結晶。中國網圖片庫 蒙鐘德 攝

    被譽為“南海天書”的《更路簿》(又稱《更路經》)是漁民以文字或口頭相傳的南海航行路線的經驗記載,它詳細記錄了西南中沙群島的島礁名稱、準確位置和航行針位(航向)、更數(距離)和島礁特徵,是千百年來海南漁民在南海航行的經驗總結和集體智慧結晶。中國網圖片庫 蒙鐘德 攝

海南省瓊海市潭門鎮的漁民稱三沙海域為“祖宗海”。被譽為“南海天書”的《更路簿》(又稱《更路經》)是漁民以文字或口頭相傳的南海航行路線的經驗記載,它詳細記錄了西南中沙群島的島礁名稱、準確位置和航行針位(航向)、更數(距離)和島礁特徵,是千百年來海南漁民在南海航行的經驗總結和集體智慧結晶。2009年2月1日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目錄。 

在文昌、瓊海等地,漁民傳抄《更路簿》可追溯至明清時期,一個羅盤加一本《更路簿》,讓中國漁民在沒有精確的航海圖標和衛星定位系統的時代,順利前往南海作業,並下南洋進行交易。它是每位船長必備的航海圖。而圖中記載的航海路線,航行要領,氣象水流,更不知是多少漁民用鮮血換來的“生命航線”。 為證明西沙和南沙群島屬中國領土領海提供了有力的證據。

潭門鎮今年80歲老船長蘇承芬是“南海航道更路經”的代表性傳承人,他從13歲起和父親憑一個航海羅盤和一本爺爺手抄的《更路簿》,從木帆船到機船,在南海闖蕩50余載,直到69歲上岸,足跡遍及三沙的三塘(蓬勃礁)、白峙仔(盤石峙)、雙峙(雙子峙),還數十次到達黃岩島,從未有過迷航。

瓊海市文聯副主席盧傳福介紹,《更路簿》初稿産生於明代,清代已經形成,後人據此不斷抄錄補充,從而形成多個版本。

1   2   3   4   5   下一頁  


 
 

熱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