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年年有經典,歲歲有流行(組圖)
中國網 china.com.cn 時間: 2009-08-06 發表評論>>

春晚年年有經典,歲歲有流行(組圖)

92年春晚小品《我想有個家》

  1992年,“我叫不緊張。”

  《我想有個家》,趙本山繼續發揮城市老蔫兒的本分與草根,繼續打孤獨的另一半感情牌。不過這是他最後一次在春晚以城市老百姓形象出現。  

  1993年,“這一張舊船票,能否登上你的客船?”

  廣州音樂流行年,毛寧的《濤聲依舊》成為經典,當年的毛寧與楊鈺瑩的“金童玉女”組成,是當年最為成功的包裝創意,而現在回顧他們過去的輝煌時代,讓人有不勝唏噓之感。  

  1994年,“我們都以為台北的,一打聽東北的”

  《點子公司》不是牛群馮鞏最經典段子,不過卻造就不少流行話。諷刺演員動則説話港臺腔便是其中一句,當時“點子牛”支招為——用減肥茶漱口。

  1995年“六月六,六月六,六月六啊六月六!”

  《如此包裝》,把評劇説成rap,趙麗蓉改名“麻辣雞絲”,深刻諷刺了當時對傳統藝術不負責任的包裝與炒作風。很多段子都成了膾炙人口的經典。

  1995年,“扯蛋扯蛋就這麼來的。”

  源自趙本山小品《牛大叔提幹》,一直到現在,這句話還是非常流行。趙本山這次春晚小品不算佳作,但是“扯蛋”一詞卻深入人心。

春晚年年有經典,歲歲有流行(組圖)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下一頁  


責任編輯: 實習生文章來源: 鳳凰網
[推薦] [收藏] [列印] [ ] [關閉]

進入論壇網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