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資匱乏的年代,糧票曾是無價之寶
1980年包産到戶和包乾到戶在全國各地迅速展開,當時在各級幹部中都有人出來抵制,在全國引起了很大的爭論。鄧小平旗幟鮮明地肯定了小崗村人的做法。還指出:“現在農村工作中的主要問題還是思想不夠解放。”當年的9月14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開了各省、市、自治區第一書記座談會,專門討論了生産責任制問題。會議最終形成了《關於進一步加強和完善農業生産責任制的幾個問題的通知》,即著名的中央75號文件。
後來的事實證明,包産到戶是解決溫飽問題的最好方法。不出5年,包産到戶就基本上解決了中國人的溫飽問題。包産到戶,的的確確是中國農民的偉大創舉。
由於糧食生産上去了,統購統銷沒有必要了,很自然地,糧票也就完成它的歷史使命。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是中國一段辛酸落淚的歷史。1978年底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結束了這段讓人難以忘懷的日子。從此,中國進入了改革開放的偉大時代。人們從心底裏感謝鄧小平,感謝偉大的中國共産黨。可以説,沒有鄧小平,沒有改革開放三十年,就沒有中國的今天。
我還存有一些全國和部分省、市的糧票,有五市斤的、一市斤的、半市斤的,一市兩、二市兩的都有,甚至還有半市兩的。這不只是一種收藏,因為它在我的心底裏留下了太深的饑餓的烙印……。我不能忘記糧票,因為它曾伴我度過一段辛酸的年代,使我體驗到什麼叫饑餓,什麼叫勞苦大眾。它令我産生一種堅強的意志和精神的動力,不能忘記過去的歲月,要倍加珍惜現在,放眼展望美好的未來,更要把改革開放三十年帶來的實惠和好處珍藏在心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