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解放龔灘而犧牲的烈士長眠在這裡,見證著它的巨變。 侯志平/圖 文
烈士墓碑,上面寫著:共産主義是不可抗拒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無名烈士萬歲! 侯志平/圖 文
1949年11月,新中國已經成立一個多月,但大西南還沒有解放。中國人民解放軍在劉伯承、鄧小平的率領下打響了解放大西南的戰鬥。他們的一支部隊在鄧小平的親自指揮下沿川湘公路進軍我的家鄉酉陽,進而解放重慶。蔣介石緊急調宋希濂號稱“精銳”的第二軍主力防守彭水,並派遣一個姓廖的營長,率隊據守龔灘,企圖憑藉烏江、阿蓬江之天險,阻止解放軍前進。我的家鄉龔灘正處在兩江的交匯處,是兩軍對壘的第一線。
11月11日解放軍在勝利解放酉陽縣城之後,馬不停蹄地連夜向龔灘進發。解放軍36師108團的戰士翻山越嶺,經過多次戰鬥,解放了沿途重要的鄉鎮,于14日上午10時左右飛抵龔灘南岸的阿蓬江邊。龔灘形勢險要,西倚烏江、東南瀕阿蓬江,兩岸懸崖峭壁,怪石嶙峋,雷鳴般的江水,賓士在深山峽谷之間。加之船隻全被敵人控制,敵人並在制高點封鎖了江面,要想越過阿蓬江是很困難的。為了搶時間,爭速度,解放軍決定趁敵人立足未穩,佈防未妥之前,拿下龔灘。8連挑選7名勇士,穿著短褲, 光著脊背,不顧天寒地凍,江水刺骨,在機關槍、迫擊炮的掩護下,武裝泅渡,奪取了靠在河岸的兩隻破船,奮力劃回來,又把戰士們用船運到河的對岸去。8連戰士以大無畏精神,又循著通往龔灘場口一條唯一的小路,徑直往上衝,炸毀了敵人設在八步坎的子母碉堡。另有部分戰士,由右上邊搭成人梯,攀沿絕壁,繞至側後,很快控制了懸崖上的制高點,從半山腰自上而下向敵人發起進攻,打得敵人措手不及,雙方戰鬥達四個小時,終於解放了龔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