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道大觀:且看軍事奇才如何較量[組圖]
中國網 china.com.cn 時間: 2009-06-04 發表評論>>

 黃土嶺之戰:楊成武VS阿部規秀

  

黃土嶺戰鬥示意圖

  中國“山裏娃”完勝日軍“山地戰專家”

  1939年11月21日,東京廣播電臺公佈,日軍中將阿部規秀于11月7日在黃土嶺陣亡。

  第二天,東京《朝日新聞》詳細報道了剛剛在一個月前晉陞中將的阿部規秀被擊斃的經過,誇耀阿部規秀是什麼“護國之花”、“武將之范”、“名將”,聲稱皇軍建軍以來的戰史上,中將級指揮官陣亡于戰場第一線,是少有先例的。

  蔣介石也給延安拍來電報,説:“足見我官兵殺敵英勇,殊堪獎慰。”

  從平型關大捷到雁門關大捷,從奇襲陽明堡到黃土嶺戰鬥,中國共産黨領導的抗日武裝逐步成為抗戰中的中流砥柱。徐焰説,八路軍初到抗日前線時,3萬多部隊只有1萬多支槍,有些人還扛著長矛,每支槍平均只有30發子彈。直到1945年夏,總數超過90萬人的八路軍仍只有37萬支槍,每支槍平均不足20發子彈。

  就是這樣一支隊伍,卻挺進到擁有飛機大炮的日軍後方,使不可一世的日軍從此日夜不寧。

  黃土嶺戰鬥的指揮員,是聶榮臻麾下的晉察冀軍區一分區司令員楊成武和政委羅元發。而他們的對手則是畢業于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的阿部規秀,侵華日軍獨立混成旅團第二旅團長。

  成長于閩北山區的楊成武撞上了日軍“山地戰專家”,這場規模並不大的戰鬥顯得意味深長。

  “1939年10月底,日軍調集重兵對晉察冀邊區進行冬季"大掃蕩"。11月3日,一分區在淶源雁宿崖殲滅日軍500余人,激怒了阿部規秀,他親率1500多兵馬,連夜撲向雁宿崖尋找我軍主力決戰。”97歲的羅元發回憶説。

  獨立混成第二旅團是日軍的“精銳師團”,曾與八路軍120師在邵家莊交過手,當時的旅團長常岡寬治中將被擊成重傷,險些成為八路軍的槍下鬼。日軍為了加強這支“王牌”部隊,將“名將”阿部規秀調來挂帥。

  

楊成武向部隊作戰前動員

  楊成武利用阿部規秀狡猾的心理,制定了把敵人誘入黃土嶺伏擊圈的戰術——雖然,阿部規秀有“山地戰專家”之稱,但在山裏週旋,缺少重火力的八路軍才會發揮出應有的優勢。

  幾次撲空,急於報仇的阿部規秀“突然得到情報”,説黃土嶺附近有八路軍主力活動。6日晨,阿部規秀率領大隊人馬殺向黃土嶺,企圖與八路軍決戰。

  楊成武、羅元發早在這裡佈下了“口袋”。

  黃土嶺,位於河北淶源、易縣交界處,乍聽起來像是一座黃土堆起來的土山,實際上是太行北部群山中的一個埡口。由黃土嶺通向易縣,先是一條5里長的山谷,然後才是平坦大道。

  在八路軍完成伏擊準備時,諳熟山地戰的阿部規秀恍然大悟:八路軍是“以一部兵力引誘我方主力向黃土嶺附近集結,企圖從我旅團背後進行攻擊”。為避免被殲,他在7日淩晨決定收兵返營。

  為時已晚。

  7日上午,天空飄著密密的細雨,山谷裏瀰漫著濃濃霧氣。

  “阿部規秀在山地戰中確實有一套。前進時十分警惕,總是由約30多人的先頭部隊攜好幾挺重機槍、輕機槍,先行佔領路側小高地,然後大隊才跟進。”羅元發回憶説,“這樣反覆交替前進,足以看出阿部規秀是個很難對付的勁敵。”

  山裏娃楊成武的戰術,同樣令日軍軍校培養的山地專家無法理解——與大多數的八路軍指揮員一樣,15歲就參加農民暴動的楊成武,是在槍林彈雨中一步步成長為指揮一方的將領的。4年前,任紅四團政委的楊成武指揮部隊一晝夜行軍240里,在川軍還沒來得及毀掉係關中央紅軍命運的瀘定橋時,率部從僅剩的9根鐵索上衝過瀘定橋……後來又率部突破臘子口,這樣的經歷,阿部規秀顯然並不清楚。

  阿部規秀在3個多小時後,才把主力帶進峽谷——這種小心翼翼,卻再也沒有給他把隊伍帶出死亡之谷的機會。隨著楊成武一聲令下,數千支步槍、100多挺輕重機槍同時開火,把日軍壓在兩三公里長、百餘米寬的山谷裏。

  激戰中,1團長陳正湘發現在一座獨立院落後的小山包上有幾個軍官正在用望遠鏡進行觀察,他判斷獨立小院是敵人的指揮所。

  炮兵連連長楊九坪立即奉命用迫擊炮進行炮擊。

  “一發炮彈在屋門口爆炸,彈片飛進屋內,將坐在太師椅上的阿部規秀和其他幾個鬼子炸死、炸傷。我們一家18口人卻無人傷亡。”幾十年後,阿部規秀的喪身之地——離黃土嶺不遠的寨頭村的獨立小院已被作為歷史見證保留下來。當年7歲的陳漢民,是阿部規秀喪命的目擊者。

  黃土嶺一戰,日軍死傷900多人,秋季“掃蕩”被徹底粉碎。而直到聶榮臻司令員打來電話,楊成武才知道打死了阿部規秀。

  黃土嶺成了日軍的傷心嶺。日軍華北方面軍司令官多田俊哀嘆:“名將之花凋謝在太行山上”。

  這一年,楊成武25歲,他的搭檔羅元發29歲,阿部規秀53歲。

  16年後,楊成武成為開國上將時,年僅41歲,比阿部規秀晉陞中將時還年輕12歲。

  

   上一頁   1   2   3   4   下一頁  


責任編輯: 楊楠文章來源: 新華網
[推薦] [收藏] [列印] [ ] [關閉]

進入論壇網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