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壽寺在紫竹院公園以西,萬壽橋的東北,坐北朝南,南臨長河,是長河沿岸最著名的古剎之一。故址為唐代的聚慧寺,明時為谷大用的家廟,明萬曆五年三月由明神宗的母后慈聖李皇太后出資銀鉅萬,始建寺。由司禮太監馮保督造,竣工於次年六月。由朝廷賜名“萬壽寺”成為皇家專用廟宇。清乾隆十六年、二十六年乾隆帝為其母后祝壽兩次大修,使萬壽寺“璇宮瓊宇,極其宏麗”。寺佔地約48畝,自東向西分為東、中、西三路。中路共分七進院落。西路為行宮;東路為方丈院。萬壽寺佈局嚴謹、錯落有致,既有嚴整的寺院風格,又帶有濃郁的園林色彩;融寺廟、行宮、園林為渾然一體;匯聚了古代工匠的勤勞與智慧,顯示了我國古代建築藝術上的卓越成就。(曉東 攝影報道)
萬壽寺山門為歇山頂,面闊三間,磚雕八字墻兩邊各有門,正門上額書“敕建護國萬壽寺”。劵頂上繪有青天流雲百蝠圖,上百隻形態各異的紅色蝙蝠飛翔于青天流雲之間。紅色蝙蝠諧音為“洪福”,整幅圖案寓意為“洪福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