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浙江諸暨一個名叫周曉光的山村姑娘跟著母親徒步6個小時來到義烏,在義烏廿三里集市批發來繡花針、繡花樣和繡花撐子,坐上火車開始了當年並不合法的長途販賣生涯。那一年,高中畢業的周曉光只有16歲。作為6個弟妹的大姐,她心裏只有一個念頭:為了能使家裏人過上好生活。在長達7年的“行商”生涯中,周曉光的足跡遍佈大半個中國。她賺了兩萬元錢,讓家裏人過上了衣食不愁的日子。1985年,周曉光與同樣“行商”賣繡花樣的虞雲新結婚。第二年,她和丈夫在義烏小商品市場買下一個攤位,開始經營發卡、頭花、胸花等飾品。周曉光希望賺到5萬元後,就回到農村和丈夫過男耕女織的生活。此時,周曉光那種生意人的潛質漸漸地發揮了出來。1987年,當她賺到十幾萬元,並在國內飾品行業小有名氣的時候,她早就把“賺5萬元就回家”的想法拋諸腦後了…… 上世紀90年代初,義烏市委、市政府把握住義烏小商品經濟初步完成原始積累、亟待轉型提升的契機,適時地制定了“以商促工、工商聯動”的發展戰略。周曉光逐漸感悟到,成就一番事業,將飾品行業做大做強的時機已經來臨。1995年,以周曉光及其丈夫虞雲新的名字各取一字命名的新光飾品有限公司在義烏成立,註冊資本288萬元。如今,新光集團已發展成為中國飾品行業的龍頭企業,並穩居全球流行飾品行業前列。 2008年10月的一天,當我們在義烏第一次近距離採訪周曉光時,從這位頗具傳奇色彩的女性的話語中不難發現她的睿智、果敢與謙和。作為全國人大代表和總資産近50億元、有6000名員工的新光集團董事長,承擔社會責任、“讓生活更美麗”已成為周曉光不懈追求的方向。當我們問她在世界經濟衰退等不利因素影響下,新光集團的流行飾品等業務仍然保持穩定增長的“秘訣”時,周曉光説,居安思危、確保企業資金鏈的安全穩固、不斷進取創新和加大國際市場的拓展力度等是新光集團長期堅持的經營理念;面對複雜多變的外部經濟環境,“新光完全有能力挺得住!”
10月22日,新光集團董事長周曉光在義烏新光飾品設計開發中心介紹一款流行飾品。新華社記者譚進攝
左圖:這是周曉光1983年“行商”途中在長城留影。7年的“行商”生涯,周曉光飽經風霜,足跡遍佈大半個中國(資料照片)。右圖:10月22日,新光集團董事長周曉光(左)找出當年長途販賣時親手繡的花樣,向員工劉婷講述自己艱辛的創業經歷。新華社記者譚進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