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強、快樂與感動——記瑞士殘奧代表團隊日活動[組圖]
中國網 china.com.cn 時間: 2008-09-04 發表評論>>

前來參加北京殘奧會的瑞士代表團合影

前來參加北京殘奧會的瑞士代表團合影

“漢學家”康斯坦丁·施麥 

“漢學家”康斯坦丁·施麥

“漢學家”的帽子

“漢學家”的帽子

·心中的完美--中國網殘奧圖片專題·

 

9月3日,前來參加北京殘奧會的瑞士代表團舉行了隊日活動——參觀遊覽定陵和萬里長城。中國網記者受邀進行了隨團跟蹤報道。

上午9時,兩輛專為接待殘奧會運動員改裝的巴士已經等候在在殘奧村門前。借助可伸縮式踏板,輪椅運動員很便利地完成了登車。記者注意到,車廂中段的一些座椅已經被拆除,開闢了輪椅區,一次最多可容納7輛輪椅停放。工作人員細心地為每一位輪椅運動員安裝好固定裝置,以避免輪椅在汽車行駛過程中發生滑動,確保運動員的安全。

一路上,代表團成員興奮地談論著這兩天在北京的感受和即將參觀的景點。記者與輪椅田徑運動員皮婭·施密特(Pia Schmid)進行了交流。施密特目前保持著100米和200米兩項歐洲紀錄,她告訴記者,運動給她的生活帶來了許多樂趣和成就感。作為第一次來中國參加殘奧會,她認為殘奧村的無障礙設施非常完備,志願者也非常熱情。對於比賽方面,能夠獲得一枚獎牌是她為自己制定的目標。

來到定陵景區,運動員一邊聽著導遊員的講解,一邊忙著拍照留念。輪椅網球選手康斯坦丁·施麥(Konstantin Schmaeh)吸引了記者的注意:他一邊參觀,一邊滔滔不絕地向同伴介紹中國的歷史。記者開玩笑地稱他是一位“漢學家”,他略有些不好意思地説,自己非常喜歡中國的歷史和文化,在中學期間就選修了這方面的課程。

由於地宮的建築結構比較特別,出於安全考慮,10余名輪椅運動員沒有能夠進入地下一睹帝陵的風采,但他們還是很高興能夠來到這裡。施麥表示能夠理解一些客觀的情況,儘管沒有親身進入地宮,但同樣可以感受到中國古代遺跡的魅力。他還興奮地戴上剛剛購買的帽子讓記者拍照。

利用午休的時間,瑞士代表團團長魯迪·施皮茨利(Ruedi Spitzli)接受了中國網記者的專訪。他首先稱讚北京殘奧會的組織工作非常成功,殘奧村的設施改造、後勤保障非常到位,運動員生活非常舒適。據介紹,本次瑞士代表團將派出27名運動員參加6個大項的比賽。瑞士選手在田徑、游泳等項目上具有一定優勢。代表團在本屆殘奧會的目標是爭取11枚獎牌。施皮茨利特別指出,參加比賽,爭取優秀的成績固然是重要的目標,但殘奧會的真正意義卻在於殘疾人的共同參與和自我展示。通過運動,不但能夠培養殘疾人樂觀的心態,還能夠強健體魄,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當天下午,代表團一行來到了久負盛名的八達嶺長城。為了幫助殘障人士實現登上長城的夢想,景區內特意開闢了輪椅無障礙通道。面對氣勢恢宏的萬里長城,運動員們迫不及待地向山頂的烽火臺進發。儘管在地勢較陡的地段仍需要隨行人員幫助,但殘疾人運動員們還是儘自己最大的努力獨立登上長城。團長施皮茨利穿梭在行進的隊伍中間,忙著幫運動員推輪椅或者替他們揹行李,仿佛是一位和藹體貼的“家長”。在烽火臺上,大家不住地讚嘆中國古代建築工程的偉大。輪椅網球選手卡琳·蘇特埃拉特 (Karin Suter-Erath)興奮地告訴記者,以前雖然在電視上看到過關於中國長城的報道,但“只有置身於其中才能領略它的魅力”。

在即將結束全部活動之前,全體代表團的成員以長城為背景拍攝了一張全家福,每一個人的臉上寫滿了快樂。經過一天的接觸,記者深深地被這些殘疾人運動員樂觀、豁達和自強不息的精神所打動。衷心地祝願他們能夠在北京取得優異的成績並度過一段歡樂而難忘的時光。

(圖/文 張悅)

1   2   3   4   5   下一頁  


責任編輯: 楊楠文章來源: 中國網
[推薦] [收藏] [列印] [ ] [關閉]

進入論壇網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