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圖 片>>中國字號:
探訪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組圖]
中國網 china.com.cn  時間: 2007-09-24  發表評論>>
 
新三號發射塔架,頂端橘紅色部分為吊車,寫有“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字樣的銀白色部分為固定平臺,藍色部分為回轉平臺,在回轉平臺的底部有發射臺。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的科技公園設有后羿射日塑像,代表著發射中心通過科技造福人民的願望。

在新改造的奔月樓展示的嫦娥一號衛星的模型;

新三號發射塔架,頂端橘紅色部分為吊車,寫有“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字樣的銀白色部分為固定平臺,藍色部分為回轉平臺,在回轉平臺的底部有發射臺。 

 

    嫦娥衛星已進場
 

據發射場解説人員介紹,嫦娥一號衛星已經于8月中旬進入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的車間進行組裝、測試。該工作人員還介紹説,用於嫦娥一號衛星發射的長三甲火箭將於近日運抵西昌,再經專用軌道運進發射場。進場後將進入車間進行水準測試,測試完成後將由專用拖車進行轉場運輸,運進發射場。其後,按照第三子級、第二子級、第一子級的順序吊裝在發射臺上,再放進衛星,罩上整流罩。其中火箭組裝完成後,還需要進行垂直測試,測試正常後加注燃料等。該工作人員還介紹説,一般發射前半小時,還在加注燃料。發射前10分鐘,所有的發射場工作人員需要進入掩體,發射後幾分鐘還需要清理現場,包括導流槽內污水處理。除了發射場工作人員以外,其他人需要撤離到2.5公里以外的安全區。如果飛行軌跡經過周圍居民的房屋上部,考慮到周圍居民的安全,必要時還會將周圍居民撤離到有水的山溝裏。

新3號塔可能發射嫦娥

火箭實體展示大廳北面的山溝裏矗立著兩座發射塔架——2號發射塔和新3號發射塔。但遊客只能被要求在發射塔架一、兩百米外的山坡下參觀。解説員介紹,平時遊客可以到塔下參觀,但現在兩座發射塔都處於封閉狀態,院外都劃著警戒線,由警衛營24時守衛,到發射前更是2小時一班崗。而發射塔附近區域,有很多攝像頭,對周圍情況進行監控。新3號發射塔于2006年12月底建成,在老3號發射塔原址上退後2.3米建成。而老3號發射塔被稱作“功勳塔”,為我國航太史上傳下了三個第一。該塔高85.5米,自重1800噸,主體固定,從上到下分四部分,頂部橘紅色為吊車,可以對火箭進行吊裝、起豎和對接;寫有“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字樣的銀白色部分為13層固定平臺;藍色部分為5聯回轉平臺,裏面有13層升降平臺和10根電纜擺桿。升降平臺的主要作用是給工作人員為火箭、衛星進行垂直測試時提供工作空間;而電纜擺桿除了可以支撐火箭之外,還可以自動為火箭充電、充氣、加注燃料,這項技術是我國專利,對國外航太專家來説,還是一個未解的迷。 5聯回轉平臺就像5扇大門,可以沿與固定平臺相連的紅黑相間的軸向兩邊打開180度。回轉平臺打開時為發射狀態,關閉時為測試狀態。在回轉平台下面綠色的是發射臺,用於承載火箭、衛星和燃料的重量。發射台下面還有一個深23米,長98米、寬28米的導流槽。發射衛星時,裏面根據火箭型號、衛星重量注入相應量的水。據説,火箭發射時的震動相當於6-8級地震,水可以以緩衝火箭發射時的巨大推力;同時,火箭的火焰溫度高達3000攝氏度,水可以降溫,而發射直播畫面上看到的白色煙霧都是水蒸氣;水還可以吸收燃料燃燒産生的毒氣。在發射塔的周圍有3座呈三角形分佈的三角架,高160米,叫避雷塔。可以在火箭、衛星吊裝上塔後有效防止雷電襲擊。新3號發射塔今年投入使用以來,已經成功發射兩次,最近一次發射是6月1日發射成功“鑫諾三號”衛星,這也是長征系列火箭第100次發射。講解員介紹説,新3號發射塔的建設目的是為嫦娥一號發射準備,可能執行嫦娥一號的發射任務。同時,距離發射測試站6公里外衛星發射指揮控制中心也因為新指控中心的建立而關閉擴建。新的指控中心位於距發射場區60多公里的西昌城區航太路上,面積比原來擴大了2倍。嫦娥一號衛星發射時,新老指控中心將同時投入使用。

2000人將可以現場觀看發射

記者從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旅遊專營公司負責人處了解到,正對新三號塔架的奔月樓距離發射場4公里,是最好的嫦娥衛星奔月觀測地點。奔月樓樓頂已經新建兩層鋼結構觀月亭,奔月樓內將設單間,同時計劃在奔月樓旁邊的牛頭山嘴上搭建觀賞平臺,計劃可供2000人現場觀看發射。記者了解到,目前該單位已經開始接受報名申請,從旅行社了解到的價格是每位800元。該負責人表示,價格尚未確定,屆時將根據觀測現場的狀況分等級收費,而最好等級單間的收費標準應該會在800元左右。該負責人表示,前來參觀的人員需要攜帶有效證件,不能攜帶攝像和違禁物品。因為衛星發射時,發射中心周圍將提前幾小時戒嚴,因此參觀人員需要提前進入觀測場地。

背景:西昌發射中心4大優勢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始建於1970年,于1982 年交付使用。自1984年1月發射我國第一顆通信衛星以來,已經發射過48顆衛星,主要包括導航、商務、軍事等衛星。而“嫦娥一號”衛星的發射是該中心的第49次發射任務。該發射場具有“天然發射場”的優越條件:一是緯度低(北緯28.2度),海拔高(1800米),發射傾角好,地空距離短。而緯度越低,離赤道越近,既可充分利用地球自轉的離心力,又可縮短地面到衛星軌道的距離,從而節省火箭的有效負荷。 同時,峽谷地形好,地質結構堅實,有利於發射場的總體佈局,對地面發射設施、技術設備及跟蹤測量,通訊的布網有利,能滿足多個發射場的建設。 三是晴好天氣多,“發射窗口”好。年平均氣溫18攝氏度,是全國氣候變化最小的地區之一,日照多達300多天,幾乎沒有霧天,試驗週期和允許發射的時間較多。 四是交通通訊方便,可以很方便地運輸火箭、衛星和燃料。 (圖文/黃歡)

文章來源: 中國網 責任編輯: 瑪莉
   上一頁   1  2  


[推薦] [收藏] [列印] [ ] [關閉]
網友留言 進入論壇>>
昵 稱 匿名
留言須知 版權與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