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列印文章 ] [ ] [ 推薦朋友 ] [ 進入論壇 ]
您的位置: 首頁>>圖 片
郭曉冬個展《二七塔影》:前言
中國網 | 時間: 2007-02-07  | 文章來源: 中國網

中國攝影作品網路聯展郭曉冬個展《二七塔影》

前 言

“用極其簡單的照相機把一座塔的神秘、一個城的繁華、一個人的強烈主觀意識鏈結得天衣無縫”。《二七塔影》讓人讀出曉冬先生創作心智裏的“巧”。

就《二七塔影》的創作心態,曉冬先生説,二十年前,18歲的自己因畢業分配來鄭州。第一次見到了二七塔,塔是巍峨、莊嚴的,每次經過都要仰望二七塔。隨著二七商業圈的繁榮與掘起,63米高的二七塔在周邊林立的現代化氣派大廈重圍下矮了、老了甚至被淹沒了。站在二七廣場二十多層的大廈房間朝下俯瞰二七塔,這還是當年心裏的二七塔嗎?塔雖然被商業的建築群包圍擠壓,但在四週建築大理石墻面上,商店的櫥窗玻璃上,路過的汽車光滑車體上,基至夜色下地面上水中,二七塔的鏡像與倒像無處不在。塔所承載的紀念故事離我們越來越遠,但塔的那份高昂卻滲透在廣場每個角落,對塔那份崇敬卻刻在了所有到過二七塔下人們的心裏。

政治點化、激活商機,商業推動著社會經濟的朝前邁進,世界各地許多地標性建築,在釋放豐富的神秘色彩、寄託人們的心志情懷的同時,也相容了太多的商業賣場。然而,人們心裏的相容空間局限性在擴容、延展之前,滲透、吞噬和包容的過程是極其矛盾的,如同北京曾經風行過一陣“老衚同保衛戰”,對於這樣一個屬性太多的問題,進步的時代會給後人更多的歷史交代。對於一個拿相機照相的究竟能解決了多少,只要用心盡力地紀錄下了進程,昭示了更多的覺醒,明天的史志上,就會有您影像存在的一席之地。

問題是面對日新月異的時代步伐,攝影人應該這樣去做,去拍攝出不朽作品,去把社會向前走留下的腳印、百姓心態的變遷通過照相這種最沒有意識色彩、最機械直接的本質手段留給明天,讓後人在讀圖中能夠找到對我們的今天注解和佐證。也許現代的PS、三維術讓不少人不著急,包括我們也受到衝擊和感染。

第一次看到《二七塔影》印象不太深。當看到一組50多幅塔影時,讓我們的記憶立即能檢索到照片裏映照的每個角落的實際存在。曉冬先生説,這套片主題醞釀、現場觀察的時間很長,真正拿相機拍只用了不足兩天,片子是一次拍成,沒有用二次曝光和二底合成,因為二七塔的影子在二七廣場和周圍的建築上隨處可見,影像太豐富了,遠遠超出了人們的想像。

的確用手段現在是能克隆出1萬個愛因斯坦,但能複製出一個大科學家嗎?對於這樣一個屬性不太多的問題,也許現在還沒有人勇敢地挺身而出,未來會有嗎?同樣,對於未來影像術,能不打折扣地還原出值得未來人考證的今天事物的毛孔嗎?

激情點燃靈感,細心創作震撼;給今天留影,讓明天看圖。《二七塔影》讓照相的人領略了照相的真實紀錄性所高人一籌的驕傲。

龍邦 阿艦

2007.01 于北京 鄭州

更多精彩圖片 點擊進入圖片中心>>> 

歡迎展示攝影作品>>>

編輯信箱 ] [ 列印文章 ] [   ] [ 關閉窗口 ]
用戶名 密碼 匿名
 
 
*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有關法律、法規,尊重網路道德,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中國網擁有管理筆名和留言的一切權利。
*中國網新聞留言板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您在中國網留言板發表的言論,中國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
*如您對管理有意見請向留言板管理員反映。
*參與本留言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
*文明辦網文明上網舉報電話:010-68993056 舉報郵箱:jubao@china.org.cn
關於我們 | 法律顧問: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 | 刊登廣告 | 聯繫方式 | 本站地圖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