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列印文章 ] [ ] [ 推薦朋友 ] [ 進入論壇 ]
您的位置: 首頁>>圖 片
為編撰中國革命攝影史 攝影家顧棣覓當年戰友[組圖]
中國網 | 時間: 2006-12-31  | 文章來源: 中國網

顧棣老人為中國網年輕攝友題字。

為編撰中國革命攝影史 老革命攝影家顧棣尋覓當年戰友音信

12月的一天,筆者拜訪了現在定居在山西省太原市的老革命攝影家顧棣,憶戰火年代攝影生涯,老人心潮澎湃,想起當年的恩師沙飛、石少華和自己的手持相機幹革命的老戰友,78歲的老人更是心緒萬千。

顧棣老人1929年生於河北阜平,194O年參加革命工作,1944年師從中國革命攝影事業創始人之一沙飛。解放戰爭年代他在編輯、整理和保存八路軍抗戰期間的歷史圖片方面立下了卓越功勳,1958年在部隊從事攝影畫報15年之後轉業到山西工作,在地方工作期間,三晉大地留下了他攝影的足跡,他拍攝了大量反映山西政治、經濟、文化的珍貴圖片,成為山西攝影的一面旗幟。1990年離休之後,就開始了中國解放區攝影史、解放區文藝辭典等文獻資料的整理、收集和編撰工作,截止2000年已經與人合作著作5部,被譽為“中國解放區攝影史的活辭典”。

顧棣説,在沙飛、石少華老一代革命攝影家的指引下,我們在抗戰的硝煙中走上了革命的攝影道路。顧老拿出《中國解放區攝影史略》(顧棣和方偉合著,1989年出版),書中記載了晉察冀軍區第一期攝影訓練隊詳細史料。“1944年11月15日,晉察冀軍區第一期(總共九期)攝影訓練隊在河北阜平縣洞子村開學,沙飛、石少華擔任攝影課的教員,楊國治任隊長,學員共24人,分別是高糧、王樹仁、力竟、宋敏、田中、賈鍵、張佔勇、李靜鴻、高秉祥,李維珍、趙逢春、蘇紹文、李峰(李瑞峰)、李昭輝、馬漢民、陳群、楊森、傅萬民、廉克、顧棣、劉士珍。開學半個月後,石少華奉軍區命令陪同美軍觀察組杜倫上尉到冀中採訪地道戰和平原遊擊隊的活動。接著,沙飛又帶領晉察冀畫報社的一部分同志去參加邊區第二屆群英會,訓練隊停課一個月。次年1月底,石少華、沙飛相繼回來,訓練隊又繼續開學,不久便搬至坊裏。1945年4月,訓練隊在坊裏舉行畢業典禮。大部分學員回分區工作,高糧留晉察冀畫報社當攝影記者,廉克開辦了‘聯華攝影社’,對外公開營業,為當地軍民解決拍攝紀念照的困難。顧棣在群英會期間由沙飛單獨培養後,回來留晉察冀畫報社做暗房工作。”

顧棣説:“今天我們看到不少中國攝影經典名作是自己的同學或戰友用生命和鮮血拍攝于戰爭年代,其中有些名作作者在按下相機快門不到一天就犧牲在了戰場上。”

顧棣是當年訓練隊裏年齡最小的學員。他説:“新中國成立後當年一起走上革命攝影道路的老同學們也失去了聯繫,據説訓練隊裏有些老大哥已經犧牲在戰場上,有些老大哥也因為年事已高業已病逝,其中我知道高糧大哥已經不在了。”

他説,現在自己非常懷念過去的老戰友,也更希望把老革命攝影家為推動中國攝影事業發展立下的功勳全面記錄下來,讓歷史永遠也不要忘記他們的貢獻。他説:“我急需要知道那些老革命攝影家的近況音訊,包括他們後人的音訊也行。”(中國網網友  雨田  文/圖)

(轉載請註明稿件來自中國網)

資訊反饋聯繫人:馮尚奇

聯繫方式:

電話:13121110882 

E-mail:fsq5885@126.com

或者可以在中國和平論壇回貼:老革命攝影家顧棣寄語中國網年輕攝友

1   2   3   4   5   下一頁  


更多精彩圖片 點擊進入圖片中心>>> 

歡迎展示攝影作品>>>

編輯信箱 ] [ 列印文章 ] [   ] [ 關閉窗口 ]
用戶名 密碼 匿名
 
 
*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有關法律、法規,尊重網路道德,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中國網擁有管理筆名和留言的一切權利。
*中國網新聞留言板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您在中國網留言板發表的言論,中國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
*如您對管理有意見請向留言板管理員反映。
*參與本留言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
*文明辦網文明上網舉報電話:010-68993056 舉報郵箱:jubao@china.org.cn
關於我們 | 法律顧問: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 | 刊登廣告 | 聯繫方式 | 本站地圖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